首页> 年度报告>秦都区> 秦都区文化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秦都区文化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12 14:45
单位名称 秦都区文化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服务全区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做好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推介、宣传、招商引资等工作。
住所 咸阳市秦都区渭阳中路1号内
法定代表人 苏艳利
开办资金 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咸阳市秦都区委宣传部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3万元 2.3万元
网上名称 秦都区文化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区文化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我单位在区委宣传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一)聚焦业务做好项目申报。为了持续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区文产中心积极开展优质文化产业项目的遴选工作,动员辖区内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积极申报项目,为项目单位提供支持和指导,确保优质的文化产业项目能够获得资金支持,进一步提升秦都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2024年度,共组织申报省市级项目6个。(二)完善制度夯实工作基础。2024年以来,为进一步掌握辖区文化企业发展现状,优化营商环境,形成重商、亲商的良好氛围,促进秦都文化企业更好更快发展,文产中心制定走访服务重点文化企业工作制度,建立秦都区文化企业走访登记表,了解企业经营发展状况并给予帮助。截止2024年底,共走访企业22户,协调解决问题13件。(三)创新打造产业园平台建设。为了加速文化企业聚集发展,打造文化产业发展高地,由区文产中心牵头打造建设秦都数字文创产业园。园区总建筑面积1.48万平方米,是以数字经济、文化创意为主导方向的特色产业园区,按照“特色化、差异化、实效化”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盯文化产业领域打造产业聚集平台,全力加快园区建设,打响“文化+”战,真正让文化产业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兴增长极。二、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一)社会效益。文产中心通过深入调研和广泛走访,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通过调研活动,文产中心梳理了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与挑战,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深入挖掘地秦文化历史内涵,推动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社会民生等多领域协同发展;通过推动文化产业与教育、体育等领域的融合,促进了文化传承与创新,增强了社会凝聚力,为区域社会和谐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二)经济效益。一年来,区文产中心积极引导辖区企业进行文创产品的开发与推广,引导企业参与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以数字文创产业园为载体,促进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对符合要求的产业项目协助进行项目申报,保证产业项目的高效开展,推动文化产品市场化与品牌化;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提升区域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存在问题一年来,在推进秦都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不足。一是资源整合协调推进上合力不够,对于秦都区文化产业统筹发展的谋划不足;二是在产业融合带动方面,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乡村振兴的融合度不够;三是缺乏文化产业的专业人才。四、整改措施为了坚定不移地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于文化产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统筹协调,加强指挥调度,编制发展规划,优化机构设置;二是要强化项目引导,对辖区文化企业进一步摸排建库,全面掌握文化产业底数,加强文化产业政策宣传,全力支持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三是要夯实人才根基,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讲座培训,提升街办和部门文化产业领域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顶层设计构建文化体制政策支持体系。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于优质文产项目和精品项目给予扶持。加强平台对接服务,鼓励金融机构为文旅融合项目提供贴息贷款等金融支持。研究制定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激励政策,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打造亮点推动文化文艺品牌建设。对标区域一流水平要求,加快数字文创产业园建设,着力打造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加大城市品牌塑造力度,采取多方合作模式,建设咸阳秦都文创中心,同步推进文创驿站建设,推动非遗等文创产品的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围绕历史文化遗址打造文化公园项目,以特色街区为核心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依托刘古愚纪念馆积极开展研学游及乡村旅游,围绕重要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增才引智加强文化人才储备。依托本地高校资源,通过业务培训提升干部技能,聘请专家组建文化顾问团队,推动校政企合作,促进文化体制创新。与高校共建文化人才实训基地,实施青年文化骨干培养计划,加强高端文化创意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和国际文化传播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建立健全文化人才激励机制,充分激发文化人才的创新活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效期为:2024年08月28日至2029年08月28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3年度被中共咸阳市委宣传部评为文化产业优秀县区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