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市宝塔区人才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贯彻落实党的人才路线、方针、政策,参与制订全区人才工作政策和培训计划;负责全区人才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综合协调;负责全区各类人才的培养、选拔、监督及人才库的建立、维护和管理工作;负责协调各有关单位制定引进人才的计划,做好各类优秀人才招引工作。 | |
住所 | 延安市宝塔区南大街 | |
法定代表人 | 白红安 | |
开办资金 | 5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延安市宝塔区委组织部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87万元 | 1.97万元 | |
网上名称 | 延安市宝塔区人才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在区委组织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坚持政策牵引,扩大人才增量出台《宝塔区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试行)》,采取“刚性+柔性”引才方式,通过优惠政策+服务保障双措施,持续畅通引才绿色通道,聚焦教育、卫生这两个最大的民生,联合人社、教体、卫健等部门开展校园招聘工作,目前已完成体检考察25人。积极参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博招聘会,大力宣传宝塔区人才引进相关政策,收到求职简历50份,引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振兴专项研究生12名,政策虹吸效应得到充分释放。围绕全区重大项目建设,聚焦新材料、能源化工、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发展,建立2024年全区人才技术项目需求清单,梳理人才需求8项、技术需求7项,为产业发展精准引才。(二)强化教育培训,做大人才总量聚焦高质量发展强化能力支撑,培育素质过硬的本土人才队伍,印发《2024年“宝塔大讲堂”专题讲座重点安排计划》,围绕民营经济、电子商务等11个领域开展专题讲座。举办全区本土人才能力素质提升专题培训班,针对畜牧、蔬菜、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采取实地研学+理论授课的方式对全区畜牧产业养殖能手、蔬菜产业种植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和相关部门专业技术干部共132人进行系统培训,为指导产业发展实践指明了路径、提供了遵循。4个本土人才服务站开展技能培训9期,技术指导12次,累计培训苹果、种养殖产业技能人才共400余人;动员77名区级科技特派员和16名“三区”人才巡回各乡镇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培训2场次70余人,各领域人才生机活力不断迸发。(三)树立实干导向,盘活人才存量坚持将选调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严格落实选调生基层锻炼制度,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加强“传帮带”,教育引导选调生在基层砥砺品质、提高本领。同时,有针对性地选派选调生参加省市培训,组织开展座谈交流,帮助选调生坚定理想信念、增长能力才干、拓宽思路视野,全面提升选调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抽调23名选调生参与全市选调生风采展示活动,编排表演《苹果红了》《延安选调生之歌》两个节目,向全市展现了宝塔选调生在基层一线拼搏进取的昂扬姿态和青春华章。印发《关于开展2023—2024年度优秀人才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区人社、教体、卫健、农业、科技等部门积极配合,按照个人申报、单位推荐、自下而上、逐级评审的方式,评选出20名各领域优秀人才,充分发挥各领域优秀人才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四)强化创新驱动,提升人才质量深化校企合作,区政府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西安分院签订协作框架协议,在红色培训、成果转化、城市推介等方面达成合作共识;推动延安大学与企业签订3个合同,科技成果转化数量达到8项。举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等基地授牌仪式,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延安大学、中国南南农业合作学院、延安泽东干部学院、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人才培训基地”“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延安河庄坪人才培养基地”“中国南南农业合作学院延安河庄坪人才培养基地”“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乡村振兴教学基地”“延安大学乡村发展研究院河庄坪实践教学基地”“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助力乡村振兴实践示范基地”。持续优化平台建设,将宝塔双创街区升级改造为秦创原(宝塔)创新促进中心,不断提升平台功能,用好省市秦创原“线上、线下”平台资源,吸引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向宝塔集聚。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是对全区畜牧产业养殖能手、蔬菜产业种植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和相关部门专业技术干部共132人进行系统培训,为指导产业发展实践指明了路径、提供了遵循。二是4个本土人才服务站开展技能培训9期,技术指导12次,累计培训苹果、种养殖产业技能人才共400余人;动员77名区级科技特派员和16名“三区”人才巡回各乡镇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培训2场次70余人,各领域人才生机活力不断迸发;三是评选出20名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引领作用,为创新驱动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示范带动全区各领域人才发展。三、存在问题。一是在服务大局、促进发展上的合力没有形成。落实人才工作上存在推动力不足、协调性不畅、办法措施不多等现象普遍存在。二是在引育留用、政策发挥上的优势缺乏竞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需求和欠发达现实背景下人才吸引力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优秀人才招引难度较大。三是在平台建设、四链融合上的动能推动不强。围绕创新源头的产业关联度和集成度不高,科技型企业规模总体偏小,产业聚集不明显,没有形成集群优势。四、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凝聚人才工作合力。始终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把握宝塔区经济发展形势和部门职责划分,把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区战略鲜明确立起来,一以贯之深化推进。突出“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充分使各部门各行业参与到人才工作中来,让人才工作不再是少数几个部门的事,加强跨部门资金、资源、力量统筹,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二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工作活力。切实发挥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职能,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要求,完善“大人才”工作格局,提高创新工作体系化水平。坚持实践导向、专业导向,逐步构建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持续实施才聚圣地、智汇宝塔人才工程,加大优秀人才评选范围和质量,发挥人才引领示范作用。优化人才支持和管理机制,减少不必要干预,让人才在宝塔心无旁骛干事业。三是完善政策措施保障,提升人才工作效力。落实好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和激励本土人才十条措施利好政策。坚持以人才为核心加强增值服务供给,集成政策资源、发挥市场作用、培育专业机构、建强服务队伍。凝聚“在人才上下多大的功夫都不为过、花多大的代价都不为多、尽多大的努力都不为满”的共识,深入灵活运用政策工具,在资金投入、政策供给、资源配置等方面予以首位保障,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在人才重点关注的教育、医疗、住房等优质公共服务上扩大有效供给,解决人才后顾之忧,持续打造最优人才生态。四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增强人才工作动力。全面融入市委“一六四”工作布局、“一园四区”目标定位、“五集五区”工业园区建设等战略,整合创新力量,集中优势资源,优化要素布局,提升平台质效。密切与11支市级重点产业链专家服务团沟通,依靠服务团人才在科研攻关、技术支持、培养帮带等作用,破解我区产业发展技术瓶颈。用好秦创原总窗口和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政策资源,打造秦创原(宝塔)创新促进分中心,提升双创街区、智慧园区及山仑院士工作站等平台聚企用才水平。强化本土人才服务站建设,积极寻求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共同搭建“产学研用”平台,推动与高校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将高校科研成果同企业发展需求同步衔接,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