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宝塔区> 延安市宝塔区移民搬迁工作中心

延安市宝塔区移民搬迁工作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12 09:10
单位名称 延安市宝塔区移民搬迁工作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移民搬迁提供管理保障。编制移民搬迁工作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指导考核乡镇移民搬迁工作;移民搬迁项目评估论证、申报审批、组织实施、项目管理、资金管理、监督检查;搬迁对象的分配安置、后续脱贫产业的整合管理。
住所 延安市宝塔区工业经济服务中心5楼
法定代表人 李治国
开办资金 3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宝塔区经济发展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16万元 -162万元
网上名称 延安市宝塔区移民搬迁工作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圆满收官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今年以来,实施的增发国债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总投资1.401亿元,其中,安排国债资金1.2609亿元,省级补助资金0.1401亿元。宝塔区作为全省增发国债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的“主战场”,搬迁安置体量最大,居全市首位,占全省总规模的五分之一以上。项目主要使用货币化安置方式,即利用现有存量房源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威胁群众进行妥善安置。截至11月底前,圆满安置搬迁对象934户、2482人,实现当年任务当年完成,位列全省24个增发国债避险搬迁项目县区第一。一是精准锁定搬迁对象。按照“户主申请、村(社区)评议公示、乡镇(街道)入户核实公示”的民主评议程序,精准锁定全区934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对象,共涉及8个乡镇、街道,29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在此期间,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社会监督,坚决杜绝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不良现象,确保避险搬迁工作的公开透明和公平公正。二是科学筛选安置房源。在前期调研摸底的基础上,综合群众意愿,区域位置、房屋价格等因素,全区共选定红化煜城阳光小区、璞悦居、和园小区、金岳小区、嘉丰国际城等16处小区作为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为广大搬迁群众提供了3378套备选房源。三是严格把控房源价格。为切实发挥好国债项目作用,最大限度保障搬迁群众切实身利益,宝塔区经发部门在房地产开发企业报价基础上,邀请第三方公司评估对具备资格的房源进行价格核准,房屋均价控制在3300元/㎡-5500元/㎡之间,户型丰富、房源充沛,可完全满足搬迁群众自主选房需求。四是圆满收官搬迁任务。全区934户搬迁群众均已签订搬迁安置和旧宅基地腾退协议,圆满完成选房购房交易和旧宅腾退拆除工作,补助资金全部兑付到位,“协议签订率”“交房安置率”“旧宅腾退率”“资金拨付率”等四项关键指标均为100%,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增发国债目标任务。(二)落实落细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宝塔区易地搬迁对象共776户2324人,共涉及4个安置点,集中安置率为100%。其中:姚店延新苑小区安置202户826人;红化煜城阳光小区安置494户1318人;甘谷驿向阳小区安置51户151人;幸福互助院安置29户单人户。2021年至今,区委组织部和区乡村振兴局向全区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各增派了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分别由区妇联、区残联、区编办、区档案局等四个单位负责结对帮扶,工作力量得到全面充实。一是巩固提升基础设施。全区四个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部配套到位,水、电、路、气、暖、污水、环卫、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可完全满足搬迁群众日常生活需求,搬迁群众和城镇原住居民享有同等的基础设施服务。二是积极争取项目落地。在红化煜城阳光小区和姚店延新苑小区两个超800人以上的安置点分别建立了社区工厂,目前运行稳定,主要从事农副产品深加工和服装制作,共吸纳搬迁群众16人,实现了“楼上居住、楼下就业”的效果。甘谷驿向阳小型安置点(安置51户151人)依托红薯产业园区,大力发展红薯产业。2024年申报中央衔接资金156万元(资金已落实到位),用于红薯产业园灌溉项目,拟新建2座50m³水塔和1座30m³蓄水池,配套上下水管网5.2Km,安装高压水泵2台,设计5排站杆,进一步提质增效甘谷驿向阳安置点红薯产业链,帮助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务工、就地增收。三是扎实做好就业帮扶。根据全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调度系统最新统计,宝塔区易地搬迁有劳动力建档立卡搬迁家庭448户757人,其中,省外就业45人,省内县外就业76人,扶贫车间带动就业16人,周边基地、园区、龙头企业带动就业100人,公益岗位就业34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486人,实际就业共计448户757人,就业率为100%。四是全面夯实责任分工。联合区经发局和区农业农村局印发《宝塔区支持易地搬迁安置区可持续发展2024年专项行动责任分工清单》,围绕就业帮扶、后续产业、社区治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工作,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责任,凝聚合力推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二、取得的成效。一是政策宣讲体民情。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用情用力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坚持讲好房源信息、讲透安置好处、讲活政策理念,帮助群众吃准“政策账”、吃透“安全账”、吃清“经济账”,从“要我搬”向“我要搬”转变,确保地质灾害受威胁群众“能搬则搬、应搬尽搬”。二是发动群众践初心。先后以区级层面和镇级层面多次召开现场观摩会,邀请搬迁群众代表实地探访各安置房源,通过演示沙盘和样板间,不仅让群众近距离感受到安置小区的整体环境和居住品质,更对避险搬迁安置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实现了用“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三是民生舆论聚共识。依托延安市融媒体中心《今日聚焦》栏目,播出《宝塔区:筑梦安全新家园,避险搬迁惠民生》专题访谈节目,播放观看量达10万+,节目聚焦宝塔区增发国债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进行详细政策解答,积极回应群众关心关切问题,全面展现避险搬迁工作新成效和新作为。三、存在问题。一是增发国债地质灾害避险工作仍需巩固提升。今年虽然圆满完成增发国债项目各项指标任务,但需做好迎接中央和省、市督查检查准备工作,进一步完善档案资料,确保顺利通过项目验收。二是易地搬迁安置点社区治理存在短板和弱项。例如,在红化煜城阳光小区安置点,个别搬迁群众在楼道内堆放生活垃圾,影响公共卫生和消防安全。四、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工作。全面对标对表中央和省、市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要求,主动担当作为,抢抓政策机遇,谋划实施2025年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做实做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全面提升工作质效。(一)纵深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在全省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持续纵深推进的背景下,主动担当作为,抢抓政策机遇,积极申报宝塔区2025年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计划搬迁群众475户1213人,共涉及宝塔山、凤凰山、万花山、肤施、南市、桥沟等6个乡镇街道,32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项目总投资约为7125万元,其中,申请省级资金5130万元,计划争取市级配套资金1995万元。截至目前,宝塔区2025年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已初步通过自然资源系统省级入库评审。我中心将认真谋划编制“十五五”避险搬迁工作规划,对照省级项目评审意见进一步修订完善《宝塔区2025年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实施方案》,全面夯实拟实施搬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安置对象,明确避险搬迁安置点,严格按照省、市工作指导意见,争取项目落实落地,切实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助力宝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二)持续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1.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将易地搬迁安置点作为劳务输出重点保障区域,拓宽搬迁群众就业渠道,进一步提升安置点配套产业园区和社区工厂就业吸纳能力。支持搬迁群众季节性返回迁出地开展生产活动。统筹用好现有公益性岗位,促进搬迁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2.进一步充实易地搬迁社区警务工作力量,下沉警力,合理布局、优化设置派出所或社区警务室,配齐辅警或警务助理。优化警务运行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力维护易地搬迁安置点社会大局安全稳定。3.引导易地搬迁家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践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破除婚丧大操大办、天价彩礼、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引导易地搬迁妇女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开展“好媳妇好婆婆”等家庭文明建设活动。4.依托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调度系统、全国防止返贫监测系统,定期组织开展工作监测调度,跟踪搬迁群众生产生活、就业、收入等情况,及时通报预警,指导相关乡镇、街道立足实际采取针对性举措,对发现的短板弱项及时督促予以解决。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