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宝塔区> 延安市宝塔区桥沟中心小学

延安市宝塔区桥沟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 2025-03-12 09:00
单位名称 延安市宝塔区桥沟中心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住所 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
法定代表人 马瑞
开办资金 38.2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宝塔区教育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157.82万元 5937.8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8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规违法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延安市宝塔区教育体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业务开展情况。1.强化队伍素质,提升教育质量。(1)强化素质、提升质量。学校严格根据教学大纲,开足开齐课程,根据教师专业特长,合理优化教师岗位,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学校将每周二定为推门听课日、周三为教研活动日,通过推进领导班子能力提升工程、教师专业发展工程、骨干队伍建设工程“三项工程”,全面提升领导班子的学习力、决策力、协作力和执行力,教师队伍通过“三梯队”建设以及青蓝工程、校级骨干教师评定等活动,打造了一支思想政治过硬、师德高尚的高素质、专业型、创新型教师队伍。(2)加大课改力度。坚持五育并举,结合学校实际,发挥本校教师优势和家长及社会优质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通过指导备课、检查上课、作业抽查等方式,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力度,规范常规教学,将“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3)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我校把师德师风考核作为评价教师年度考核、评优数模、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制。一是建立教师个人师德师风档案110份,全面记录教师的师德表现、问题反馈、考核结果、奖惩情况;二是举办师德师风演讲比赛、职业道德专题讲座、先进事迹报告会6次;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师德师风自查自纠2次;观看警示教育片3次;表彰师德先进个人7名,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4)开展教师交流。为了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研网络机构,我校建立了“教科室—学科教研组—学科互研组”层层负责制,共设立4个教研组,16个互研组,依托教互研活动,认真学习并实施新课程标准、落实“双减”政策,积极推行“四阶段八步骤课堂教学模式”。先后召开教研组专题会议34次,常规研讨会96次,组织了教师基本功大赛、思政课大赛、中青年教师赛课等丰富多彩的教师技能竞赛活动,并与延安实验小学、深圳小学、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第一小学开展了校际交流活动。(5)完善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了教师考核评价实施细则,通过教学成果评价、教学过程评价、教师素养评价等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教育科研、班级管理、个人素养等进行全方面评价,形成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6)加大业务培训力度。一是搭建专业发展平台,按照“名师引领,聚焦课堂,全员参与,综合提升”的工作思路制定培训计划,积极参与国培、省培、市培、区培、网培以及名师之路等培训活动;二是积极参与区内名家进校园活动,通过主动联系参与了延安实验小学、宝塔区杜甫川小学、宝塔区新城第二小学的名师大讲堂、教学能手示范课等活动;三是主动搭建校内培训平台,结合日常工作实际,通过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宝塔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条禁令》等内容,不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和执教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全面发展。(1)构建德育管理体系。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建立了“德育强基、智育固本、体育健身、美育冶情、劳育励志”的五育并举学生培养体系,形成了党支部、德育处、少队部“三位一体”的德育管理机构,引导学生争当“五星”少年,弘扬民族精神,树立远大理想,促进全面发展。(2)成立学生自管会。为了促进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民主管理,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自主发展。启迪学生摆脱依赖,自主决策,勇担责任。我校建立了“三全一自主”的德育管理模式,推行“班委竞选制”、“班干部轮流制”、“班级日报制”、“包干负责制”。从机制上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发展空间和平台,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学会做人”。对班级的事务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实现了“全过程监督、全领域监管、全方位促进”。(3)开展德育微课堂。德育微课堂是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利用每周二大课间时间,由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团体开展德育微课堂33场。分别从德育常规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三爱三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法制教育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起,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收到了良好教育的教育效果和社会反响。(4)积极建设校园社团。为了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认真贯彻“双减”工作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积极发挥社团功能,除书法、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跆拳道、中国舞、街舞、编程、趣味实验、小红星讲解团、演讲与口才等社团外,还组建了33个班级艺术社团,真正将五育并举落到实处。(5)丰富校园活动。通过走访慰问退休党员、举行退休教师荣休仪式,通过妇女节、劳动节、教师节等节日先后开展插花活动、诵读比赛、登山远足、趣味运动会、文艺联欢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教师凝聚力。组织学生开展了清明祭扫、红色研学、红歌大赛、演讲比赛、三节一会、跳蚤市场、体操比赛、校园足球联赛、书画大赛、主题征文等大型活动,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情操,增强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意识。(6)开辟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开垦了劳动实践基地,按年级进行划拨,由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播种、施肥、除草等种植全过程,并通过观察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撰写观察日记,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让他们在劳动实践中得到锻炼,体验劳动带来的收获和快乐。(7)构建家校共育合力。为了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新格局,我校先后召开家委会2次、家长座谈会4次、举办家长开放日2次、成立了家长自愿服务队、设置家长意见箱、创办家长学校,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6次,参与人数达400多人次,广泛征集家长意见及建议,从而形成家校共育合力。(8)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除利用现有阵地和师资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还专门从校外聘请相关专家,不定期对教师、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团体辅导以及个别辅导。3.完善后勤保障。(1)严格资金管理。加强财务管理与监督,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做好校务公开。课后服务费做到专款专用、按劳分配、及时发放。严格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按时发放贫困生生活补助,并对其减免课后服务费用。(2)落实信访维稳。学校先后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安全讲座4次,安全课赛教1次;针对班主任、安保人员、灶务人员、后勤人员及学生家长开展安全培训42次;利用安全教育日、德育微课堂、主题班队会、法制进校园开展安全教育36次;组织防火、防震、防汛、防爆等安全演练8次;联合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整合治理7次,解决了校园周边停车乱象、沿街门店占道经营、环卫设施影响通行等突出问题;发放安全告家长书6000余份;实现了“四个100%”和“十个没有”创建目标。三、取得的社会及经济效益。2024年10月,在区中小学学生校园足球联赛中被区教体局授予“特殊贡献奖”和“优秀组织奖”,在区中小学曳步舞大赛中被区教体局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2024年11月,在区中小学学生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女子组团体二等奖”,在区中小学羽毛球比赛中获得“混合团体赛三等奖”。四、存在问题。1.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不够明显,服务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2.骨干教师队伍相对薄弱,制约着学校进一步的发展。五、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工作打算。1.强化政治引领,坚定政治方向,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培养“四有”好老师。2.建立健全骨干教师培养体系,加大培训力度,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整体提升。3.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智慧校园建设步伐,促进学校从外延发展到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的新跨越。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