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宝塔区> 延安市宝塔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延安市宝塔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12 08:51
单位名称 延安市宝塔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推广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种植业技术试验示范;种植业技术培训;种植业技术服务。
住所 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志丹大厦六楼
法定代表人 冯东
开办资金 40.6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宝塔区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01.95万元 117.74万元
网上名称 延安市宝塔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2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延安市宝塔区农业农村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业务开展情况。(一)粮食生产稳步提升。1、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目标实现。将玉米、大豆、小杂粮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和油料作物生产目标任务以区政府办文件下达各乡镇(街道),分作物制定单产提升技术方案,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目标实现。据农情调度,全区粮食播种面积27.8万亩,其中:全区完成玉米播种面积10.59万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1.41万亩,大豆播种面积3.9万亩,谷子播种面积4.3万亩,高粱1.2万亩,薯类播种面积5.2万亩(马铃薯播种面积4.54万亩,红薯播种面积0.66万亩),其他作物1.2万亩。油料作物(春油菜、花生、油葵等)播种面积0.66万亩,发展小杂粮订单生产1万亩。全区粮食产量7.61万吨,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均完成市上下达任务。2、示范创建工作亮点纷呈。在麻洞川镇创建粮食吨粮镇1个,创建作物玉米,涉及金盆湾村、西村、石窑村、老沟村等村组。打造玉米百亩核心吨粮田5个,面积1060亩,涉及麻洞川镇金盆湾村和西村,临镇镇杨家河村、南泥湾九龙泉村、甘谷驿镇唐坪村。全区抓建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项目区6.5万亩,推广玉米“增密度”示范田面积9.9万亩,项目区平均密度达到4483株/亩,平均亩产828.46公斤,较非项目区亩增加密度680株,亩增产136.36公斤,单产水平提升19.7%。在麻洞川西村、甘谷驿唐坪村抓建的600亩玉米密植肥水精量管控技术核心展示区,平均密度5312株,平均亩产分别达到1026.3公斤和1012.6公斤,较非项目区分别增产48.3%和46.3%。在南泥湾镇和麻洞川镇打造的万亩玉米单产提升示范田,平均密度4592株,平均亩产850.26公斤,较非项目区增产22.9%。在柳林镇仁台村和甘谷驿镇唐坪村打造2个百亩大豆“全苗增粒”单产提升核心示范田。甘谷驿镇唐坪村种植品种汾豆93,平均亩产485.56斤;柳林镇仁台村种植品种汾豆93,平均亩产480.90斤。2024年,全区完成大豆纯种面积39897亩,其中大田纯种24736亩,苹果幼园套种15161亩,平均亩产476.59斤。在麻洞川镇金盆湾村、南泥湾镇三台庄村、柳林镇仁台村、青化砭镇东沟门村、甘谷驿镇胜利河村、河庄坪镇石窑村打造6个共102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省级示范点(2:4和2:3模式),玉米、大豆平均亩产分别725.59公斤、119.73公斤,702.21公斤、111.85公斤,538.16公斤、58.31公斤,618.47公斤、90.12公斤,563.82公斤、60.45公斤。在冯庄乡牛奋沟村、陈家河村和甘谷驿镇唐坪村打造薯类“两增一防”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展示田500亩。马铃薯平均亩产2536.2公斤、红薯平均亩产2483.5公斤。在柳林镇牛庄村、高坡村和河庄坪镇万庄村、贺团峪村、枣花流域、青化砭镇新庄科村及蟠龙镇刘坪村打造5个千亩小杂粮轻简化旱作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方。谷子平均亩产达到512.6斤、高粱平均亩产达到621.4公斤。3、技术服务指导扎实有效。今年累计召开现场观摩会9场次,各类技术培训班38场次,培训农民5000多人次,发放各类资料1万余份。开展农技干部下一线服务群众促生产活动,紧盯关键农时和作物生育期,组织技术人员开展面对面指导、手把手服务,确保各项增产技术措施扎实落地、细致推进。(二)种业工作全面推进。1、品种试验示范科学严谨。在麻洞川镇西村建立了15亩共68个玉米品种的集中展示田,其中10个品种参试了密植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在麻洞川金盆湾村开展了先玉1483玉米5个密度(4000、4500、5000、5500、6000)试验,联合市农技中心站开展了42亩的粮食、杂油新品种对比观察展示;在柳林镇仁台村开展了12亩共9个谷子品种和5个高粱品种参试的小杂粮新品种筛选试验,联合市农科院开展了18个品种参试的谷子新品种观察试验。筛选出锦润919、金地915、辉玉717等玉米品种,米谷1-198@、长农47、秦杂谷5号、晋汾107等谷子品种,赤杂131、冀酿4号等高粱品种下一年进行观察试验。为我区玉米单产提升,粮食安全提供品种保障。2、种子管理工作逐步加强。全年全区共进行农作物种子备案560个,其中:委托生产0个、分支机构0个、委托代销38个、经营不分装522个。累计排查种子经营企业、门店38个,开展种子质量监督检查1次,抽检种子样品28个,代表种子数量16000公斤,全部检验合格。对质量抽检农作物种子和试验的农作物种子全部进行了转基因试纸条速检;在作物苗期对大田生产玉米及辖区内玉米新品种联合体试验田进行转基因试纸条速检,共出动技术人员26人次,抽检样品105点次,代表大田生产2.6万亩,未发现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农作物品种。开展送法上门服务活动10次,宣传门店38家,发放宣传资料150余份。赶集进村开展种子相关宣传5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多份。通过宣传辖区种子经营户基本掌握了相关法律法规,熟悉了网上备案流程,广大农民群众了解了购种需知内容和用种注意事项,为农业生产安全提供了种业保障。二、取得社会及经济效益。(一)深入贯彻,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社会效益显著。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构建现代大食物链建设,切实抓好粮油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组织乡镇、街道开展2024年规模经营主体单产提升行动,抓建规模经营主体38户,开展各类粮食作物单产提升示范田建设2.33万亩。及时验收兑付特色产业种植奖补资金177万元,充分调度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二)农民培训强化创新,为农民致富增收打下坚实基础。2024年,我中心严格落实省、市各项任务部署,紧扣主业、突出重点,创新思路、扎实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组织开展了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田间学校)重新认定工作,全区指导建成省级实训基地1个、市级实训基地3个、区级实训基地10个。参加全市说课赛教比赛,获得第2名的好成绩,选送1名选手参加全省说课赛教比赛,获得集体二等奖的佳绩。开展“组组有”空白村组清扫行动,围绕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利用农闲时间,结合农时季节和生产环节,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线上学习、基地实训、考试考核、认定管理、帮扶指导、跟踪服务全面开展培育高素质农民100人,设置培训班2个,努力提升农民的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农业、农村和农民实现转型升级提供助力。(三)高度重视,多措并举抗旱保丰收。针对5至8月份全区高温干旱天气灾害,我中心组织技术人员18人,深入各包抓乡镇(街道)生产一线,实地调查抗旱保苗工作情况,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浇水抗旱、防风抗倒、化学除草、合理追肥、病虫防控、一喷多管等田间管理技术方案,通过现场指导、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抓好措施落地,为打赢抗旱保丰收仗提供有力技术支撑,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三、存在问题。(一)技术到位率有待提高,要努力缩小试验攻关和大田生产的产量差距,促使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户产量。(二)农技人员技术掌握程度不一,技术指导差异化显著。(三)今年粮食收购价格持续走低,一定程度影响明年粮食种植积极性。(四)全区粮食生产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不健全,单产提升技术的推广受到制约。四、整改措施。(一)抓好各试验示范点的建设工作,确保建成3-5个可观摩复制的粮食高产示范样板。下大力气推进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带动全区粮食亩产提高5公斤以上。(二)科学谋划,积极出击,多方协调,大力争取项目资金支持。(三)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中心技术人员专业能力,通过典型引领示范,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四)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确保完成农业科技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培训任务,提升农民的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农业、农村和农民实现转型升级提供助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