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杨凌示范区> 杨凌融媒体中心

杨凌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12 08:51
单位名称 杨凌融媒体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宗旨,承担着全区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播等职责使命,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电视节目制作、播出、转播;党报采编、刊发;电视设备与技术引进,电视节目销售、电视广告经营、报刊广告经营。
住所 杨凌示范区新桥路政务大厦8层
法定代表人 郑斌
开办资金 1571.3万元
经济来源 定额补贴
举办单位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06.98万元 506.2万元
网上名称 杨凌视线 从业人数  6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今年以来,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杨凌融媒体中心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工作成效及亮点(一)主流舆论强劲有力。主题宣传有声有势,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主线,聚焦示范区“国家队”职责使命,围绕“三区三高地一基地”、“三个看杨凌”、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深化“三个年”、第31届农高会等中心工作,深入实施“央媒工程”“头条工程”,策划实施“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纪学习教育”“庆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校90周年”“上合使者说”“深化‘三个年’”“网络大V看上合”“走近农高会”“进乡村看振兴”等主题宣传活动,直播68场次,推出头条重头稿件220多篇,全平台刊发稿件40000余篇(条),在央级、省级重点媒体刊播杨凌稿件530篇(条),全网累计阅读量突破1.6亿人次。国际传播实现突破,策划“风吹麦浪探粮‘芯’”“上合青年话农技”等专题,集团记者首次赴海外农高会采写系列报道被中省主流媒体转发,《农科城里的“世界杯”》《一颗种子让我认识了中国》等通过涉外平台推送,提升杨凌国际影响力。融媒产品创新出彩,推出“老樊说杨凌”融媒节目、“我为杨凌代言”“杨凌故事”主题活动、“翠娥栓科”微短剧、视频读报等立体多元传播方式,创新话语表达,提升传播质效,“第31届农高会话题”全网总浏览量接近6000万,15条报道阅读量10万+,马拉松赛“主播探赛道”全网阅读量突破1000万人次,“村BA”、自行车赛相关报道播放量100万+。“我在中国学农技”双语栏目获得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肯定。上合农业基地倡议五周年、农高会宣传等受到党工委领导肯定。(二)融合改革纵深推进。推动机构、内容、平台、体制等方面深度融合改革,统一全媒体指挥调度和选题策划机制,实现“策采编发评、报台网端微屏”一体发展。全力推进资源要素向移动端倾斜,优化整合涉农板块新媒体平台,“明察暗访”公众号与“杨凌视线”合并运行,启动运营“学习强国”杨凌平台,全平台累计用户达到2235万。成立AI工作室,推动内容生产向智媒转变。(三)传媒产业稳健发展。积极推进“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模式创新,发挥媒体策划、宣传、直播一站式服务优势,圆满承办杨凌马拉松赛、自行车赛、“村BA”、蘸水面大赛等赛事活动。积极参与农高会市场化运营,组织实施首届“四新”发布活动,完成“云上农高会”运维、农业智能装备专题展、后稷奖成果发布、展团展商专场发布、农高会成果发布等重要活动。深耕农业各产业垂直领域,全面介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全媒宣传和视频服务。项目储备接续有力,策划申报国际传播基地、《后稷》舞台剧17个新项目,3个项目获得省级资金支持。策划开展云上房展会、小禾记者团耕读活动,有效带动经营创收。二、社会效益一是发挥全媒体优势,积极参与农高会、杨凌马拉松赛、杨凌农科城自行车邀请赛等重大社会活动,助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推出“庆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校90周年”“上合使者说”“深化‘三个年’”“网络大V看上合”“走近农高会”等主题宣传活动营造了浓厚氛围。二是通过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网站、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推出重磅民生类报道和爆点视频,提升民生新闻的报道质量。三是通过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网站等平台开设“安全生产月”“应急科普小课堂”等专题,做好应急安全科普宣传工作。四是围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和五一、七一、十一等重要节点,广泛开展“网络中国节”“节气里的中国”等活动,切实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浸润人们的精神世界。三、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新闻宣传质效与示范区“国家队”定位仍有差距,内容产品质量还不够高,形式不够创新,爆款产品不多,平台、账号关注量、活跃度不高,主流舆论引导能力还亟待加强;二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比较滞后,内容生产、审核、分发还主要依赖“人海战术”,内容生产传播效率还不高;三是全媒体采编队伍能力仍需提升。四、下一步打算(一)聚焦主责主业,推进系统性改革。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推进媒体融合由局部探索到整体深入的系统性变革,制定《集团推进系统性变革工作方案》《机构改革方案》《薪酬分配改革方案》,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考核评价、媒体布局、生产机制、经营模式和薪酬分配制度改革,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形成具有引领性的主流媒体新质生产力。(二)持续推进央媒工程,壮大主流舆论。抓好大平台、大主题、大策划、大宣传,围绕示范区履行国家使命和高质量发展,精心策划组织重大主题宣传活动,持续推进实施央媒传播工程、头条工程、精品工程,打造品牌栏目和典型案例,加强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省主流媒体深度合作,讲好杨凌故事,传播好杨凌声音。(三)以互联网思维配置媒体资源,精简精办频率频道,优化节目栏目设置,有序“关停并转”同质化平台账号,集中力量做优主平台、拓展主渠道、做强主账号。统筹对内宣传平台,以“杨凌发布”全媒体矩阵为龙头,爱杨凌APP、杨凌新闻、杨凌视线以及第三方宣传平台为支撑,打造杨凌权威发布和时政报道优质内容供给者、主流价值引领者。实施国际传播工程,依托上合农业基地、海外农高会等优势,搭建杨凌国际传播平台,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杨凌国际影响力。(四)强化“新闻+政务服务商务”造血机能,巩固提升传媒产业,探索科技引领、文化赋能、产业融合新业态,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全媒体经营模式。整合区内外文化、教育、旅游、体育、乡村振兴资源,做强文化旅游、体育赛事和展会产业。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效期为2024年4月26日至2029年4月26日。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有效期:2023年11月3日至2026年11月2日;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有效期:2023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号;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准印证(杨凌时讯)有效期:2024年7月26日至2025年7月26日。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有效期:2024年11月24日至2027年11月24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