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市宝塔区人民医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依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执业许可范围开展业务;医疗护理、医学教学、医学研究、医疗培训、继续教育、保健与健康教育。 | |
住所 | 延安市宝塔区宝塔山路13号 | |
法定代表人 | 田瑞 | |
开办资金 | 348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宝塔区卫生健康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390万元 | 7407万元 | |
网上名称 | 延安市宝塔区人民医院.公益 | 从业人数 22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住所和承办单位变更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业务开展情况1.推进医改项目建设。一是制定《宝塔区人民医院接续性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实施方案》,启动延安市人民医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宝塔区分院建设。二是总院派驻11名专家进行业务帮扶,发展新技术新业务16项,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103项。开展教学查房101次,业务培训84次,参加疑难病例讨论43人次,参与医院危重患者抢救42次。三是与万花、李渠、青化砭卫生院建立协作关系,向下派驻13名中级以上专技人员,开展驻医帮扶,拓展新业务13项。门诊人数同比增长34.4%,住院人数同比增长20.7%。2.聚焦业务融合。一是优化针灸、推拿等专区设置,开展现代康复专业,应用17项适宜技术,常态化开展中医治未病技术。二是增设中医临床病区,开展中药熏蒸、足浴等特色治疗及中西医结合诊疗服务,于2024年5月24日正式开设,设置病床18张,中医医护12名。三是设置儿童康复训练基地,目前有长期诊疗康复患儿32名均得到政策支持。四是持续开展大病救治,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政策,实施30个病种大病专项救治服务,全年共救治大病患者600人,转慢病管理270人,死亡4人,在管326人。3.深化专科建设。一是依托与西安市红会医院对口支援协作优势,继续提升骨科在膝、髋关节置换,腰椎骨折等三、四级手术比例,重点发展微创技术应用,实现骨科微创手术技术的常态化推广。二是加强妇产科危重孕产妇救治能力提升,产儿科联合开展婴幼儿保健延伸服务,开展儿童洗浴、抚触、健康评估新业务,培育成效显著,发展喜人。三是心内、神经内科溶栓治疗技能储备完成,具备临床实践操作应用,肾内血液透析治疗技术日渐成熟,现处于病人等设备的超负荷运转状态。四是新建重点专科申报。康复、检验、影像全面更新科室制度、流程和应急预案,制定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强化过程质量管理,及时开展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有效落实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对照验收标准,现已完成自查,验收资料报送市卫健委,等待验收。4.严抓医疗质量。一是制定《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与目标管理方案》,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三级体系,注重现场督查日常医疗安全,定期加强高龄、手术、危重患者规范管理,重点监控药品每周处方点评,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纳入绩效考核。全年督导规范危重患者病历资料79例,上报医疗不良事件32起,组织医疗业务培训28次,质控出院病历8501份(甲级率99.9%),通报病历书写质量问题54人次,临床路径管理12个专业216个病种(入组率81.1%,完成率93%),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4.17%、急诊10%、住院38.4%。二是严格护理质量考核,加强基础护理、护理操作技能等线上线下培训考核,注重入院宣教、公休座谈。全年理论培训135人次,考核224人次,合格率为97.25%,技能操作培训10次,考核508人次,合格率100%。住院患者线下满意度调查342人次,平均满意度99.6%。三是注重院感防控培训及考核,经常性开展医废收集、处置等工作现场督查,强化重点部门环境微生物监测工作,组织《医疗废物泄漏应急预案》现场演练,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及时举办《宝塔区院感质控中心业务培训会》。全年组织院内业务培训6次,350人次,选派院感专职人员参加省市专项培训115学时。下发督导整改通知13份,采集各类微生物标本673份(合格率98.5%),指导基层医疗机构院感工作4次,录制院感防控微视频11期。四是加强消毒供应管理,消毒供应中心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和操作规程,及时进行设施设备年度检测和维修保养,注重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加强外来医疗器械监测管理,目前承接10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消毒供应工作。五是加强传染病、食源性疾病、伤害检测、慢性病等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全年无传染病漏报现象。加强医保用药、合理收费、合理检查运行过程管控,实时反馈医保监测问题,规范诊疗行为,适应DIP支付改革。5.拓宽服务维度。一是开展首诊医师告知病情,带班领导走访病房、夜班医护健康促进活动。推行耗材院科两级审批管控和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取得显著成效,门诊次均费用降幅39%,住院次均费用降幅15%。二是依托“白求恩医疗服务队”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队”两支队伍巡回医疗,累计派出407名医务人员,下乡63次,回访出病人2455人,免费体检1453人次,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三是聚焦居民健康需求,推出15种体检套餐和自选套餐,开通智慧体检服务,推行线上健康管理、体检预约、报告查询、复查信息推送、线下全流程陪检,重大疾病先告知家属,确定反馈对象。全年体检43538人次,同比增长21.6%。四是为全院职工增加职工体检费用,购买职工医疗责任险和互助保障险,多次为科室送温暖、送慰问。组织举行“3.8”妇女节诵读比赛、“5.12”国际护士节知识竞赛、中国医师节微视频大赛等活动。2024年,医院先后被授予“市级公立医院党建先进单位”“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延安市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二)取得的社会效益。2024年(2023年12月1日至2024年11月31日)业务收入6944.0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30.56万元。其中医疗收入4219.99万元,药品收入2492.06万元,药占比27.64%,其它收入232.01万元。医疗支出4022.8万元,人员工资支出4692.59万元,固定资产35113.25万元。门诊143270人次,同比增长73162人次,增长率104.36%;体检43538人次,同比增长9406人次,增长率21.6%;急诊5290人次,同比增长1371人次,增长率34.98%;出院8501人次,同比增长649人次,增长率8.27%;平均住院日8天,同比减少1天;病床使用率67%,病床周转次数28.71人次,手术1045例。门诊次均费用148.67元,同比下降103.33元,降幅41.26%,住院人均费用4450.16元,同比下降755.84元,降幅15.5%。CT扫描18657人次,阳性率84.8%,MRI检查2645人次,阳性率为95%。超声检查47148人次,免费产科筛查346人次。心电图检查22926人次,肺功能检查704人次,经颅多普勒检查人次2678人。新生儿出生275人,救护车出车1390次。(三)存在问题。一是专业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学科带头人短缺,综合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缓慢。二是区医院面临发展压力大、基建债务重等问题,发展活力和后劲不足。三是中医诊疗业务范围窄,妇产科面临孕龄妇女生育意愿下降,需进一步转型服务,临床各科室需全面转型服务,适应新形势。四是部分职工工作责任心仍需进一步提升,主人翁意识不强、转观念、提认知需持续加强。(四)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继续通过定向招聘引进人才,外出进修学习、岗位业务培训相结合,提升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及服务水平。二是临床科室寻求转型。妇产科、儿科、普外科、内三科、手术麻醉科、中医科、骨外科等临床医疗科室结合自身特色和实际情况,用新观念、新思维寻求突破发展。三是持续推行无纸化办公,提升电子病历书写质量,打造信息化医院。四是加强宣传工作。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发布科普文章,展示大型设备、优质服务、专家风采等。五是利用节日契机,开展文艺汇演、运动会等活动,以团建活动舒缓工作压力,提升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认同感。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号:43646590961060211A1001有效期限:2022年10月25日至2027年10月24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被延安市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市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