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宝塔区> 延安市宝塔区垃圾分类中心

延安市宝塔区垃圾分类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12 08:30
单位名称 延安市宝塔区垃圾分类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负责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管理和指导。
住所 延安市宝塔区川口乡川口村
法定代表人 田鹏
开办资金 3712.3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宝塔区城市管理执法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978.59万元 1705.49万元
网上名称 延安市宝塔区垃圾分类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城管执法局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分类标准。参照市级标准,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4个类别,制定了垃圾分类投放指南、垃圾分类清单表和垃圾分类管理流程图,出台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标准、分类收集运输规范、分拣中心管理制度、有害垃圾暂存点管理规定等制度,打造了宝塔区第一批“撤桶并点、定点投放”垃圾分类试点,进一步细化完善了垃圾分类标准体系。(二)队伍建设。组建了集宣传、培训、引导、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垃圾分类督导员、宣传员、引导员“三支队伍”,成立垃圾分类千人文明实践宣讲队,全区587个居民小区分别确定了专职生活垃圾分类负责人,通过理顺体制加强了全区垃圾分类工作力量,开展部门、办事处、社区、小区、单位、商场三支队伍培训会80余场、培训人员2000余人。(三)督查整治。一是垃圾分类常态化督查。片区督查共反馈问题62项,工作中加强跟踪督查“回头看”工作,确保整改落实到位;二是开展规范全区生活垃圾分类标识专项整治活动,共整改标识1100余处,督导检查发现存在问题场所30余处全部整改,宝塔区公共区域垃圾分类投放点升级改造10处。(四)宣传活动。一是持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七进”宣传活动。2024年开展宣传活动500余次,全年共发放宣传彩页22000余份,印发分类指导手册8万余份,发放垃圾分类教科书5000余份,开展入户宣传300余次,入户45000户,积分兑换800余户;二是宣教基地接待。始终秉承“参观+体验+共享”的理念,已成为全区垃圾分类信息展示的窗口和全区开展垃圾分类宣教工作的“主战场”,年接待来延游客、市民群众、学生、企事业单位等2万余人前来参观学习,大大提高了市民群众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认同感和参与感;三是组织开展延安市第二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暨文明实践垃圾分类志愿百日行活动。2024年5月23日至29日,分别在凤凰广场和世纪花园等六个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发动志愿者1200人次,覆盖家庭、单位户数2000户,直接参与人数8300人,开展各类活动场次28次,影响覆盖人数5200人。(五)激励体制。坚持特色文化与驿站建设相融合、便民为民与驿站管理相融合、经济适用与驿站设置相融合、宣传引导与驿站服务相融合的原则,在城区设置了100个垃圾分类驿站,全面提升分类投放环境;开通垃圾分类绿色账户,建立积分兑换激励机制,动员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其中,累计兑换生活用品3万余份、米面油6万余份。(六)智能监管。建立了1个可回收物分拣中心、1个大件垃圾拆分中心、1个有害垃圾暂存点、6个垃圾中转站,设置了200余套垃圾分类智能设备,配备69辆四分类收集车,并依托宝塔区“城市云脑”智能平台,建立生活垃圾分类信息化系统,通过GIS、设备、投放、收运、大数据等子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动态监管、及时更新,实现垃圾分类工作多维度、可视化监管,打造了“线上+线下”融合智能监管机制,进一步提升了垃圾分类准确率。(七)示范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员带头作用,组织社区(村组)居委会、物业公司、业委会,多方协作、因地制宜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示范小区创建,在现有世纪花园小区、马家湾小区12区、新洲花园小区B区3个垃圾分类特色示范小区基础上,2024年重点打造新城街道等25个示范点位。(八)烟头兑换。2024年,共计收集烟头9134.83公斤,兑付大米面粉1750袋,以兑换礼品的形式提升了居民对活动的参与性,减少了城区绿化带、广场等烟头数量。(九)环卫两化。一是机械化清运。2024年,共清运厨余垃圾21859.47吨,清运其他垃圾152781吨,清运可回收物686.5842吨,清运有害垃圾2.0268吨;二是机械化湿法作业。抓细抓实湿法作业工作,实现机械化作业全覆盖,做到“六定六个一”;三是公厕管理。按照“七步作业法”、“五净两无标准”排查辖区公厕卫生;四是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开展山体、沟道、绿化带专项整治15次,动用车辆120辆,清理垃圾200余吨;五是开展安全教育。对保洁员进行安全培训15次,对机械作业部进行安全培训2次;六是量化考核。每月对人员进行核查,每日对环境卫生进行量化打分,保证环卫作业质量稳步提升;七是加强应急保障工作。夏季共清淤300余吨,清洗泥污路面20余公里;秋冬季落叶应急清扫清运落叶垃圾共计280余吨,应急清雪储备盐第一批500余吨,检修清雪应急车辆88辆。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垃圾分类。一是宣传引导取得实效,改造了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制作了垃圾分类宣传视频、动漫短片,印发宣传资料15万余份,垃圾分类宣教基地接待学习2万余人;全面开启垃圾分类进家户、进课堂、进机关、进商场、进餐馆、进小区、进企业“七进”宣传活动2100余次,参与群众达30余万人次;全区各学校累计开展“小小监督员”“小手拉大手”等教育实践活动500余次,加强了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深入开展延安市第二届垃圾分类宣传周宣传活动,举办《圣地文明课堂》垃圾分类文艺汇演2次,营造了浓厚的垃圾分类氛围。二是世纪花园小区、马家湾小区12区、新洲花园小区B区3个垃圾分类特色示范小区,新城街道等25个示范点位示范引领成效显著。通过开展垃圾分类督查整治和宣传活动,提升了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的资源再生利用,同时提升市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参与率、知晓率和APP注册率,有效扩大了城区垃圾分类覆盖范围,引导更多市民群众了解、参与垃圾分类。三是以兑换礼品的形式提升了居民对活动的参与性,协助减少城区烟头数量,有效提升了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质,净化了城市环境,推动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二)环卫两化工作方面,一是机械化清运规范了垃圾清运工作人员操作及投放点除臭措施,有效防止发生人员安全事故及生活垃圾抛洒滴漏现象;二是机械化湿法作业,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有效治理大气污染;三是公厕管理,改变了村民对公厕环境的认知,为市民提供了更加舒适的使用体验;四是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有效提升了城市环境质量,增强了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五是开展安全教育,提升了环卫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了环卫保洁工作效率和作业水平;六是通过加强应急保障工作,有效的保障了市容市貌的环境整洁。三、存在问题1.部分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仍然淡薄,家庭垃圾存在乱扔、混装的现象。2.保洁员安全事故时有发生。3.单位干部对理论、业务知识的学习不够精不够细,在实际宣传指导工作时,能力有所欠缺。四、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工作打算1.持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和参与度,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执法,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置力度,确保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2.加强保洁员安全培训,进一步减少安全事故发生。3.加强干部理论、业务知识学习,打造一支水平高、能力强、业务精的垃圾分类宣讲队伍。总之,2024年区垃圾分类中心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2025年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攻坚克难,不断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