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勉县> 勉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

勉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11 17:45
单位名称 勉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落实省市关于中药材产业的部署要求,为产业发展提供管理保障服务。制定中药材产业发展计划、规划并组织实施;开展中药材栽培技术推广、对外宣传、产品推介、招商引资;负责中药材产业公共品牌建设。
住所 勉县和平路46号县政府院内
法定代表人 罗少华
开办资金 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勉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万元 1.13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勉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2024年,勉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以“三个年”活动为统揽,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立足我县中药材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按照“稳面积、突单品、提质量、增效益”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品种优化、基地建设、品质提高、加工提升、主体培育、品牌唱响”六大行动,着力构建种植、加工、营销和研发为一体的中药材产业格局,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县中药材产业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发展态势。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一)产业规模稳步拓展。今年,我县按照“北山药、南山茶,平川粮油菜,丘陵果畜菌”的产业发展布局,坚持因地制宜、规模适中原则,采取“支部+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引导种植大户、经营主体立足资源禀赋、瞄准市场需求,新建“林药、粮药、果药”套种基地,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基地规模,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中药材规模化发展。全县中药材种植12.8万亩(其中天麻3.5万亩、猪苓1.75万亩、杜仲1.85万亩、元胡0.9万亩、附子0.99万亩、瓜蒌0.35万亩、黄精0.35万亩、连翘0.35万亩,其他种类2.76万亩),建成千亩以上种植基地5个、百亩以上种植基地90个,认定陕西省第三批“定制药园”2个;年产各类大宗药材9.55万吨,产值达9.85亿元。(二)良种繁育步伐加快。实施品种优化行动,注重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繁育,从源头上抓好中药材种植生产。鼓励引导经营主体开展传统品种提纯复壮和新品种引种推广,确保品种纯度和种子质量。目前,勉县东润鑫种养殖家庭农场在勉阳街道办苍台社区、天荡山社区、新街子欧家坡村建设黄精、白芨、淫羊藿集中育苗基地4处400亩,年繁育黄精、白芨、石菖蒲、淫羊藿种苗300万株左右;陕西硕泰源农业公司在新街子镇杨家湾村、长沟河镇火神庙村建设天麻育种基地2处50亩,年繁育天麻零代种20余吨;勉县天宝玉泉山农业公司在新街子镇杨家湾村建设连翘育苗基地1处100亩,年繁育连翘种苗10万余株,汉中秦百草农业有限公司在茶店镇长坝村建设黄精大棚育苗基地30亩,保障了全县优良种源供应。(三)经营主体培强扶壮。坚持扶壮一个龙头,就是带动一个产业观念,在主导产业链“链主”企业扶壮上下功夫、花力气,着力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培育较具规模的中药材加工企业25家,其中深加工企业1家(汉中未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年加工天麻、猪苓、元胡等30余个品种4000余吨,年实现销售额5000余万元。全县注册成立含中药材经营许可的专业合作社456家,其中专业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经营的合作社120余家,从事中药材销售的经纪人达百余人。(四)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宣传推广上,紧抓打造“汉方药都”的有利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多渠道、多形势、多层次宣传我县中药材种植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悠久历史,提升中药材产业知名度。产品推介上,组织3家主体20余种产品,参加“中国天麻之乡·宁强”食药同源研讨会暨第四届天麻贸易峰会和2024年(留坝)猪苓西洋参产业高质量发展会,极大地提升了我县中药材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品牌打造上,注册“汉八味、秦鲜森、南轩斋、神仙食、九仙尚品”等商标,打造了“鲜天麻胶囊、天麻滴丸、西洋参软胶囊、九制黄精茶”等20余种产品。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在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上,我们主要抓了六方面工作:一是抓规划引领优布局。根据《勉县中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2024年勉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从规划布局、种养管理、提质增效等方面定向把脉、精准施策,聚力打造中药材产业示范镇、重点村。二是抓基地建设扩规模。以“道地、绿色、生态”为核心,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持续巩固提升原有规模化基地,打造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基地,推动优势单品连片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2024年着力打造天麻、猪苓、附子、元胡、瓜蒌等7个种植重点强镇,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新格局,凸显道地药材地方特色。三是抓技术培训强保障。坚持科技“兴药”,强化基层中药材从业人员培训,通过建立基地试验示范点,召开现场培训会、印发技术资料等形式,培养一支强有力的中药材种植、加工和营销队伍。2024年,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编写印发了《勉县中药材规范种植技术手册》,邀请市农培中心、陕西理工大学、市中药办专家来勉开展中药材生产技术培训,举办天麻实操技术、全县中药材生产技术等4次,培训种植户、经营主体、农村经纪人300余人。2024年4月,配合县人大常委会成立了首个中药材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四是抓项目建设促发展。抢抓省、市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有利机遇,按照“大龙头带动大产业促进大发展”思路,加大项目争取工作力度,实施一批中药材延链补链项目,补齐全产业链发展短板弱项。2024年,实施财政衔接资金提前批次产业项目6个、总投资528万元;实施2023年第三批省级农业专项资金中药材产业项目3个、总投资80万元,通过项目实施,为中药材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五是抓主体培育激活力。按照“大龙头带动大产业促进大发展”思路,积极引进实力雄厚、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中药材经营主体。同时,培育壮大本地加工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充分激发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示范带动中药材产业发展。本土企业培育上,培育较具规模的中药材加工企业25家。六是强化成果转化。依托“汉八味”公司申报的杜仲皮生产去皮装置专利,引导企业开展机器生产和推广应用,目前生产设配20余万套;依托森盛菌业公司“袋料栽培天麻方法”专利,因地制宜推广天麻袋料栽培,建立天麻示范基地5处,经测产每平方米达9-11公斤,预估亩产达3.3吨。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我县中药材产业具有一定的基础,取得了阶段性发展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产、供、销信息缺乏。没有建立产业发展信息服务体系,市场需求信息缺乏,抗风险能力弱,持续增收困难。二是产业发展投入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虽然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但随着产业不断发展,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在市场服务体系建设、中药材天然资源的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品牌建设等方面没能有效开展工作,制约中药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同时,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药农在生产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导。三是产业规模不集中、品种结构单一,种植面积较小。大多以农民自发的个体种植为主,生产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呈现出小而杂的生产局面,且种植不集中,种植面积小。2、改进措施:(一)建立健全中药材信息收集、发布制度,加强同中药材市场、药企等的沟通联系,了解产、供、销动态,定期不定期向农民发布药材信息、药企动态,为药农及时提供产、供、销信息。(二)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中药材项目,特别是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研究、标准化基地建设、信息平台建设、扶贫开发等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带动,进一步促进我县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同时聘请中药材技术专家、种植能手对药农进行集中培训,提高药农种植管理技术。(三)通过实施规模化种植,集中利用土地资源种植中药材,并展开统一管理同时规范化、科学化种植是提升种植产量和质量。四、下一步工作打算2025年我们将坚持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市县关于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部署安排,以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全产业链开发为主线,以增加药农收入为落脚点,以“五个强化”为抓手,推进中药材产业全产业链发展。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强化基地建设。牢牢把握创建GAP药源基地的有利机遇,坚持以创建促提升,融合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着力在规范化建设、全链条管理、标准化质量把控和产品提档升级上定点突破,在全县大力发展以天麻、猪苓、元胡、附子、瓜萎、黄精为主的5个标准化中药材示范基地,同时,积极配合陕西硕泰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做好“中药材(天麻)GAP资源基地立项”建设工作,推动勉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2.8万亩。二是强化政策扶持。抓好2024年第二批省级财政农业专项资金项目实施,加大对中药材产业发展奖补力度,支持企业、种植户建设规模化种植示范园区(基地)。探索建立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搭建好银企合作平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挥带动引领作用,促进药材种植户持续增收。三是强化技术保障。支持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引进人才和技术,加强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野生资源驯化、有机种植等技术的研究,提高中药材初加工能力,加大对天麻、猪苓、黄精等优势品种的种植和精深加工研发力度。组织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户中药材种植管理技术水平。四是强化市场建设。依托地域交通优势,以衔接中药材产销为重点,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和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建设,提高物流组织化程度,着力培育中药材产地初加工集散市场,拓展药材贸易规模,深入推进中药材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五是强化产业招商。立足资源禀赋,引入中药头部企业或上市企业,在我县建设中药饮片、中药提取、中药保健品、中成药加工、药食两用产品加工企业,迅速提升我县中药产品加工能力,为我县中药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促进中药产业快速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