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宜川县地质环境监测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地质环境提供监测服务。重点地质灾害点的监测、预测、预报;组织实施地质灾害整治工作;对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勘察和评价工作进行监督;开展地质遗迹保护。 | |
住所 | 宜川县国土资源局一楼 | |
法定代表人 | 杨星兴 | |
开办资金 | 0.1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宜川县自然资源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2万元 | 8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宜川县地质环境监测站.公益 | 从业人数 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地环站的精心指导下,我局本着安全工作高于一切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以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总体目标,以巡查、治理、监督、落实为主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思路,扎实有效的开展地质灾害工作,现将全年工作总结汇报如下:一、2024工作开展情况(一)狠抓安排部署,落实各级责任。一是提请县政府印发了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发放了值班手册,更新了2024年地质灾害点群测群防网络,修订完善了应急预案及防范措施。二是落实了全县31处地质灾害点网格化管理模式和三级责任人、监测员,发放了31份“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360余份“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31份地质灾害监测记录本,发放了2024年度监测补助。(二)狠抓“隐患点+风险区”,落实分类管控。一是截至目前,我县核销地质灾害隐患点4处,现存隐患点31处(丹州街道办21处,云岩镇2处,秋林镇3处,交里乡1处,集义镇1处,英旺乡2处,壶口景区1处。其中城区范围14个,壶口镇无在册隐患点),威胁277户691人,房窑993间孔,潜在威胁资产1.3亿元。二是我县有地质灾害风险区22处(丹州街道办9处,云岩镇6处,秋林镇2处,交里乡1处,集义镇1处,壶口镇2处,壶口景区1处),其中高等级风险14处,极高等级风险8处,威胁38户82人,房窑52间孔,潜在威胁资产849.5万元。目前各风险区均建立了人工监测点,24小时监测预警,并安排专人负责做好隐患巡查排查,及时发现风险隐患,落实应急处置措施。(三)狠抓防灾减灾,提升安全意识。一是及时预报预警,加强隐患排查。今年以来累计下发隐患排查通知43期,协同平战结合单位积极指导各乡镇、丹州街道办及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开展巡查排查95次,未发现地质灾害安全隐患。二是加强宣传培训演练。指导和参与各乡镇、丹州街道办地质灾害应急演练31次,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31次,覆盖群众18000余人,有效提升人民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四是加强值班值守。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信息报送快速、准确。(四)依托技术支撑,强化平战结合。我局充分发挥地勘单位技术优势,邀请2名技术人员常驻我县,配备专业技术设备和车辆,积极参与和指导日常地质灾害隐患巡查排查、培训、演练等工作,为有序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专业技术支撑,不断提高我县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二、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通过地质灾害排危除险项目的实施,不仅能最低限度地减小损失,保证群众的安居乐业和生产建设的正常进行,而且能促进当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有利于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还可促使该地区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为本区步入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促进其他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经济与环境共同发展之路,经济效益将是长远的。三、工作中存在问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地质灾害隐患点周边居民较多,撤离难度大;二是群众防灾意识浅薄。三是地灾防治人员严重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高效开展。四、整改措施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及时申请增加工作人员。五、下一步工作计划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充分汲取吴起山体垮塌事故教训,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是强化责任落实。牢固树立“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宁听群众骂声、不听群众哭声”的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严格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和“三管三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地质灾害、管业务必须管地质灾害、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地质灾害)要求,持续夯实工作责任,立足“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促发展”,不断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二是加强部门联动。健全完善预警信息“123”响应机制,科学做好监测预警,加强与气象、水务、应急等部门协作配合,及时组织开展会商、趋势预测及分析研判,有效指导基层防范工作,确保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到村、到户、到人,坚决杜绝灾害发生。三是抓好隐患排查。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按照“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工作要求,认真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尤其对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以外的高陡边坡、工地、学校、医院等人口稠密地区以及建设项目、公路、旅游景区、水利设施等,加强隐患排查,对存在地质灾害隐患风险的要及时函告辖区社区、村组,严格按照属地管理规定,层层压实责任,跟踪督办落实,确保不出问题。四是加强人员管控。严格落实“发现隐患、监测隐患、发出预警、果断撤离”的地质灾害防治全链条闭环管理模式,坚持“三个必须撤离”原则(达到预警值时紧急转移、发生险情异动时紧急转移、险情不能准确研判时紧急转移),刚性落实“人盯人防抢撤”机制,抓好“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转到哪、怎么管”等关键环节,提前撤、果断撤、撤干净,牢牢守住群众生命安全底线。五是做好应急值守。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值班人员、群测群防监测员和巡查员手机在线、人员在岗,出现灾险情时,严格按照速报制度及时上报,坚决避免瞒报、迟报、漏报的情况出现,切实将防灾减灾措施落实到位。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