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宝塔区> 延安市宝塔区李渠镇中心小学

延安市宝塔区李渠镇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 2025-03-11 16:55
单位名称 延安市宝塔区李渠镇中心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住所 延安市宝塔区李渠镇
法定代表人 崔怀龙
开办资金 215.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宝塔区教育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7.42万元 166.04万元
网上名称 延安市宝塔区李渠镇中心小学.公益 从业人数  3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在延安市宝塔区教育体育局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创新管理,在教学改革中促提升1.加强常规管理,构建高效课堂。为构建良好教学秩序与高效课堂,我校实施了一系列有力举措:一是规范流程,制度先行。精心制定课堂评价与常规检查流程,明确教育教学工作标准,使教师教学管理有规可依,为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科技赋能,智慧管理。基于希沃数字化校园统一服务平台,运用设备管理应用工具,实现线上实时巡课,教学教研应用工具则支持优质示范课点播与教研活动参与。丰富多元的数字化应用,极大提升了校园管理效能,有力推动课堂有序且高效运行。2.推动“双减”工作,落实“五项管理”。在推动“双减”工作落地实施以及落实“五项管理”要求的过程中,积极行动,多方面举措协同推进,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一是保障学生睡眠,寄宿制学校依规制定作息,保证10小时睡眠时间,助力身心与学业发展。二是科学规划作业,教师分层设计,批改重激励指导。三是强化体质管理,开齐体育课程,保障活动时间,落实“两操两活动”与大课间,日锻炼1小时,举办春秋体育节提升体质。四是读物管理,充分利用寄宿学校学生在校时间长的特点,扎实推进晨读、午读以及睡前读等阅读活动。3.师资培育与激励并重,不断提升教师素养。在推动学校整体教育质量提升进程中,从多方面入手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与激励机制构建。一方面,加强教师培训以促进教师成长,建立起完善的教师培训制度,运用“走出去,请进来”策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多渠道全方位助力青年教师业务水平提升。同时,持续推进校本教研与评教赛教活动,积极鼓励教师参与第四共同体教研以及“名师之路”等学习培训活动,参与共同体活动5次,名师大篷车3次,名师之路培训5次。这些学习培训活动有效拓宽了教师视野,显著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极大推动了青年教师成长。另一方面教师能力提升建立激励机制。充分激发教师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全力提升教师核心素养。(二)构建体系,在深耕德育里润心田1.构建特色德育体系,夯实教育管理根基。我校积极探索并构建“红色教育+养成教育”的德育工作体系。以习惯养成教育为核心要点,着重强化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深度践行延安精神,致力于培育学生“自律、自信、阳光”的意志品质,并积极探寻学生自主管理的创新路径,全力保障德育常规工作稳步、扎实推进。一是规范工作流程。精心制定涵盖班级卫生、纪律、寄宿生活等多方面的一日流程,将繁杂的工作任务依照时间节点进行梳理整合,使班级在各项任务的执行落实过程中有明确的规范与依据可遵循,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二是加强队伍建设。运用听讲座、实地观摩、经验分享交流等多元方式,强化教师培训效果,累计举办班主任工作专题讲座1次、专题会议15次,班主任论坛1次。有效激发班级之间的良性竞争,为学校德育工作注入强大动力与活力,推动整体教育管理水平不断提升。2.思政领航,铸魂育人。秉持“寓德于教,以德育人”理念,我校深度挖掘思政教育内涵,多维度构建思政教育体系,全力培育时代新人。在思政课程建设方面,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组织教师开展,“思政课”大练兵活动2次,全力打造精品思政课。积极开展“小课堂大思政”班队主题活动课,每周一开设思政大讲堂,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与校园活动之中。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思政学习体验,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感染力与实效性。3.三位一体共育,多元协同塑魂。我校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共育模式。家校沟通方面,成功召开2次家长会,顺利成立新一届家委会,积极探索创新家校共育的有效方法与路径,凝聚家校教育合力;校社联动层面,联合东惠苑社区开展1次未成年人教育专项活动,邀请李渠法院、派出所、交警队到校举办6次普法教育与安全教育报告会,不断增强学生法律意识与安全防范观念。此外,学校还精心组织学生赴敬老院开展送温暖活动,以及向积石山震区孩子奉献爱心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励志精神与感恩情怀,借助社会力量全方位促进学生品德修养与社会责任感的提升。4.坚持实践育人,厚植爱国情怀。我们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充分“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以“六有学生”“七个一”红色教育为核心,让红色基因深度融入师生日常,逐步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一是特色体育活动充分激发师生主观能动性,“四个二”阳光体育课程成效斐然:学生每人精通两项体育运动、熟练两套课间操,学校每年举办两次运动会且每日落实两次大课间活动。多名学生于区级体育赛事斩获佳绩,学校也荣获宝塔区曳步舞比赛三等奖、乒乓球、足球比赛优秀组织奖等多项体育赛事荣誉。二是特色社团活动聚焦学生个性化需求,“体育+艺术”特色凸显。非洲鼓、葫芦丝社团惠及400余名学生并受邀参与少儿春晚录制;编程社团在市、区赛事中多人获奖,其中2人获延安市大赛二等奖,6人获宝塔区大赛三等奖。三是红色教育活动形式多元,通过党史校史学习、红色故事讲述、歌曲传唱、足迹追寻、剧本演绎以及红领巾讲解员培养等,将红色基因融入师生日常,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同时,充分利用清明节举行“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四八烈士祭扫活动;六一举办“童心筑梦新时代・舞动青春向未来”艺术节演出;七一举行党史知识竞赛和“你问我答学党史”活动;“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举行“勿忘国耻吾辈自强”主题教育活动;“十一”举办“红色基因代代传・童心共筑中国梦”向祖国母亲75华诞献礼活动;12月13日开展“以史为鉴共筑和平之光”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这一系列红色育人活动,使得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成为校园教育的新常态。(三)提升后勤 ,在服务师生上有温度在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后勤服务品质方面,我校多维度推进工作。其一,着力打造平安校园,坚守安全底线。通过升级校园监控设施、聘请第三方保安、组建护校队加强巡查排查、协调警力设立护学岗以及开展专题安全教育并适时推送“告家长书”等举措,保障全年学校工作平稳有序。其二,积极优化美化校园环境,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契机,精细化管护各类现代化特色功能部室设施设备,改善师生办公条件。建设学习凉亭、增添座椅,扩大美化绿化面积达1200㎡,并打造育才校史墙、党史文化墙、英雄事迹墙及班级文化墙等,使校园文化浓郁,功能区域布局合理。其三,大力提升改善营养餐质量,强化学生灶务管理,丰富菜品种类,构建“食品安全员日管控、食品安全总监周排查、校长月调度会”管理体系,推行领导陪餐与家长陪餐监管制度,广泛宣传食谱与用餐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完善“十统一六到位”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并接入“智慧监管”视频监控系统,全方位确保食品安全。其四,切实做好群众服务保障工作,提供“门对门”校车接送服务并改善住宿条件,有效解决家长“急难愁盼”问题,赢得家长广泛赞誉。二、取得的社会效益自学校在集团化办学实施以来,我校得到了上级领导及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现设16个教学班,共784名学生,学校办学规模有了显著壮大;特色社团活动聚焦学生个性化需求,“体育+艺术”特色凸显。多名学生于区级体育赛事斩获佳绩,学校也荣获宝塔区曳步舞比赛三等奖、乒乓球、足球比赛优秀组织奖等多项体育赛事荣誉。编程社团在市、区赛事中多人获奖,其中2人获延安市大赛二等奖,6人获宝塔区大赛三等奖。集团学校加大了学校的升级改造,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根本性提升;集团学校加大师资扶持力度,师资力量、教师专业素质有了大幅度提升。我校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三、存在问题1.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师资力量需壮大。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更新缓慢,影响到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2.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在教学改革创新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总校及兄弟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更多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3.学生评价方面。尽管建立了多元评价体系,但对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评价还不够精准和细致,需要进一步完善。4.办学条件方面。部室建设需补强,部分教学设施设备逐渐老化,需要及时更新和维护,以更好地满足教育教学需求。5.品牌特色需凸显。结合校情,着力构建红色教育+养成教育为特色的德育教育体系还不够凸显。四、下一步打算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师培养计划,加强与集团总校的联系,充分发挥总校名师及名师工作室的优势,加强校本研修活动,提供更多外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搭建教师成长的更高平台,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与总校及先进地区学校开展合作交流,定期组织教师观摩学习,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3.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细化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2024年学校在各方面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以此次年终考核为契机,认真听取各位专家的意见,正视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效期2024年03月04日至2029年03月04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