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咸阳日报社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宣传机关政策、促进机关工作。制作、出版并发行咸阳日报,发布广告;新闻培训、新闻业务交流。 | |
住所 | 咸阳市渭阳西路副64号 | |
法定代表人 | 申孝斌 | |
开办资金 | 54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差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咸阳市委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48万元 | 555万元 | |
网上名称 | 咸阳日报社.公益 | 从业人数 19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委宣传部的正确指导下,咸阳日报社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做大做深主题宣传上下功夫,在强基础提能力上补短板,在融传播扩影响上扬优势,在展形象强外宣上求破圈,守牢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不断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工作开展情况(一)突出“正”字,宣传报道声音更加嘹亮始终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让党的声音始终占据舆论高地。一是狠抓意识形态。牢固树立“党报姓党、绝对忠诚”政治理念,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网要求,严格落实意识形态“五项清单”制度。坚持将意识形态工作要求贯穿至新闻宣传、编审校对、舆论引导、印务发行等工作始终。新闻采编工作全面执行“三审三校”制度,持续优化调整白班、夜班工作流程,制定印发《关于杜绝重大差错提升报纸质量的十条措施》,紧盯报纸、新媒体等平台阵地,认真把好政治关、内容关、导向关,坚持网上网下“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条底线”,切实加强报纸、新媒体平台等各类阵地意识形态管控。不断加大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力度,密切跟踪各新媒体平台网络舆情,严格24小时值班值守,及时落实应急指令,咸阳新闻网值守工作长期名列全省前茅。每月编发《编校快报》,通报各类编校差错,提出改进意见,有效降低了意识形态风险。二是进行全面改版。1月1日起,我社对标国家一级报纸,以党报的大气稳重为基调,对《咸阳日报》进行了深度改版。取消原有导读版,全力加强新闻版,增加《文旅周刊》《税务专刊》《体育周刊》《今日高新》等专刊版,集中力量加强《深度咸阳》专版影响力。改版后的《咸阳日报》每周出版48个整版,其中新闻版面占到83%,真正做到将更多版面留给新闻和群众。三是突出主题宣传。全年紧扣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纪学习教育、深化“三个年”活动、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建设、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开设专题专栏,集中宣传报道。各平台围绕全会精神刊发稿件600余篇/条;围绕新中国成立75周年,推出《奋进强国路阔步新征程》专版28个,推出《我的名字叫“国庆”》《我的名字叫“建国”》专版2个,新媒体平台利用75米航拍形式展示13个县市区城区建设、民生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文旅、特色产业等方面发展成就,推出《见证咸阳75年!这是条不平凡的时间轴》长图1期,小咸穿越系列国庆特辑6期。四是发挥纸媒优势。充分发挥报纸传统优势,持续打造《深度咸阳》报道拳头产品,聚焦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改革等重点工作,用鲜活的新闻视野,兼具深度、温度的新闻内容,沉浸式的媒体表达,推出《粮袋子油瓶子挑起责任重担子——我市粮油及酒类特色食品加工产业链观察》等百余篇立得稳、叫得响、传得开、播得远的深度报道,在央广网、《陕西日报》等中省媒体刊登发布,社会反响良好。五是扩大对外宣传。用好“学习强国”咸阳学习平台,集中展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陕西篇章的咸阳路径、咸阳实践、咸阳贡献,着力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本年度“学习强国”咸阳学习平台订阅总数1180余万,增长18%;总浏览量3亿1千余万,提升15%;稿件阅读量/播放量10万+稿件达到150个,100万+稿件达到10个。总平台稿件采用量连续四个季度居于全省各地市平台前三名,是唯一一个连续四个季度进入前三名的地市级平台。我们持续打通外宣合作渠道,抽调资深记者采写稿件,在央广网、《陕西日报》等中省媒体刊发外宣稿件120余篇,“AmazingXianyang”海外账号在“脸书”“推特”两大平台全年发稿量680余条,累计海外粉丝量超10.8万人,收获全球各地粉丝点赞转载超5.6万次。(二)突出“新”字,媒体融合步伐更加铿锵充分运用咸阳日报全媒体传播矩阵,持续提升主流媒体舆论阵地影响力。一是技术全面升级。加快“中央厨房”软硬件升级,重点建设“咸阳融媒”APP。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媒体融合需求,研究制定建设方案,多次对接市广电网络、锦华科技等相关单位,目前已完成“咸阳融媒”APP页面设计、logo设计、架构搭建等工作。二是形成宣传合力。今年以来,由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带队前往各县市区及相关部门开展了深化“三个年”活动高质量发展一线行采访行动,组织记者、编辑下基层、到田头,进车间、走工地,推出专版18个。抖音账号作品播放量超8500万,全年累计获赞41余万次;“重点项目开工”单条微博阅读量380万创新高;“中考志愿填报”直播观看互动人数26万+;《诗词里的咸阳》《咸言咸语》《小咸探秦》等栏目有效提升咸阳文化影响力。三是做好融合准备。6月份按照统一安排前往宝鸡、铜川等地考察学习媒体融合情况,积极配合做好跨媒介融合的思想、技术等准备工作,确保稳定、高效、有序过渡。8月份成立媒体融合工作专班,工作专班内划分三个小组,分别负责融媒APP建设、市级融媒体中心宣传片制作、市级融媒体中心广电平台建设工作,全力推进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三)突出“稳”字,广告印刷发行更加扎实狠抓广告经营,提高印刷质量,确保发行无误。一是加快广告转型。修订完善《经营业务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制订《广告经营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广告刊发管理流程》等管理制度。对公司所有业务员实行个人量化任务考核,认领到人,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结合各口径行业特点,制定个性化工作思路和措施。拓展服务领域,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二是提升印刷质量。为进一步提升《咸阳日报》印刷质量,我社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加大自筹力度对轮转印报机进行更新换代。轮转印报机于6月份投产运行后,印刷质量显著提高,二季度起,《咸阳日报》印刷质量在省报协季度印刷质量测评中均达到精品级。三是确保发行安全。2024年,我社均超额完成《咸阳日报》《陕西日报》发行任务。发行公司采取电话抽查、实地检查等方式检查投递质量,强化驾驶员安全意识,加强投递员管理,不断提升投递质量,被陕西日报社评为《陕西日报》发行工作先进单位。取得的主要效益2024年,《咸阳日报》发行量5万余份,出报348期,报纸印刷质量居于全省前列,新媒体用户量200余万。报业经营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广告、经营、发行、印务等均较好完成了目标任务。我社获2023年度陕西日报发行工作先进单位、2024年度“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优秀供稿单位,9篇新闻作品荣获2023年度陕西新闻奖。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过去一年,我们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市委的要求相比,与加快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相比,还存在着思路不新、方法不活、手段不多、力度不大等问题。下一步,我社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做好宣传报道、媒介融合、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一是把牢政治方向,坚持“党报姓党”。坚决落实“政治家办报办刊办网”工作要求,牢固树立“党报姓党、绝对忠诚”的政治理念。不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和把握,切实把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宣传报道上,贯彻到履职尽责上。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大力宣传咸阳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强劲走势和磅礴气势,为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二是紧扣中心大局,巩固主流舆论。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围绕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建设、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精心组织开展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努力推出更多温暖人心、鼓舞人心、直抵人心的新闻佳作。继续加强与央广网、《陕西日报》等中省媒体的外宣合作,建立稳固长效协作关系,精心运营“AmazingXianyang”海外账号,以“借船出海”方式,将咸阳故事讲得更好,把咸阳声音传得更远。三是顺应时代潮流,推进媒体融合。全力配合市委、市委宣传部做好跨媒介融合工作,着力构建以资讯内容为根本、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加快推进平台建设、“咸阳融媒”APP建设,形成“一体策划、线索汇聚、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端发布、立体传播”的全新传播体系。稳妥做好干部职工思想、心理准备,确保融合过程人员稳定、运转高效、有序推进。四是锤炼作风能力,锻造过硬队伍。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用好“新闻大讲堂”、业务例会等培训载体,加强社内培训力度。选派优秀采编人员前往东部沿海城市、各大高校学习培训,鼓励引导采编人员充分利用“记者之家”、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等线上平台开展自学,加快培养采编人员“一专多能”“一精多会”。坚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增强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在实践中增强本领,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融媒队伍。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