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咸阳市职工帮扶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服务职工。对下岗职工提供帮助,职业介绍、就业咨询、技能培训、和法律咨询,为困难职工提供紧急生活救助。 | |
住所 |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咸通南路2号 | |
法定代表人 | 姚兴运 | |
开办资金 | 16.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咸阳市总工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8.86万元 | 13.5万元 | |
网上名称 | 咸阳市职工帮扶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有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以来,市职工帮扶服务中心在市总工会党组的领导和省职工帮扶服务中心的指导下,精心制定工作目标,尽力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好事,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2024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和2025年主要工作汇报如下:(一)业务开展情况及取得的社会效益一、大力开展“工会帮就业”行动。组织市县两级工会干部130余人线上参加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会帮就业”行动启动仪式、及创业经验分享会。陕西白象等8家单位参加全总“职工之家”2024工会帮就业行动系列招聘活动。联合市人社局等部门开展“春送岗位促就业精准服务助发展”咸阳市2024年春风行动暨兴平市春季招聘会。举办了咸阳市2024年民营企业服务月暨“工会送岗位百行千企助就业”就业服务月招聘活动。组织陕西天士力医药物流有限公司等全市130余家企业参加陕西工会“春送岗位”就业服务月网络招聘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分15期推送就业岗位2600多个。二、深入开展帮扶救助活动。开展了2024年“双节”职工困难救助活动,共救助中央财政困难职工51人次,发放救助金33.15万元,市级困难职工921人,发放救助金92.1万元。开展了2024年“金秋助学”活动,救助新入高校困难职工子女106人,发放助学金额32.8万元。全市共帮助367名困难职工和困难农民工子女顺利入学,发放助学金99.06万元。开展了困难职工家庭直系亲属患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全年救助陕西天王兴业集团、陕西咸阳杜克普服装有限公司等11户基层单位患病职工17人次,发放救助金59000元。三、切实做好维权维稳工作。成立了市总工会12351服务职工热线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了《信访工作条例》的学习宣传工作。通过信访工作QQ群、微信群,及时获取舆情信息。及时处理12351维权热线平台工单,回应职工群众呼声。加大信访调处力度,协同县市区工会、企事业单位工会,积极协调人力资源等相关部门解决职工欠薪问题。今年以来共接待职工群众来访51人次,其中12351维权热线平台工单34件次,来信来访17件,处理并回复51人次。中心一名同志还被市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评为全市信访工作先进个人。四、建立健全帮扶工作机制。将市职工帮扶服务中心纳入市财政预算执行系统,完成了市职工帮扶服务中心开户许可及资金往来账户的设立等相关工作。修订及完善了市职工帮扶服务中心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困难职工档案动态化管理工作,不定期组织专人走访在档困难职工。严格执行省总《困难职工脱困退出办法》,今年以来共脱困退出7户,新建11户,截止目前,全市全国级在档困难职工106户。严格帮扶资金管理,开展了2024年中央财政职工困难帮扶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按照要求完成了2024年项目申报中A1类5个项目申报工作。向13个县市区下拨中央财政92.13万元,省财政资金217.8万元。为加强和规范各类专项帮扶资金的使用管理,充分发挥帮扶资金的使用效能,确保帮扶资金规范安全运行,今年以来相继接受了省总经审办帮扶资金专项审计以及工会困难帮扶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相关工作得到了省总的充分肯定。五、注重职工生活品质提升。开展了2024年职工“心理健康服务月”活动,联合陕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在秦都区等五个县市区及市直单位举办咸阳市职工“心理健康服务月”专题讲座6场次。赴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海泉湾温泉世界开展“工”益心理健康服务进企业系列活动,组织各县区市、市直基层各单位职工聆听“天天知心·与工同行”心理服务系列讲座4期。推出心理直播课10节、微课堂6节,受益职工近万人。(二)、存在的问题1、帮扶对象覆盖不全。很多工会在建立困难职工档案时,单纯以家庭人均收入为依据不作具体扣减,这就意味着一些因患重病或发生某些意外而突然陷入困境的职工可能无法及时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大多数帮扶干部身兼数职,还要承担多个上级单位的工作任务,这样的“倒三角形”结构让帮扶干部疲于应对。干部兼职化、安置化现象严重。县区总工会在职工困难帮扶工作中可使用的人力资源非常有限,影响了到工会帮扶的实际效果。2、帮扶特色项目不足手段单一。实际工作中采取的救助内容与措施大多是以事后救助为主,忽视了对困难职工群体的能力发展与贫困预防工作的关注。在帮扶服务的内容与形式上都比较传统单一,局限于一次性或者分次发放部分救助金等方式,帮扶服务自身特色不足,对职工吸引力不强。(三)整改措施一是举办工会干部业务能力培训,进一步提升帮扶中心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二是进一步与相关部门沟通,改变救助方式,扩大受助困难职工的范围,做到应助尽助。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加强职工帮扶服务工作体系建设。在市级职工帮扶服务中心更名基础上,积极推动县市区援助中心的更名工作。进一步做好职工帮扶服务质量提升工作,完善职工帮扶中心服务阵地功能,加强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积极做到“四个统一”。切实推进工会数智化建设工作,全面落实工会服务职工阵地数据采集更新工作。二、常态化开展工会助就业服务活动。按照“普惠性+特殊性”要求,持续开展“工会培训帮就业”“工会援助帮就业”“工会AI帮就业”专项行动。加强与人社等部门就业服务平台的对接和协作,通过工会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就业援助活动,线上线下常态化就业招聘等多种形式,实现就业资源的联网共享。尝试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联合人力资源机构、职业培训机构,加强对转岗待岗职工、困难职工家庭成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援助,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进行一对一就业服务。扎实推进建会企业“点亮计划”,用好用活工会就业帮扶云平台。三、常态化开展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工作。以中省市困难职工档案库为依托,以帮扶大数据平台为基础,通过困难职工的调查摸底等手段,不断完善困难职工纸质档案的填报和电子档案的录入工作,尽力做到困难职工“应建尽建”。继续开展困难职工家庭新入高校学生长效帮扶工作,进一步加大助学帮扶力度,创新助学帮扶形式,全力做到“应助尽助”。积极争取财政资金、社会资源、工会经费等多渠道投入帮扶资金,对深度困难、相对困难、意外致困等不同困难类型的困难职工家庭精准帮扶、分类施策,努力做到“应帮尽帮”。四、管好用好12351工会服务职工热线。不断完善“受理—派单—办理—回复—反馈—回访”工作流程,以及“365天,7×24小时”全年无休的工作机制,确保对职工“有求必应”。积极协调人社、公安等单位联合处置,督促涉事单位落实主体责任,确保依法处置到位、职工权益保障到位。通过热线及时收集职工关心的焦点问题和劳动领域的纠纷信息,定期整合形成工作报表,运用数据分析研判,对苗头性、典型性、集中性问题提前预判,推动破解问题的关口前移。切实做到“职工有所呼、工会有所应”,不断增强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五、关心关爱职工心理健康。围绕全总、省总健全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要求,以推进工会心理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动县市区总工会建立富有特色的职工心理健康服务基地或职工心灵驿站,打造专业心理关爱队伍,探索运用“互联网+心理”模式为职工提供健康科普、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聚焦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等重点群体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尝试引入社会力量为其定制心理辅导、情绪疏解、家庭关系调适等个性化心理健康服务。为广大职工提供心灵的关怀和支持,不断提升提升职工生活品质。六、加强工会帮扶与社会救助有效衔接。继续加强与人社、民政等多个部门建立工作联系制度,进一步做好困难职工家庭数据对比和信息共享、政策衔接等工作。完成与省大数据局的数据共享工作,健全防止返困大数据监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大数据分析。形成保障困难职工基本生活的工作合力,切实巩固拓展解困脱困成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