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千阳县中医医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医疗与护理,医学教学,医学研究,卫生医疗人员培训,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保健与健康教育。 | |
住所 | 千阳县城宝平路60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武强 | |
开办资金 | 150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差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千阳县卫生健康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797.1万元 | 1776.0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3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2024年进行法人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聚焦提升医院综合实力,扎实推进医院内涵建设,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水平。1.持续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形成了严格的督查通报机制。。2.落实医疗标准和规范,开展医疗服务质量评估。3.严格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加强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的查房管理,确保查房记录的规范性和完整性,确保患者的诊疗过程得到规范和正确的执行,促进医疗水平的提高。4.严格开展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管理。全年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5项,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二)加强学科建设,构筑发展新高地。胸痹专科运用益气温阳等中药专方,发挥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优势,形成中西医优势互补的诊疗体系;康复科购置PT训练床等诊疗设备7台/件,拓展诊疗项目3个,引入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手段,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康复服务;设立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示教室,配置教学设施,聘请专业人员,开展培训推广活动2次,累计培训480人次。与3名上级专家建立业务协作关系,引进推广先进中医药技术和方法2项。其他专科共同发展,痹症、脾胃病、脑病专科均取得显著成效,中医治疗参与率,住院91%,门诊达到10.5%。(三)聚焦用心服务、守护健康,夯实医院公益性基础,建设医院好品牌。1.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对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实行健康管理,对辖区适龄人群进行龋齿和大骨节病筛查。坚持慢病患者随访体检。积极开展“六进”活动,进社区街道、学校宣传31次,发放宣传资料6087份。全年接种计划免疫4748剂次,流感疫苗300人次。院内举办各类健康知识讲座5次,更换健康教育专栏20期。通过上门排查动员、资料梳理整建等方式,高血压、糖尿病在管人数分别增加41人和23人,儿童健康档案、孕产妇管理台账等各类公卫资料的系统性、逻辑性得到加强,在全县3季度考核中前进了2个名次。2.以安全生产为前提,扎实推进平安医院建设。建立完善医院安全生产组织体系,实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利用周例会、晨会组织全院职工深入学习国家、省、市安全生产条例,组织全院职工开展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3次,提高应急逃生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选派三名同志参加消防设施操作员培训,成功考取了中级证书,为医院的消防安全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成功办理了排污水处理站的排污许可证,确保医院在污水处理和排放方面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为医院的环保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以便民惠民为引领,促进和谐医院建设。为了方便患者就医,开设“夜间门诊”“延时门诊”“专家门诊”“便民门诊”,持续推行“无假日门诊”。建立院长接待日,接待患者50余人,解决患者急难愁盼问题17件。推行“一接一送,转诊无忧”开通绿色通道,“一扶一推,陪伴有我”暖人心,“一水一盆一凳”贴心服务,“先诊疗后付费”“一号管三天”、“检验结果互认”等便民、惠民举措13项。互认99人,为患者节省2293.50元,为706人实行一次挂号管三天,共减免3674.60元。医院持续改善院落环境,硬化院内地面,建成污水处理站,全面提升群众就医感受。门诊综合楼B区安装了空调,电梯、热水器、监控等设施、通道安装扶手,更新舒适的候诊椅、24小时提供热水等暖心服务。邀请省、市人民医院专家来院义诊,会诊300余人。(四)聚焦文化建设,持续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提升医院知名度。贯彻落实“党建铸魂、文化聚心、学科发展”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通过宣传图册、中药香囊、中医漫画宣传口杯、中药枕、门诊综合楼内、外部装饰装修、道闸等宣传弘扬中医药文化,共筑健康千阳。将宣传工作与医疗建设发展相结合,全年微信公众号共发稿100余篇,在省、市级公众平台刊发10余篇。更新宣传版面、制作宣传展板20余面。三是组织开展“植绿中医氛围,传承中医药文化”“浓情过端午,香囊送健康”等主题党日活动,增强了全院干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了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五)聚焦项目建设,持续增强发展活力,擘画发展新蓝图。配强项目专班力量,召开推进会5次,现场帮助施工单位解决问题7条。截至目前已完成中央空调安装,正在加快推进医气呼叫系统、手术室净化工程、标识标牌安装等项目施工和室外工程验收,计划于12月底投入使用。组织施工方、代理方抓紧对各项工程量及价位进行确认,工程款支付达到合同约定进度。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2024年我院门诊患者人数46909人次,急诊患者1501人次,同比增长4.7%;住院患者1550人次;门诊手术65人次,住院手术55人次,开展中医适宜技术51164人次;病床使用率55.53%、平均住院日10.8天;门诊次均费用95.18元;住院次均费用2969.49元;DIP支付的病例1464份,入组率100%,住院药占比25.27%;病案首页书写正确率93.56%,出院患者回访率87.99%。完成业务收入12526734.99万元。中药饮片、中成药处方数占门诊处方63.55%。荣获“双拥工作先进单位”、“优秀健走促进单位”等殊荣。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医保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缺乏专门的DIP支付预分组管理系统,无法落实患者诊疗全过程监控措施,导致医保事前、事中无法实现信息化控制。2、工作创新意识不足,对新技术、新理念缺乏敢闯、敢试的勇气,专业特色体现不明显。3、人才梯队断层现象因编制、专业等受限,引进招录困难,形成了退而不休的不匹配现象。(二)改进措施1.加强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完善信息化建设体系。2.加强专科建设,彰显中医特色,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3.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培养后续人才,补充医疗人才梯队。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聚力加强专科建设,彰显中医特色,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根据医院发展方向和各科室的实际情况,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对学科进行结构性调整,突出重点、发展强项、扶持特色。筹备门诊综合楼A区投用后将合理设置脑病、康复、肺病、胸痹等6个科室,逐步形成人有专业、科有特色、院有重点的格局,提升医院医疗技术的核心竞争力。计划以创建高血压病管理、创伤、卒中、心衰中心为抓手,持续优化诊疗流程,全面提升应急救治能力。积极申报肛肠、肺病、脑病等中医优势专科建设项目。强化中医特色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开展基层名医传承工作室建设工作。(二)持续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制定中长期医院高质量发展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盘活、用好现有人才。加强紧缺专业和学科带头人才薄弱科室建设,从“引、育、用、留”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全局性、前瞻性培养,为未来3年—5年医院发展提供干部人才战略支撑。(三)加快医院门诊综合楼A段建设项目的搬迁进度。全力以赴,争分夺秒抢时间,紧锣密鼓推进项目进度,集中精力完善门诊综合楼项目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力争在2025年1月底前圆满完成搬迁并投入投用,不断提高医院的环境优化和业务承载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2024年5月21日至2028年3月22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