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宜川县> 宜川县教育教学研究室

宜川县教育教学研究室

发布时间: 2025-03-11 15:27
单位名称 宜川县教育教学研究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教学改革研究;中小学、幼教方法探索;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检查、教学质量、办学水平评估;指导教学研究;中小学实验教学管理、检查和指导。
住所 宜川县西郊街9号
法定代表人 王军宏
开办资金 31.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宜川县教育科技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万元 43万元
网上名称 宜川县教育教学研究室.公益 从业人数  2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法人及举办单位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在教育体育局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主要工作情况(一)教师队伍建设1.为了有效防范和遏制中小学学生校园欺凌事件发生,3月23日,举办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学生欺凌、共建和谐校园”班主任专题培训班。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班主任、中层干部、校园长共计480人参加培训。2.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新时代全县中小学班主任育人基本功、带班技能和综合素养,5月13日,组织开展了中盐集团“助学兴教”暨2024年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全县中小学德育副校长、德育主任和一线班主任等214名教师现场观摩。3.为帮助教师更加全面了解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入挖掘新教材所蕴含的学科核心素养。9月13日至14日,组织了小学起始年级语、数、英三科新教材教学研讨会。共计10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4.为改变以往简单的“以赛选优”做法,实行“先培训、再展评”。10月12日和20日,组织14名县级优秀选手及各幼儿园保育主任分别赴洛川县、甘泉县进行了现场观摩培训学习。5.为进一步提高保育员专业技能水平,整体提升我县幼儿园保育质量,11月5日组织开展保育员专业技能培训。全县幼儿园分管园长、保育主任,城区幼儿园保育员共计106人参加培训。6.举行陕西省“中小学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宜川县项目——2024年春季省级名师现场教学诊断活动,四个学段21个学科24名省级名师,按照课堂诊断、研讨交流、微型报告三个板块,分学段、分学科开展了系列培养培训诊断活动。24名县级名师及工作室成员、全体“种子”和“影子教师”以及部分学科教师代表,共计540余人参加活动;并先后组织两个批次27名种子教师赴西安小学、延安实验小学等九所学校开展跟岗实践学习,开展线上研讨学习26场次,指导骨干教师成长。7.启动了新学年“名师引领教研赋能”送教项目,县教研室先后组织14位市级教学能手以上名师及教研员,赴乡镇学校开展了送教送培活动。上示范课26节,专题讲座4场次。8.完成了2023-2024学年度“三级三类”骨干教师考核、公示,5月31日,按照“省级6000元、市级3600元、县级2400”标准,为319名骨干教师发放建设经费92万元,鼓励教师专业成长自觉。9.4月20日-5月15日,19名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与名师引领行动宜川县项目结对名师进行线上问诊19余次,指导录制宜川好课20节,进一步提升了教师专业水平。(二)常规工作1.对全县小学开展了一轮教学视导,每次视导一周时间,以听课为主,查看档案资料为辅,视导结束给学校反馈,以课堂视导促进教学工作。2.组织全体教研员通过听汇报、看资料、座谈交流、发放问卷等形式对全县初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小学教师作业设计实施、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3.组织举办以“核心素养有效落实”和“区域活动和体能大循环实践探索”为主题小学、幼儿园区域联合大教研活动,示范课展示6节、点评指导2场、研讨交流4场。4.举行了“课堂革命陕西行动”课堂创新大赛展示交流活动,推荐参评市级比赛18人,经市级评选3名教师推荐参加省级评选。5.推荐上报初级中学、第二小学、第三小学、县幼儿园、第二幼儿园等5所学校创建市级校园,10月份,组织人力对创建工作进行了调研,持续推进创建工作。6.邀请延安洛杉矶保育院三位保育老师担任专家评委,组织开展了2024年保育员专业技能大赛,5名优秀选手参加市级大赛,4名保育员被推荐省级比赛。7.组织开展了2024年市级教学能手评选、省级教学名师培养对象遴选推荐活动,择优推荐市级教学能手19名、省级教学名师培养对象1名。8.组织开展了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择优推荐5名教师参加市级评选活动,宜川中学万亚兵被推荐省级评选。9.组织开展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程”县级遴选工作,择优推荐市级优质课11节,市级推荐参评省级4节,省级推荐参评部级1节。10.组织开展了征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品课工作,征集推荐市级参评16节,市级推荐省级参评7节。11.完成了2023年度基础教育市、县级规划课题结题6项(期中:市级5项、县级1项),微课题结题43项(期中:市级26项、县级17项);市级“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专项课题11项,县级“十四五”教育技术专项课题78项。2024年度申报立项各级课题111项,其中:省级基础教育规划课题2项、市级基础教育课题59项(期中:规划课题19项、微型课题40项)、县级基础教育课题39项(期中:规划课题7项、微型课题32项)、“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专项课题21项(期中:规划课题7项、微型课题14项)。12.开展了教学成果、论文评选活动。评选推荐上报了市级“我的教育故事”及优秀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导学案共荣获市级一等奖作品10人,二等奖作品46人,三等奖作品158人;县级一等奖23人,二等奖52人,三等奖111人。13.对全县小学进行了6次作业设计调研,调研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科学5个学科,参与检测学生8793人,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14.是完成对全县202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部分科目成绩数据分析报送工作。(三)落实“双减”工作1.联合文旅、行政审批、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召开了宜川县“双减”工作推进暨校外培训治理工作会2次,治理非学科类机构4家、公寓2家。2.印发了《宜川县体育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许可管理办法(试行)》,放发《宜川县关于2024年暑期落实“双减”政策的一封信》1.1万份。张贴《宜川县“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征集违规校外培训活动线索的公告》220份,收集培训线索14条,处理机构2家。3.印发了《宜川县“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对全县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情况进行明察暗访的工作安排》,利用国庆节、中秋节、周末等培训高发时段,采取明察暗访等形式,查处10个疑似学科类培训,对18家公寓、小饭桌机构进行了两轮检查。4.全县校外培训机构全部纳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监管。课程全部上架,家长端APP和机构端APP全部开通。培训学生全部使用文本合同。培训机构全部纳入资金监管。缴纳风险保证金68万元。二、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常规管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科研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使各学校在骨干教师体系建设方面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使其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以此带动全县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水平的提高。大力开展了专项教研,通过入校诊断、主题送教、名师引领、跟岗实践等形式实施,充分发挥国家、省级的教学名师对教师进行专业的支持来改变教师成长的方式,必将为我县城乡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有效促进教育工作。加强了各项常规工作,助推教育全面发展。加强了民办教育管理,培训机构全部纳入资金监管。三、存在问题、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工作计划今年工作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科研氛围欠佳,教育科研引领教学工作有待提升。教研员部分学科短缺,年龄结构偏大,平均年龄达到48岁。校外培训机构“个转企”工作进行缓慢。骨干教师数量与县委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中年内全县骨干教师占比提高2.68个百分点,乡镇骨干数师占比达到40%以上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下年度我们的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如下:(一)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大教师各类培训力度,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让教师有机会参加各种层次学习培训和展示交流,开眼界,长见识,学本领,强素质。二是发挥骨干体系作用,促进教师发展成长。三是完善三级三类骨干教师考核办法,完成考核工作。四是持续推进“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项目实施。(二)抓好常规工作。一是组织开展省、市级教育教学论文、优秀教学设计、优质课等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活动。二是完成“三级三类”年全骨干教师评选及遴选推荐活动工作。四是举办幼儿教师技能技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活动。五是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班主任基本功交流展示、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评选活动。六是有效开展“教学视导”活动,对全县小学进行一轮视导,规范教学管理,推进教学改革。七是对全县小学进行作业设计调研,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八是完成对全县202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部分科目成绩数据分析报送工作。(三)深化课题研究工作。一是加强教师课题研究培训,提升课题研究能力和水平,引导教师把课题研究回归教育实践,以课题带动课改,以课改促进课题研究。二是完成2024年市、县级微型课题和规划课题结题工作。四是做好2025年省、市、县级课题申报立项、组织开题等工作。(四)民办教育及“双减”工作。一是加强管理,依法行政,做好民办学校及培训机构的考核、年检和普惠性幼儿园认定等工作。二是加强监管,清理整治无证办学机构,规范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三是加强培训机构信息平台监管工作,促进培训机构整体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