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宜川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农民和社会其他成员提供培训和服务。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学历教育;农业科技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 |
住所 | 宜川县朝阳小区12号楼4单元301室 | |
法定代表人 | 齐宏民 | |
开办资金 | 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宜川县农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万元 | 7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宜川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公益 | 从业人数 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2024年10月法人更换为齐宏民。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年度,我校在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业务开展活动1、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成效显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宜川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农业农村局,由农业农村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县农广校校长任副主任,全面负责高素质农民培育日常工作。按照《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宜川县高素质培育实施方案暨开班计划》,设置了苹果、食用菌、粮油、花椒和电商专业,明确培训任务、课时安排等。按照市农业农村局关于高素质农民培育有关年龄、学历等方面要求,把培训指标分解到各乡镇和丹州街道办,按照个人申请,村委、乡镇逐级推荐,县农广校初选,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的程序,最终确定生产经营型初级高素质农民培训对象560名。在师资配备上,采取本校专职教师、大专院校专家教授、乡土专家“三结合”的方式,省市大专院校专家教授主要负责理论知识和相关方针政策的培训,县级农口专家和我校专职教师主要负责技能培训、业务咨询、疑难解答,对学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培训。在培训形式上,我们采取“2条线”互补,即:线上、线下双线融合,线下采取理论教学、现场观摩、实训操作的方式进行,线上依托“云上智农”、“老刀学霸”、“延安百万线上培训”等线上平台,学员可以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且不受时间场地限制,学习更加方便快捷。“3堂课”结合,即:理论授课、外出观摩、现场实训,进行模块化教学。以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为主体,促使学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提高培训实效。我校分期分批组织学员杨凌陕果种苗集团、铜川市咸亨公司、河南西峡县、甘肃庆城参观学习;组织基层干部、致富带头人、种养大户赴黄龙、洛川、黄陵、白水观摩学习。通过外出观摩促使学员拓宽眼界,转变思想观念,实现从“技能培训”到“能力培养”的跃升。2023年承担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560人,设置苹果班1个50人、粮油班5个260人、食用菌班2个100人、花椒班2个100人、巾帼电商班1个50人,已全面完成培训任务,经过理论考试、技能考核,认定高素质农民560人,培育合格率100%。截至目前共培育认定高素质农民2047人,其中:初级1842人,中级183人,高级22人。高素质农民已覆盖7个乡镇(街道办),112个行政,556个村民小组,实现“组组有”。2、田间学校顺利建成投用。云辛果业专业合作社于2017年挂牌为宜川县农民田间学校,实训基地600亩,办公用房180㎡,培训室200㎡,2022年完成室内装修,购置了教学设备、聘请了培训教师,符合田间学校的“五有”条件,能够常年系统规范地开展形式多样、紧贴实际的教育培训和跟踪服务培训。2023年省委、市委组织在田间学校开展红色研学2次;县上有关单位开展主题党日活动5次;开展高素质农民实训4次。3、安上科技示范基地示范种植有序进行。为了更好的把农业种植“良种、良法、良机”推广到田,农业科技“新技术要领”应用到人,有效地解决农技推广、技术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我校在安上科技示范基地进行“主导品种推广、主推技术应用、主体技能培训”的粮食生产关键措施应用试验示范,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兼顾蔬菜类种植。示范种植大田玉米11个品种,鲜食玉米8个,豆类4个品种,高粱3个品种,薯类6个品种,红薯4个品种,谷类5个品种,高粱3个品种,土豆4个品种,花生1个品种及各类蔬菜。示范主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增密度种植技术,我们将根据试验、示范结果总结出一套好的粮食综合生产栽培模式应用推广,激励农民种粮积极性,为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新技术推广应用做出应有贡献。4、辛户村百亩苹果工匠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为了贯彻中央农村会议精神,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在云岩镇辛户村建设100亩苹果工匠基地,目前已完成新品种栽植,地布铺设、立架搭建、全自动防雹网等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5、宣传工作取得新突破。我校仅仅围绕高素质农民培育、产业培训、科研创新,在中国网发表《陕西宜川:高素质农民培育激发农业发展新动能》4篇,在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网站发表报道8条,延安市农业农村局网站发表报道9条,宜川县人民政府网14条,拍摄陕西省科技创新宣传片《坡地花椒固土保水办法》,极大的提高了我校的影响力和认知度。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1、科学制定培训计划。根据我县产业状况,通过调研掌握农民培训需求,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一是围绕粮食、苹果、食用菌、电商、花椒等产业培训,培训采取分班、分类、分期的方式组织开展全生产周期技术培训;二是围绕广大妇女开设巾帼电商培训,充分发挥妇女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增收致富能力。2、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培训课程分为综合素养课、专业技能课、能力拓展课三类,按专业实际分段实施,一般不少于一个完整生产周期,是学员专业人技能和综合素养全面提升。3、突出三项重点工作。一是突出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围绕粮油稳产保供任务开设粮油培训班;二是突出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围绕我县现代农业重点产业链,开展苹果、食用菌、花椒产业技能培训;三是突出广大妇女在乡村产业发展中实现增收致富,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半边天”力量,开设巾帼电商培训班。4、开展两个专项行动。一是粮食油料种植大户培训行动。在英旺乡、交里乡大豆、玉米种植重点区域,重点围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加大指导服务和培训力度,确保各项技术到田入户,提升粮油作物综合发展能力。二是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行动。以行政村为单位,面向农民开展素质素养提升试点培训,培训时长为半天,培训内容为综合素质素养课程,培训形式采取现场培训与线上培训相结合方式进行。5、开展多种形式培育。利用农闲时间,结合农时季节和生产环节,采取理论教学(课堂教学、线上学习)、现场教学(实习实训)、案例观摩交流、技术帮扶、跟踪服务、考试考核、资格认定等多种形式系统全面开展教育培训。6、提供人才支撑。培训聚焦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为稳粮扩油提供人才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培育适应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急需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和人才支撑。三、存在问题1、参加培训的农民普遍文化偏低、年龄偏大。在转变旧思维、接受新事物上,与年轻人有较大差距,不利于农业新技术大量推广和普及应用。2、工作创新能力需加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善于总结工作经验,活化思路,针对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方法,并在在学习中总结,在学习中进步。3、宣传重视不够。工作干得多,宣传的少,影响了社会效应。四、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工作计划1、2025年计划遴选产业规模大,文化程度高的农村年轻骨干作为培训对象,培育高素质农民100人,开设苹果、花椒两个产业培训班。2、在培训中不断发现问题,积极总结经验,不断探索适应农民学习和农业生产规律的培训模式。3、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利用现代网络通过线上、线下学习实时发布信息,通过微信、培训网络平台建设、专家农民微博互动等方式宣传国家新政策、新信息。4、总结完善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