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陕西省林业信息宣传中心

陕西省林业信息宣传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11 14:38
单位名称 陕西省林业信息宣传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陕西林业提供信息宣传服务。维护林业信息网,传递林业信息,承担林业史志编辑,承办林业展览。
住所 西安市西关正街233号
法定代表人 赵侠
开办资金 86.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林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23.9万元 37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4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讲好林草故事唱响时代主旋律贯穿林业宣传工作全过程,创新方式方法、深挖林草故事,积极主动作为、全力配合媒体,广泛开展林草宣传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主流媒体发布涉林新闻2300余条;局部门网站发布政务信息6100余条,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政务新媒体发布信息1200余条,累计阅读超200万人次。一是突出重点领域,深度讲好工作成效。在4月20日、6月6日、9月13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前后,紧紧围绕打好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当好秦岭生态卫士等重大职责使命,积极撰写发布新闻宣传稿件,邀请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绿色时报、陕西广播电视台等中央和省级主要媒体,赴榆林等地开展为采风采访活动,刊发《陕西榆林:即将完成对最后一片流动沙地的全面治理》《牢记嘱托构筑“三北”绿色长城》《张应龙:科学治沙蹚新路绿色浸染毛乌素》《中国荒漠化治理的“榆林实践”》《当好生态卫士永葆秦岭宁静和谐美丽》等一系列新闻报道,并在《森林与人类》杂志刊发秦岭专刊,全方位、多维度展示我省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质量持续好转、筑牢祖脉秦岭生态安全屏障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二是突出重点时段,全面讲好林草故事。在植树节、爱鸟周、野生动植物、全国生态日、全国古树名木宣传周、国庆节等相关节日期间,主动对接中央和省级各主流媒体,撰写提供义务植树、造林绿化、野生动植物保护、全省林草建设成果等各类新闻稿件,相继刊发《朱鹮为何在秦岭惊艳世界》《向绿而行向新而兴—陕西省全面推行林长制纪实》《新中国成立75周年陕西林草建设综述》等一系列高质量、深层次宣传报道,并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制作宣传海报和宣传短视频在全网推广,推动形成了多频次、多形式、多媒体宣传林业工作的良好局面,有效提升了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创新发展模式,推进生态文明教育通过优化基地、课程开发、提升服务、打造特色活动等措施,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和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为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发挥了示范和推动作用。一是突出示范建设,提高基地服务功能。充分利用现有自然保护地、公园、科普场馆等设施形成自然教育场所,各基地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持续完善基础建设、自然教育标识和互动体验设施,不断优化基地建设质量和教育功能。完善《陕西省自然教育基地建设指导办法》,规范各类自然教育基地基础设施、自然教育场馆、访客服务中心、解说系统、标识指引、公众服务内容、课程活动开展、日常运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联合举办陕西省自然教育导师培训班,突出人才培养,不断推动我省自然教育规范化、多元化进程迈上新台阶。二是突出课程开发,创新特色教育活动。研究开发自然教育新课程,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资源特色和文化特色的优质课程,积极为自然教育本土化发展服务。深入挖掘自然教育内涵,公布陕西省首届自然教育文创设计大赛获奖名单,评选推广优秀自然教育文创产品,加快自然教育文化创意成果转化,宣传推介陕西自然教育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持续开展青少年进森林研学、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科普教育、文化采风、“关爱森林、关注自然”青少年自然教育示范等各类活动,全年参与人数近10万人次,提升了社会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强化保障能力,守牢安全底线树牢正确网络安全观,时刻紧绷网络安全这根弦,全面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和软件防护能力,做实做细信息系统、林草资源数据等安全防护各项工作,全面筑牢林业系统网络安全防线。突出安全保障,提增网络防护能力。对局系统各处(室)、单位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漏洞扫描等网络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考核检查,并通报各单位存在问题。对局系统37个单位开展网络安全现场检查,重点检查网络安全制度建设、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及自建机房安全等方面,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立即整改,杜绝网络安全风险隐患。亮点工作一是突出协同发展,促进自然教育蓬勃发展。联合省委文明办、省文旅厅、省政协人资环委等5部门,制定印发《陕西省自然教育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健全动态管理机制。整合各基地优质课程活动,形成全省自然教育课程共享资源库。推出自然教育特色精品路线,全面展示陕西地区自然教育成果、推广生态文明教育理念。持续开展“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关爱森林、关注自然”等各类活动,全年参与教育活动的中小学生超10万人次,为在全社会树立“爱绿护绿”意识,营造争做生态文明建设模范践行者的良好氛围,作出了积极贡献。二是突出传播质效,丰富林草宣传产品。深化媒体合作,与陕西卫视联合推出的融媒体互动体验节目《我们的绿水青山》持续热播,收视率在同时段位居前列,并荣获“梁希科普奖”一等奖。编印出版的《聆听秦岭明星动植物》中小学生科普书籍,荣获2024年度陕西省优秀科普作品优秀奖。陕西省首届自然教育文创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出炉,评选推广优秀教育教具、优质教育课程38个。支持配合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陕西广播电视台拍摄制作大熊猫、金丝猴等相关纪录片,进一步丰富林草宣传产品和宣传渠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树立爱绿护绿意识。三、存在问题一是精品宣传活动需进一步加强。二是网络安全保障能力需一进步提高。三是自然教育形式需进一步创新。四、2025年工作打算一是策划精品宣传活动和繁荣生态文化产品。围绕全省林业重点工作,加大对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守护祖脉秦岭三年行动、古树名木保护等工作成效的宣传力度,丰富宣传形式、拓展宣传渠道,正确引导舆论,切实讲好陕西林草故事,为林业建设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二是打造示范基地和创新特色精品课程。择优选取生态特色突出、基础设施完备、管理规范有序、导师资源丰富、教学质量优质的自然教育基地,进一步升级改造,打造示范基地,并以示范基地为引领,全面推动我省自然教育基地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秦岭生态保护”“水源地保护”不同区域的特色生态等重点内容,形成一批针对性强、引导力高、内涵丰富的精品课程。三是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做到信息发布及时准确,力争将各政务新媒体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使其真正成为公众了解陕西林业发展的重要窗口、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平台、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四是推进县级关注森林活动组织机构和开展实践主题活动。加快建立县级关注森林活动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各级政协建言资政和民主监督作用,深入开展调研工作。联合各成员单位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