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咸阳市水资源工作站(咸阳市节约用水工作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市水资源保护提供保障服务。承担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指导落实工作;承担全市用水总量控制、水量分配、水资源保护、年度用水计划下达等事务性工作;拟订全市节约用水规划和节水方案;协调指导各县市区及全市各行业开展节约用水工作等。 | |
住所 | 咸阳市大秦御港城10号楼12层 | |
法定代表人 | 王晓成 | |
开办资金 | 12.26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咸阳市水利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2.39万元 | 308.44万元 | |
网上名称 | 咸阳市水资源工作站(咸阳市节约用水工作站) | 从业人数 2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水资源工作开展情况1、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完成了2023年度全市及各县市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完成2023年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自查报告报省水利厅,积极开展2024年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监督检查。2、强化水量分配和水资源调度。积极和省水利厅联系,结合咸阳市实际情况争取河流水量分配、用水指标份额。及时向各县市区下达控制目标,强化管理调度。按时上报每月计划用水量、用水量统计表、用水计划建议调度表、年度工作总结;强化用水指标管控,积极开展黄河流域水量分配与优化调整工作;截止10月底实际用水量7.85亿m³。3、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为了加快实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咸阳市水资源管理办法》和《咸阳市节约用水办法》于6月11日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2024年7月3日市政府予以颁发。积极申请市级资金编制《咸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中长期规划》,11月18日通过政府采购确定由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编制。4、加快地下水超载区治理。督促超载县市区积极推进超载区治理方案的实施。督促相关县市区制定超载区治理方案自评报告,召开黄河流域水资源超载地区自评估报告审查会进行报告审查,技术评估报告2024年4月通过省水利厅审核,5月通过黄委会审核,已报水利部复核,水利部正在向相关省政府征求意见。5、推进取用水巩固提升行动。印发取用水巩固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积极督促各县市区开展数据治理,形成常态化的通报机制。按照省水利厅的要求,借助中省水利发展资金积极推行计量体系建设。截止目前,取水口信息比对已全部完成,计量档案录入已完成50%。6、加快各类涉水反馈问题整改。加快各类涉水反馈问题整改。①督促咸阳湖管理处制定水表巡查和校验制度并出台《咸阳湖计量器具巡视及效验制度》;关闭了青年湖地下水水源井,协调市审批服务局完成取水许可证注销,对超许可取水进行立案处罚,罚金2万元已缴纳;完成《咸阳市渭滨公园青年湖、莲花池补水工程实施方案》审批和落实,利用东郊污水厂中水对青年湖进行补水,目前已销号。②完成双照湖行政处罚和部分水资源税的缴纳。3月5日依法对双照水库违规取水问题立案查处,4月3日经开区缴纳双照水库水政执法罚金4万元;11月1日咸阳市北塬新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补缴水资源税117.62万元,其中缴纳水资源税639967.84元滞纳金536228.54元。剩余39.024万m3水资源费尚未缴纳;经开区积极组织编制了《咸阳市双照水库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并向审批局申请办理取水许可证,审批局于11月4日出具《行政许可不予受理通知书》(咸审批不受〔2024﹞8001号),认为不需要取得取水许可证。计量设施待雨水收集项目建设完成后进行安装。目前已和省水利厅沟通,待发改委确定销号程序后,配合经开区进行销号,同时督促经开区尽快缴纳水资源费。③就我市水安全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汇总及时上报,并编制咸阳市各类整改问题整改方案,及时印发,督促各单位落实。④积极督促兴平市加快推进中水利用项目建设,多次进行现场督导检查,并下发督办单上报整改进度与倒排工期计划。⑤在城区进行自备井核查,联合地下水监测站、高新区、水务集团、拟定了高新区关井计划。⑥督促武功县加快东方纸业违规取水问题整改,在全市积极推进企业违规取水问题排查,发现违规取水问题4起,对4家用水企业进行行政处罚,罚款10万元,补缴水资源税7512.7元,已整改到位。⑦完成泔河、冶峪河流域生态流量监测体系建设项目验收,组织专家对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逐县进行市级验收。兴平市、三原县、泾阳县正在积极整改中,其他县已完成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整改任务。二、节水工作开展情况1、严格落实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一是严格落实用水总量控制制度。我们强化指标刚性约束,对指标进行了分解下达,实行定量考核,计量管理,严格用水全过程监管,完善节水评价机制,全面执行定额用水与计划用水相结合的制度。二是按照《陕西省计划用水管理办法》要求,将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的工业服务业用水户和非居民用水户纳为计划用水管理对象,2024年全市下达用水330户,下达计划水量8242.7997万立方米。2、积极开展“节水中国行”咸阳节水工作展示活动。一是我市积极参加节水中国行西安主题活动,并在会场充分展示我市节水成效;二是3月22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集中宣传活动在万达广场举办,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且反响热烈;三是主题宣传活动期间,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组织10余家中央媒体记者团对咸阳市节水工作进行深度采访报道。四是4月3日组织开展“节水宣传进高校”活动,在陕西中医药大学举办了一场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节水宣讲活动,近200名师生参与。3、积极开展我市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复核工作。为全面落实《咸阳市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对兴平市、秦都区、三原县、礼泉县的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复核工作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完成2023年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复核工作。指导乾县、彬州市、长武县做好2024年度县域达标建设水利部复核工作。三、取得主要社会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一步优化了咸阳市水资源配置,强化了水资源的刚性约束,规范了用水户的取水行为,为咸阳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了保障。2、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的成效根据《陕西省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及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行动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用水结构明显优化,是用水方式明显转变。二是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三是用水效益明显提高。2024年,全市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3年明显下降;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了0.588;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下降到了9%以内。年节水量约为26万方,取得经济效益65多万元。四、工作存在问题我市节约用水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各县区工作进展还不平衡、差距比较大,有些县区节水重点工作落实还不到位,具体表现为:一是节水协调工作机制尚不健全。落实国家节水行动任务仍以水利部门推动为主,需要其他部门牵头或者配合的工作参与度不高,政府主导,部门协作,舆论倒逼节水、社会监督的机制尚未全面建立。二是节水日常监督管理仍需加强。在计划用水管理方面,大部分县区市仅对取水许可户开展计划用水管理,尚未覆盖公共供水管网内用水大户。在行业用水定额作用发挥方面,部分县区市审批下达用水计划未发挥用水定额作用,核定用水量宽松达不到严格管控的目的。在节水评价工作方面,部分县区市节水评价工作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节水评价章节未按规范要求编制。在重点监控用水单位监管方面,部分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取用水计量设施不健全,未建立用水统计台账。三是节水宣传教育力度不够。部分县区开展节水宣传教育经常化不够,仅依托“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主要节日采用传统模式开展节水宣传,活动方式较为单一,宣传覆盖面不够广泛。五、整改措施我们将全面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实施方案》,针对存在问题,狠抓整改落实。积极宣传水情知识、传播节水理念、弘扬节水风尚、节水不仅是独善其身,更重要的是兼济天下,把节水的意识递给周围的每一个人,将节水的影响扩大到更大的领域。是认真学习节水知识,推广节水办法,创新节水技术,努力做科学节水的推动者。3、是继续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和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参与机制和法制体系。4、是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实施各类重点工程及各个行业的示范点工程。进一步完善节水激励政策,鼓励节水器具和设施在示范点率先投放使用。切实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建设相应的保护及监测系统。六、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1、严格落实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体系。2025年用水量指标为10.1亿m3,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8%。2、持续推进超载区治理,通过水源替代、节水、关闭自备井等多种形式实现超载区地下水的采补平衡;3、优化水资源配置,利用市级资金编制《咸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中长期规划》、《咸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十五五”规划》、《咸阳市“十五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和《咸阳市非常规水利用规划》。4、把握节水宣传教育规律,创新方式方法。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全国节能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多层次、多方式做好节水宣传。5、抓好节水型载体创建工作,发挥节水型载体的示范作用。2025年底前,咸阳10所院校有望全面建成节水型高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