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发布时间: 2025-03-11 09:58
单位名称 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畜牧技术推广服务。畜牧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种畜禽良种的繁育改良、引进和示范技术方案、牧草良种的引进和示范技术方案的拟定和实施;种畜禽质量标准体系拟定;草原管理和草原建设开发的技术推广、牧草种子检验等。(涉及资质认可和行业许可内容的以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内容为准)
住所 西安市北关龙首村未央路28号
法定代表人 肖红年
开办资金 5790.1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562.62万元 2220.58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4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年来,在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我站紧紧围绕全省畜牧业工作重点,以“五个聚焦”为目标,在畜禽种质资源保护、良繁体系建设、畜牧业标准化生产、畜产信息监测、关键实用技术推广及草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精准发力,强化技术服务支撑,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全年工作完成情况报告如下。一、聚焦种质资源保护及良繁体系建设,助力畜禽种业发展以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为引擎,扎实做好畜禽保种、精液抽检、种羊鉴定等工作,加强技术指导,强化种质资源保护,保障遗传改良,夯实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一是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全面收尾。全面收集整理畜禽(蜂、蚕)品种影像资料和品种调查基础数据,完成《陕西省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状况报告》和《陕西省地方家畜家禽品种志》初稿,组织部省级专家审核,力保资料的准确、严谨,为志书出版做好准备。二是地方畜禽品种保种工作有序开展。协助制定《太白鸡保护工作实施方案》,持续推进太白鸡抢救性保护工作,完成年度扩群目标,太白鸡群体数量由最早发现的58只扩繁到1026只。派出专家组多次赴相关市区调研指导陕北毛驴、汉江黑猪、巴山牛等11个地方品种省级保种场申报工作,对各地保种模式、保护利用现状等进行详细分析,规范保种程序,确保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不流失。完成了镇坪乌鸡新发现资源国家鉴定申报工作,全面评估镇坪乌鸡的数量分布、体型外貌、生产性能等情况,基本实现了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应收尽收、应保尽保。三是畜禽良种化水平稳步提升。制定了《种畜禽精液质量抽检工作方案》,组织抽检种公猪常温精液120头份,合格率96.67%,抽检种公牛冻精3头份,合格率100%。同时紧紧围绕种猪引种、选种选育、精液生产及保存等关键环节,指导企业严把生产管理关,助推我省畜禽种业高质量发展。四是扎实开展奶山羊种羊鉴定工作。及时制定《2024年奶山羊种羊鉴定工作方案》,明确各级责任,统一鉴定标准,全省共鉴定种公羊1877只,基础母羊7591只。经鉴定,特级、一级种公羊占比66.1%,特级、一级基础母羊占比78.1%,奶山羊良种结构不断优化。五是收集各地市“十五五”畜禽种业规划研究报告,征求各体系专家意见,组织起草了《陕西省十五五畜禽种业规划研究报告》。六是组织全省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参加“全国农业职工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劳动和技能竞赛——全国生猪产能调控基地生产劳动竞赛”,印发《陕西省生猪产能调控基地生产劳动竞赛实施方案》,共收集参赛申请26份,经组织审核,推荐上报2家企业参赛,1家企业通过了现场复核。二、聚焦部省示范创建,打造行业标杆企业紧盯畜牧行业重大项目,全力做好我省国家核心育种场和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工作,全面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抓指导,促申报。在全省范围广泛征集创建意向,指导有创建意向的企业积极申报国家核心育种场,今年,全省共有15家种畜禽生产企业申报,组织专家从育种方案、系谱档案、核心群组建等方面对申报企业进行全方位指导,最终择优推荐10家企业上报省农业农村厅。组织成立4个指导组分赴宝鸡、咸阳和安康市对我省6家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及10家省级奶山羊核心育种场进行检查指导,不断提升种畜禽生产管理水平。在第四届世界奶羊产业发展大会暨乡村振兴论坛期间,承办了陕西奶羊种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解读《国家级羊核心育种场管理办法》,重点强调了核心育种场申报要求和核验技术条件,促进企业积极申报,不断提高核心育种场创建水平。二是抓宣传,促创建。积极宣传推介部级标准化示范场,发挥典型带动示范引领作用,今年有11家企业申报了部级标准化示范场。组织专家对11家申报企业及到期复审的6家部级示范场,进行材料审查、现场复核,经综合评定,择优推荐了8家新申报创建单位和6家复评审单位。三是抓模式,推典型。积极开展设施养殖和绿色低碳发展典型案例征集,2023年征集的《规模猪场粪污全量收集种养结合集成技术》等5个集成技术及应用典型案例,被收录到《黄河流域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集成技术及典型案例》一书并出版。今年征集筛选上报了《陕西得康现代设施蛋鸡标准化养殖模式》等5个案例,力争集成提炼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设施养殖和绿色低碳发展技术模式,充分发挥示范场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三、聚焦关键技术推广,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以千亿级乳制品全产业链重大项目及粮改饲项目为重点,积极推广集成配套技术应用,开展DHI测定、饲草试验示范、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工作,积极配合上级业务部门工作,全力推进产业提质增效。一是奶牛DHI测定技术推广有成效。围绕关中奶牛主产区,坚持以DHI测定技术为核心,将奶牛体形外貌鉴定技术、TMR技术、规模牛场信息化管理技术等生产管理技术进行整合集成,在规模牛场推广应用,努力提升牛场的生产管理水平。全年共完成24家参测牧场DHI测定3.84万头,新建完整新产母犊牛系谱档案8485头,向中国奶牛数据信息平台报送数据22.8万条。据测定,参测牛场平均乳脂率为3.97%,乳蛋白为3.42%,乳糖为5.12%,体细胞为18万个/ml,乳品质量近年来趋于高质量稳定状态。二是持续开展奶山羊生产性能测定。对和氏高寒川东风奶山羊场、阎良区建仁养殖专业合作社2家奶山羊核心场开展生产性能测定,共测定奶山羊1300只,测定样品8800份次,出具报告13份,提出整改建议15条,促进企业不断优化种群结构,提升生产水平。三是饲草高效生产技术示范推广有成果。按计划组织完成28个县区56份青贮料样品抽检,全面提升优质饲草质量控制和科学利用技术水平。与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合作,在陇县等5个县区开展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试验品种测产试验及示范种植,最终在全省7个地市12个县区建立了小黑麦种植示范点13个,种植品种4个,示范种植面积89亩,持续优化种植技术和模式,提高饲草种植效益。四是积极配合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延安点)技术服务工作,指导甘泉试验点进行了4个苜蓿、3个燕麦和3个草木樨新增品种种植试验,并及时跟进试验进展,督促做好物候期观测记录。五是认真做好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信息采集、填报工作。组织各市区业务人员参加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信息填报线上培训班,完成直联直报系统中6057个规模养殖场情况调查表、124个区县上报信息数据的初审及现场抽查、省际间交互核查工作。积极宣传推广设施养殖技术示范,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和规模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分别稳定在90%和98%以上。六是积极配合厅局工作。对宝鸡市、咸阳市贯彻落实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畜牧兽医行业安全生产及畜产品安全相关工作要求执行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促进相关市县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生产。协助开展“瘦肉精”专项监测,全面掌控养殖环节违禁添加物使用情况。四、聚焦信息统计监测,强化数据赋能驱动紧紧围绕畜牧业(草业)信息统计监测工作重点,优化监测点布局,狠抓任务落实,常态化推进信息监测工作,不断提高数据监测质量和分析应用能力。一是及时优化监测点布局。全省畜牧业共建立部级监测户166个、监测场站3300个,省级监测村480个,监测场666个,全省草业监测覆盖8个地市、25个县区和农垦集团4个农场,共计监测点113个,全面加强监测数据审核汇总,全面准确反映全省畜牧生产变化。二是加强数据分析与应用。坚持全省畜牧业统计年报、专业统计年报和监测数据结合,开展畜产品价格、畜禽生产、饲料生产等数据分析,全面完成监测数据审核、汇总及上报工作,形成《陕西畜牧业统计监测(2023)》《陕西草业统计(2023年度)》汇编,编发《畜牧产业信息专报》62期,编写《陕西省草牧业形势分析报告》4期,并及时在厅门户网站等平台发布,为养殖场户调整生产提供参考依据。三是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开展统计监测业务培训,举办畜牧业统计监测数据审核培训班2期,印发《全省畜牧业统计监测备案书》,成立工作指导组,对全省6个市15个监测区县开展数据核查与产业调研,为科学指导产业发展提供依据。今年,在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畜牧业统计监测综合评估中,全省共7个区县考评成绩优秀,9名同志受到通报表扬。四是协助全国畜牧总站召开了全国草业形势分析工作会和黄河流域草牧业技术集成与示范研讨会,协助厅局承办2024年度全省饲草产业技术提升能力培训班。全国草业两会和全省饲草技术培训班累计参会人员近110人次,为促进我省草牧业高质量发展搭建了高水平的学习交流平台。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