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凤翔区> 宝鸡市凤翔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宝鸡市凤翔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11 09:24
单位名称 宝鸡市凤翔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推广种植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种植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体系管理、培训、服务及植物保护、植物检疫工作。
住所 宝鸡市凤翔区秦凤路3号
法定代表人 寸红刚
开办资金 357.6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凤翔区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07万元 975.97万元
网上名称 宝鸡市凤翔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3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2024年,我单位在区农业农村局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创新发展引擎,助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1、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高质量推进。按照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宝鸡市凤翔区2024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宝凤农发〔2024〕97号)文件精神,中心及时制定详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认真遴选农业科技示范基地4个,农业科技技术指导员25名,农业科技示范户50户。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重点工作,开展粮油等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制定的综合技术方案在“吨粮田”“吨粮村”全覆盖;经综合研判,确定小麦药剂拌种、3335宽幅沟播、测土配方施肥、种养结合技术等11项优质绿色高效技术模式作为2024年粮食主推技术,确定伟隆169、西农226、西农100小麦品种为粮食产业主导品种,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在示范基地和新型经营主体上推广应用达98%以上;全年开展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观摩培训活动5场次300余人;中心17名同志参加了省市基层农技人员连续5天脱产知识更新培训;25名技术指导员“一对一”开展全产业链技术指导100天(次),农技人员和示范主体注册使用中国农技推广APP达到95%以上;在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上传工作动态230条。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示范户培育、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及队伍建设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2、开展粮食作物苗情调查和技术指导。指导全区63万亩小麦、30万亩玉米大田生产,开展苗情调查12次,分别提出小麦、玉米全生育期管理技术意见10期。推广小麦宽幅播种面积10万亩以上,玉米“增密度、提单产”面积5万亩以上,全区小麦玉米平均单产水平均比上年提高2.6%以上。实施了节水增粮等项目、召开项目培训会、观摩会6次,全年多次邀请西农、市农科院等相关专家对全区种植的大麦、大豆、酒用高梁等进行田间管理、播种等方面技术指导,彪角、柳林等镇种植的大麦产量普遍达到400公斤,豆腐村、紫荆村大豆、柳林镇高梁均获得较好的收成。3、开展试验示范,为大田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开展了宽幅沟播播期播量试验、小麦宽幅沟播三层施肥试验、玉米不同技术模式试验、玉米不同密度配置试验、宽窄行种植等试验示范,建立春播玉米节水示范点3个,进行春玉米单产提升示范,并在中心试验示范基地进行了春播玉米-小麦-夏玉米两年三熟示范,为经营大户探索两年三熟的种植模式。(二)强化病虫防治,守护农业生产安全线。全年共发布农作物《病虫信息》16期,主要病虫预测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上报病虫监测、防治、植物检疫单项总结共16份,在省农业网站发表文章2篇,制作发布可视化技术短视频3个。全年共开展小麦专业化统防面积15万亩,玉米专业化统防面积5.6万亩,带动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面积896.2万亩(次),全区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率达到了55%以上,为群防群控起到了强有力的示范带动作用,保障了全区农作物生产安全。借助市、县科技“三下乡”等活动,积极开展植保检疫知识宣传,累计进村宣传技术指导2300余次,张贴宣传挂图3000余份,发放技术明白纸、《病虫情报》等宣传资料11000余份,现场解答群众提问百余条,开展防控知识培训110场次,培训人数8000多人(次)。(三)、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夯实农业发展根基。在虢王、彪角等八个镇建设小麦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集成示范3万亩,辐射带动15万亩以上。完成了17个耕地质量监测点(省级监测点8个、市级监测点9个)的监测采样、设置空白区、施肥跟踪调查等工作,完成监测点土壤样品采集34个,开展监测点采样及调查51次,测报土壤墒情180样次,上报肥料市场监测报表22次,发布土壤墒情简报11期,完成我区肥料信息调度11期,制订我区春季、夏播、秋播主要农作物施肥指导意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79.6万亩,在虢王镇江湖村红薯覆膜区等5个典型覆膜地块开展农田残膜监测及我区农膜适宜性评价报告、废旧农膜回收网点调查等工作。完成耕地综合利用和治理修复试验示范3个,完成省控点小麦及土壤样品采集;开展了户用沼气安全培训,定期下乡入户开展户用沼气安全技术服务。(四)培训筑牢服务底色。在全区开展秋播技术大培训大宣传大服务,组织19名专业技术人员,分组包镇深入开展秋播技术培训工作,举办集中培训班6场次,培训600余人,下发各类培训资料13000余份。全面开展入园服务,详细调查各园区种植蔬菜类别、品种、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实际生产情况,帮助解决存在问题。及时完成农情信息报送工作,累计上报农业部及省级蔬菜生产调查及蔬菜价格调查周报表150份;完成蔬菜生产面积、产量、农业生产设施统计等5类报表四个季度及半年、全年报共50份。完成全省经济作物种质资源调查3类20份。(五)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年争取国投资金2039.5万元,超额完成任务(其中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项目788万,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412万元,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建设项目400万元,病虫害防控项目291万,三新技术项目115.5万元,农作物病虫害专项资金33万)。完成项目包装储备4个,超额完成任务。(六)创新举措,奋力争先1、全国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建设成效显著。在全区建设“百千万”示范田116个,带动全区粮食生产水平持续提升,2024年,全区粮食单产提升2.6%,粮食生产实现二十一连丰。2、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迈上新台阶。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基地4个,其中,凤巢种植专业合作社农业示范基地入选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该合作社建成种养一体设施,实现绿色循环发展,在全省领先。3、吨粮示范创建成绩显著。推动彪角镇成功创建市级吨粮镇,城关镇马村、陈村镇紫荆村创建市级吨粮村,通过项目支持、技术包抓、示范引领,吨粮镇村创建工作得到市上肯定。4、农技视频化大力推进。适应农技推广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推进农技推广工作视频化,鼓励引导相关人员学习视频制作技术,全年发布技术推广视频18条,转发千余次,观看超过5万次,《凤翔区小麦冬前化学除草技术指导意见》获省级二等奖。5、农技推广工作省市领先。农业农村部两次来凤翔调研指导粮食生产工作,全省小麦提单产绿色高效技术培训观摩会在凤翔召开,节水灌溉“凤翔模式”入选宝鸡市农业生产主推技术,在省市推广,土肥“三新”技术在全国肥料双交会上展出交流。二、存在问题一是思想观念解放不够,大局意识有待加强,部分技术干部存有重视专业技术学习,轻视政治理论学习的思想;二是近年气候多变,对粮食生产技术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我们积极研究应对。三、改进措施1、强化思想教育,建立学习考核机制。制定详细的政治理论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与时间节点。针对每次学习内容设置考核环节,将考核结果纳入个人工作绩效评估体系,以制度约束督促技术干部主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从思想根源上提升大局意识。定期组织全体人员参与思想教育专题会议,会议内容围绕解放思想、强化大局意识展开。通过深入学习相关政策文件、解读行业发展趋势,引导干部深刻认识到政治理论学习与专业技术学习同等重要,纠正“重技术、轻理论”的错误观念。2、开展技术创新实践。加大对粮食生产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积极开展新技术、新设备的试验与应用。例如,探索适应极端气候的灌溉、施肥技术,研发抗逆性强的粮食作物品种,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粮食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为农民提供更有效的技术服务。四2025年工作计划。一是针对2024—2025年度小麦苗情,做好冬前的苗情调查,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督促落实,确保小麦壮苗越冬。二是对已完成的项目抓紧资料整理,工作总结,项目审计。继续做好跨年度项目的实施,深入项目实施主体,逐一落实安排的工作。三是扎实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监测预警,坚持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引领,带动群防群控,严格检疫性有害生物防控、规范植物检疫程序,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对路高效药剂,进一步提升我区的植保植检综合能力,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四是继续加强耕地质量监测和评价工作,为农业生产提供更精准的指导。加大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力度,推进持续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理模式。五是做好国家特色蔬菜产业宝鸡综合试验站凤翔示范县项目的各项工作。做好特聘农技员的日常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园区搞好技术服务等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4年农业农村部两次来凤翔调研指导粮食生产工作,全省小麦提单产绿色高效技术培训观摩会在凤翔召开,节水灌溉“凤翔模式”入选宝鸡市农业生产主推技术,在省市推广,土肥“三新”技术在全国肥料双交会上展出交流。2024年荣获省政府颁发的成果推广奖四项,获省级奖励5项,市级10项、获全区事业单位考核优秀等次、目责考核先进单位。无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