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横山区芦石渠服务所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农村水利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与管理保障。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农村水利技术开发及示范推广。 | |
住所 | 榆林市横山区南大街36号 | |
法定代表人 | 吴涛 | |
开办资金 | 18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差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横山区水利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2.37万元 | 124.9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横山区芦石渠服务所.公益 | 从业人数 3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芦石渠服务所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水利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主要开展工作。(一)常规工作。1、灌区灌溉及渠道维修养护。芦河灌区和石湾灌区分别于2024年3月26日、3月29日开闸放水。石湾灌区春季清淤从3月20日至28日,共清淤8天,清淤工作难度相当大。一渠、二渠共清淤5公里,暗洞清挖3处720米,移动土方4200m³,石方(渣)850m³,倒虹排污两处,下管道清理倒虹堵塞三处。维修退水闸5座、斗门8座、维修8寸污水泵一台,泵池清淤一次,维修退水涵洞一处。芦河灌区今年共清淤二次。第一次,3月26日开闸放水前清理冬季入渠的杂石烂物,清理土方1450m³,投劳260个;第二次,5月15日至5月25日对全渠30公里(其中干渠17公里,支渠13公里)进行了全面的大清理,共清淤土方7800m³,挖石渣250m³,投劳880个。维修溢流堰一处、斗门4座。2、防汛抗旱。严格按照“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重于强”的防汛方针,服务所成立了2024年防汛抗旱领导小组,制定了防汛抗旱措施,并组织专人进行渠道巡查并加强斗门管理,及时处理渠道渗漏、堵塞等问题,保障灌溉渠道的畅通。提前制定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组建应急抢险队伍,储备充足的防汛抗旱抢险物资;组织开展防汛抗旱演练,提高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汛期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密切关注气象和水情信息,对一切能利用的排洪设施进行及时的疏通维修,以确保2024年的灌溉正常运行。3、安全生产。根据上级部门关于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的统一部署,为了进一步提升我所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切实提高风险隐患排查质量,切实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我所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安全生产治本攻坚领导小组,层层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明确各分管领导、各管理段段长的安全职责,确保任务到人,责任到岗。开展全面彻底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对水利设施、闸、斗门等渠系建筑物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排查和分析,紧盯重大节假日、灌溉行水、防汛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监督检查,防止了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月活动,学习安全生产有关的法律法规,提升了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二)项目建设。1、芦石渠高家洼水毁工程。芦河灌区高家洼段不堪负重导致公路和渠道暗洞坍塌,农业灌溉用水无法通过,下游3000亩农田无法灌溉。为及时解决农业灌溉问题,我服务所第一时间向区政府申请应急维修资金予以解决。区政府第81次涉农工作有关问题会议中落实资金80万元,全部用于芦石渠高家洼段塌方的修复。2、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计划。2024年我服务所委托西安钟秀工程设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对灌区全段进行勘测设计,完成了芦石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立项建议报告。节水改造建设内容有5项,分别为衬砌改造灌溉渠道2.677km、渠系建筑物改造40座/处(芦河渠改造渠系建筑物12座/处,石湾渠改造渠系建筑物28座/处)、维修管理用房4处共3328㎡、共建4处雷达流量计量水、8处超声波测流箱量水、配套灌区信息化管理设施1套。该立项报告于今年已报送省水利厅评审,省厅提出部分修改意见正在修改阶段,计划2025年实施。农业水价改革。芦石渠灌区计量设施配备未完成,计量设施安装市级下达157万元资金,目前正在积极争取区级配套资金,待资金落实后立即启动项目招投标等工作。待计量节水设施监测系统配备完毕后即实施按m³收取费用。我服务所印发农业水价改革宣传单,大力宣传普及水价改革的政策,对所有取水用户发放水权证书,实行斗口计量、按量收费的标准,不断完善改进供水计量设施,对改革的水价进行加强管理、严格水价政策。取得社会经济效益。芦石渠服务所中型灌区名录为芦石渠灌区(中型灌区),由原芦河渠与石湾渠合并设立。设计灌溉面积1.6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7万亩,实际灌溉面积0.78万亩,年取水量为608.8万立方米,分为芦河渠和石湾渠。石湾渠水源来自大理河,芦河渠水源来自芦河及河口庙水库蓄水,采用干支渠道自流灌溉方式,种植作物玉米占比80%,蔬菜占比20%。灌溉范围内土地亩均粮食产量达到450公斤,稳定增加脱贫人口经济收入,保障了农民粮食产量及耕种经济收入。三、存在的问题。1、灌区管理落后,灌区计量设施短缺,灌溉渠道老化、泵站设备需维修和更新。2、河口庙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不能保障灌溉功能,芦河灌区农田只能依赖芦河常流水和降雨,从而造成大片灌溉面积受旱,导致农户受损严重,农业水费无法收回。3、职工年龄结构老化,平均年龄为46岁,并且技术管理人员短缺,急需补充年轻技术人才。四、整改措施。1、芦石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立项建议报告已经完成并报送省水利厅评审通过,对省厅提出意见进行修改后编制方案进行下一步推进,争取2025年提早完成渠道整体改造及农业水价计量设施安装。2、节水改造项目申报其中包括抗旱保灌项目新建芦河渠补水泵站4处,补水泵站可以有效缓解干旱期水量不足问题,力争保障灌区农业灌溉任务圆满完成,灌区粮食产量稳定提升。3、积极向上级单位申报补充管理技术型人才补充灌渠队伍。五、2025年工作计划。2025年我所灌区总体目标为提升灌溉效率,保障农业用水需求,优化水资源管理,积极推动灌区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建设,严格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与使用,狠抓责任落实,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确保工程项目完成,保障农业粮食产量稳步增收。加大对渠道的管理,坚决制止违法行为。每季度定期对灌区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并修复破损、渗漏等问题。对老化严重、损坏较大的渠段进行重点修复,每年至少进行两次清淤工作,确保灌区安全稳定运行。培训与宣传方面组织灌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升管理和技术水平。计划通过宣传册、讲座等形式,向农民普及节水灌溉知识技能。全面整治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进一步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进我区灌溉事业的发展,为我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为灌区农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