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靖边县草原和草业工作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县草原和草业提供服务。草原和草业先进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和试验示范;草原和草业调查、监测和勘验;草原生态保护和利用;草原鼠兔虫病害预警及防治。 | |
住所 | 靖边县北街16号 | |
法定代表人 | 胡艳娥 | |
开办资金 | 152.9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靖边县林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57.71万元 | 150.89万元 | |
网上名称 | 靖边县草原和草业工作站.公益 | 从业人数 2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年来,我站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市、县工作会议和林业局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全县工作实际,坚持以保护为基础、建设为重点、管理要加强、利用要合理的草原管理方针,认真履行职能,扎实抓好各项工作。现将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业务方面工作:(一)业务工作完成情况1.完成2020年退耕还草工程40000亩第二轮的政策兑现工作。2完成2021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荒漠化工程人工种草、草种基地、饲草机械的资金兑付和发放工作。3.完成2021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化草原修复工程:退化草原修复、草原围栏、验收和兑付工作。4.完成2022年5000亩人工种草补种、自查验收、省市验收和资金的兑付工作。5.完成2023年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退化草原修复任务2万亩补种、自查验收,通过了省、市、县级的复核检查,完成了资金兑付工作;草原有害生物防治任务20万亩全部完成。6.完成2023年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人工种草10000亩的种植、县级自查验收,省市的复检工作。7.完成2024年草原健康和退化评估75个样地外业监测调查和数据整理上传,通过了中、省、市林草局的复核检查,圆满的完成了此项工作。8.根据国家草原保护、草原有害生物普查、防治工作要求,按时完成草原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我站积极响应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部署,同时还按时完成草原有害生物普查及补充调查工作,编制草原有害生物普查的成果报告。9.完成2023年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补助项目。其中草原生态修复治理2万亩的种植、县级自查验收工作;草原有害生物防治补助项目20万亩的防治、县级自查验收工作。10.完成了乡土草种“百里香”草种繁育作业设计的评审工作。11.完成了龙洲丹霞地质公园的各个间段的安全排查,报备工作;配合省、市湿地处完成了湿地的调研、保护、督查工作。12.认真开展了有关草原保护建设科普知识宣传和培训,发放宣传资料7200余份,培训人员6场次,共累计培训群众达388人次。13.草原变化图斑核查处置工作。根据省、市林业局下发我县2022-2023年草原变化图斑1653个556.0675公顷(8341.0125亩),按照核查整改要求,我站高度重视认真开展摸排工作,技术工作人员积极配合各镇、便民中心、林场和农业园区、经开区,对各辖区内草原变化图斑进行了现地核查、勘验,完成了草原变化图斑的核查与处置工作。为我县的生态建设奠定了基础。(二)主要工作措施1、强化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我站组织全体干部集中学习了相关会议精神,并就全年工作任务进行全面的安排部署。按照县政府、县林业局关于人工种草和草原保护工作的任务要求,站主要领导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实行分管领导包片、包项目,技术干部包乡、包村、包地块,蹲点进行技术指导。将草原保护建设工作任务分解量化、落实到人。加强对技术干部的监督管理,落实了干部责任清单制度,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加大对干部工作的检查监督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2、强化技术推广,提高服务质量我站把重点技术推广作为推动草原保护和发展草产业、实现生态平衡、提高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进一步加大技术服务工作力度,一是立足岗位,加强自身培训。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经常对全体职工进行基础专业理论知识和常规业务技能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技术人员的服务能力。二是针对项目,予以重点培训。根据不同项目的服务内容,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并有针对性的对苜蓿、青贮玉米的种植、管护、刈割、利用、储存、天然草原补播改良、鼠虫害生物防治等进行重点培训,进一步增强了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三是深入实地,加大指导力度。在全县种草、虫害防治、围栏施工、补播改良等项目建设过程中,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提升了草原保护与建设的科技含量。二、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社会效益通过项目实施后,使项目区生态环境逐步向良性循环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的改善,增加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对于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安定团结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典型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并增强群众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信心。通过项目的实施还能进一步改善养殖业基础条件,使传统畜牧业逐步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同时使有效的农村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为当地群众进行农牧结合的多种经营提供条件,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双赢。2、经济效益通过项目实施后,人工饲草面积可有效增加,既可解决饲草缺乏的问题,增加牛、羊饲养数量,又可直接卖苜蓿草,经济效益显著。通过建设人工饲草基池,配套暖棚、青贮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饲养条件,可充分调动群众舍饲养牛、养羊积极性,从而增加农民收入,饲草机械可提高木牧草利用率80%。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1、经费投入不足,产业建设滞后人工种草机械化程度低,尤其是收割方面更突出,这就直接导致运输成本高、销售难、种草效益低。建议上级部门应加大对牧草种植、收获机械化生产资金的投入,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要结合生态建设项目,加大对人工种草、饲草料基地建设、青贮窖建设和机具配套资金的投入。主要是优质牧草试验推广、草产业保护建设工作、草原生物灾害防治专项基金的设立等经费不同程度的短缺,也同样制约各项工作开展。涉及外业工作量大,经费不足,下乡车辆短缺,建议上级部门解决下乡用车和经费不足的问题。2、从事草业生产一线人员和技术干部知识仍待更新随着当今牧草产业化程度的提高,优质牧草规模化和标化生产以及高效利用成为不可扭转的发展形势,从事草业生产者要跟上和适应现代草业发展的步伐,唯一的办法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建议上级部门制定中长期草业知识培训计划,避免我县草业发展再走弯路错路。四、下年工作计划(一)工作思路下年,我们将结合我县林业局发展的总体思路,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发展现代林业、草业建设生态文明总体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基本国策,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方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牢牢把握林草业保护利用的目标定位,明确林草业发展空间,严守生态红线,以优化结构、强化调控、科学管理为手段,明确林草业发展空间,以创新林草业管理体制机制和科技为动力,统筹协调林草业保护与利用的关系,通过优化牧草种植结构、强化牧草种植环节、狠抓牧草科学管理、打造牧草龙头企业、疏通牧草购销渠道来加强我区牧草体系建设、保障生态平衡,来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共赢的最终目的。(二)重点工作1.年初完成各年度种草项目的补种工作。2.完成2024年草原健康和退化评估75个样地外业监测调查和数据整理上传,通过了中、省、市林草局的复核检查,圆满的完成了此项工作。3.完成市下达的2024年度重点工程,建设任务:人工种草4万亩;退化草原修复1万亩、草原围栏30万米的作业设计评审、招标、地块落实工作。4.完成有害生物普查成果上报工作。5.完成自然保护区、湿地的监管和日常巡护工作。6、加大草原监督管理。7、完成草原变化图斑核查整改和销号工作。8、完成草原监测和鼠虫害的防治工作,促进草畜平衡。9、强化培训工作,组织开展草原有害生物的培训、牧草种植、管理、加工、储备技术培训等。10、按照上级的工作安排,认真做好下达的各项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