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城区> 咸阳市渭城区人民医院(渭城区化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咸阳市渭城区人民医院(渭城区化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10 19:16
单位名称 咸阳市渭城区人民医院(渭城区化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指导,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基本医疗服务等工作。
住所 咸阳市渭城区金旭路1号
法定代表人 朱小林
开办资金 1234.27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差额拨款
举办单位 咸阳市渭城区卫生健康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507.76万元 9142.9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2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反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区委区政府、区卫健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一、主要工作1.党建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扎实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认真执行党支部委员会和院长办公会的议事决策规则,讨论研究“三重一大”事项,发挥领导作用。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切实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任务。开展法治教育培训,分步实施的“谈心谈话”“廉政提醒”等工作。建立自查自纠台账,各科室深度自我排查,形成书面排查汇报。修订完善相关制度,多措并举开展为民办实事系列活动。2.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是医院按照《关于加快推进咸阳市中心医院城市医疗集团渭城院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工作内容要求,以关键“九大任务”为突破口,依托“3+2+N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平台优势,启动了DRG支付改革、“中心管站”项目;二是依托“两微一端”,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有效规范了慢性病健康管理;三是开设特色医学康复科室。3.医疗服务与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颁布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办法》。积极引进和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依照“二甲”护理管理评审的标准,规划和实施医院护理任务。定期举行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关注主要科室和关键护理环节的管理。通过集体培训、外出学习、科室组织和个人自学等多种方式,提高全院护理质量。针对医务人员对医疗垃圾分类、交接、职业防护措施、医疗废物暂存点管理等问题进行现场督导。定期开展医保政策培训,设立了门诊医保咨询处,为患者提供医保政策咨询、费用查询等服务。4.公共卫生与健康保障。医院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全面开展基本公卫工作,扎实开展了12个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同时,在遵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区域划分原则的基础上,医院还执行了“中心管站”模式。聚焦于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与中心医院进行上行对接,以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并向下辐射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而带动区域医疗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每月组织两次礼仪培训会,另一方面,中心制定了详细的标准操作规程,明确了体检流程中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操作细节。5.人才队伍建设与内部管理。一是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吸引人才,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发布职位信息,大力扩展招聘途径。二是通过邀请专家来院指导、派遣人员外出学习、岗位实践指导以及院内自主培训等多元化方式,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加强人才培养,全面提升员工的综合能力。三是通过与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培养人才,实现资源的共享,优势互补,共同进步。此外,自2024年3月起,医院将DRG付费改革的相关指标纳入院内绩效考核体系,以期使诊疗流程更加规范和合理。6.学科建设与硬件升级。一是2024年3月1日,“康复医学中心”正式投入使用。通过整合临床科室的优势资源,逐步将住院部的业务重心转移到康复领域。二是医院成功引进了一台先进的1.5T超导磁共振设备。于2024年10月11日正式投入使用,全面开展磁共振成像检查项目。三是先后完成了行政楼改造、医患餐厅楼建设、污水处理站、室外工程和核磁共振设备配套的双路电源项目等。四是完成了中医文化展示馆的改造工程和中医文化进校园项目。7.医德医风与文化建设。医院依据《法治渭城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渭城区法治社会建设(2021—2025年)》以及《渭城区卫生健康系统法治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规范性文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医院加强法治建设的实施方案》及《法治建设绩效考评办法》。同时,与渭城区人民法院就医疗普法及“法+医”资源共享签订了《共建共治共享合作协议》。集中开展了多项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构建线上线下宣传矩阵。党政办公室每月对各科室的行风建设和政治教育情况进行考核。同时,医院还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中整改效果权重系数。8.智慧医院建设。一是2024年,医院成功完成了信息系统的升级工作。购置了DRGs分组器,专门开发了病历数据导出系统。二是在门诊区域安装了自助检验单报告机和自助胶片打印机,同时,还上线了多个信息系统,包括健康体检信息管理系统、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等。三是自主开发了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全面实现了设备的智能化管理。此外,医院还全面实现了“掌上医院”服务,患者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进行预约挂号、查看检验报告、支付医疗费用等操作。9.安全生产工作。全院上下积极开展了“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安全生产月”等专项活动。一是分级签订了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消防安全责任书》,将安全目标分解至分管领导、职责科室、临床(医技)科室责任人和各岗位,设立科室安全员20名,确保末端安全工作不出问题。二是结合医院工作特点,修订完善并下发了《医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试行)》《医院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清单》等文件。三是组织科室学习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内容的活动。四是采取临床科室每日检查、职能科室每周巡查、院领导月底检查的形式,将安全隐患检查纳入绩效考核之中,建立消除整改台账。五是开展警医联动、消防联动,邀请化工所警官组织医护人员开展了安全防范能力提升培训和防止暴徒伤害医生场景演练。10.为民办实事工作亮点。医院成立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领导小组,建立了质量控制、监督管理、信息共享、奖惩制度等长效机制,组织临床、医技科室开展文件政策学习、业务培训等,严格执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要求。同时通过在周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义诊宣传,进一步提高辖区群众对政策的知晓度。二是医院组织设立了“120东郊创伤急救中心”。2024年4月份,医院还依托“120东郊创伤急救中心”服务功能,创新启动了全市首家家庭医生呼叫中心,可为辖区群众提供24小时移动式ICU免费接送住院/转院服务。三是医院推出“一次性挂号三日内回诊免费”便民措施。四是打造15分钟便民圈。初步建立了以医院区域医学检验中心为龙头,辐射8大社区的检验工作服务框架。五是与咸阳市中心医院等三甲医院建立了强大的互联互通诊断平台,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精准、便捷的远程影像诊断服务。截至目前,已完成102例影像病例的远程会诊。六是自今年10月1日起,将服务时间延长至晚上8点,配备专家开展口腔修复、正畸、内科、外科、牙周治疗等六大类诊疗业务。七是深入实施了“9S精益化管理”策略。医院加强了全院范围内的日常检查和考核力度。通过定期的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二、取得社会效益1、医院2024年1月至10月共接诊门诊患者73315人次,出院患者3795人次,病历归档2日归档率99.65%,病案首页合格率97%,甲级病历率100%,平均住院日8.44天;住院手术428例,门诊手术553例,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100%;住院患者危重抢救成功率60.6%。2、2024年1月至10月底,我院互认三级医院检验检查项目17家,二级医院检验检查项目4家。落实其他医疗机构检验互认项目16项、影像互认项目11项。累计检验互认60人次、影像检查互认81人次、心电检查互认10人次。累计为就诊患者节约费用24869.7元。3、2024年1月至10月底,中心累计出车1773次,接诊1595次。切实为广大患者提供了快捷、安全、有效的医疗急救服务。存在问题1、医院发展人才梯队建设不足。尽管引进了一些专业技术人员,但是高素质学科带头人短缺的现象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每年分配的大学生名额太少,医院“新鲜血液”汇入不足,医院整体人才梯队建设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2、规模受限,无法满足患者就医需求。在医院大力推进康复医学专科转型中,由于规模受限,医院康复病床仅设置有16张,且无单间,不能满足康复患者数量的增加和群众更高的康复条件需求,成为医院发展“瓶颈”。3、医院设备设施仍不完善,新技术、新项目、新科室开展缓慢。胃肠镜、支气管镜、四维彩色超声诊断仪、钼靶等常规医疗设备未配置,导致临床诊疗项目无法开展;部分诊疗设备存在老化、不够先进的情况,不能完全满足医院临床诊疗和群众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4、发展资金压力大,制约医院发展。医院2020年移交政府,纳入县级医院整体规划较晚,政府资金投入少,加之近年来医保结算和各项对外业务的结算不及时,导致医院建设发展缓慢,需要上级给予更多的资金帮扶和政策倾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咸阳市渭城区人民医院有效期:2022年06月29日至2027年06月29日渭城区化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效期:2022年06月29日至2027年06月29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