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宝鸡市凤翔区农业宣传信息培训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农业信息宣传培训服务。农业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农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的普及,农民科技教育培养。 | |
住所 | 宝鸡市凤翔区东大街39号 | |
法定代表人 | 郭晓红 | |
开办资金 | 35.7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宝鸡市凤翔区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5.73万元 | 15.85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宝鸡市凤翔区农业宣传信息培训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范开展业务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创新驱动,培育新型农民。上半年超额完成了2023年度305人的高素质农民培育、认定工作,培育高素质农民305人认定302人;2024年度培育高素质农民210人;推荐60人参加了中级培训,36人参加了高级认定。在2024年基层农广校校长能力提升研修班上以“模式引领强培育体系建设见实效”为题进行了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农广校体系建设经验分享;郭晓红受邀在邯郸市农广校系统2024年度教师培训班上交流凤翔高素质农民培育经验。培育的高素质农民薛红娟、谢红哲、段爱萍等三十六人入选2024年高级职业农民光荣榜;何伟伟、刘宝成等七人荣登2024年乡村工匠光荣榜;张凌云荣获2024年新农人奖;彭亚明成功跻身全国农机使用一线 “土专家” 名录;高级职业农民张红娟“南蔗北种”项目的丰收成果,为当地农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2.致富带头,助力农业发展。把脱贫村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与“千万工程”示范村创建工作相结合,重点对34个脱贫村、2023年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2024年市级“千万工程”重点农村于8月7日-8月23日分两个班次开展致富带头人进行了培训,共培训404人。带动农户致富增收1147人。3.数字转型,赋能乡村振兴。省农业农村厅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凤翔信息化手段在高素农民培育工作中的广泛应用给予了高度赞扬。全年在各级网站及各类报刊杂志共发表有关高素质农民培育信息共15余篇,《凤翔区探索建立“113”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在陕西日报发表,凤翔农民手机学校现已上传视频1983条,音频891条,各类信息1197篇,访问人数29.9万人次,新增专栏“宝鸡农技”;申报了2024年网络文明建设优秀案例,开展了第32届“科技之春”宣传月集中示范活动。拍摄英文短视频宣传凤翔苹果获得广泛点赞认可;举办智能手机应用拓展暨“人工智能AI+农村电商”全域经营培训班,7天培训吸引了近100名高素质农民参与。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农民教育工作不断优化。编印小麦、玉米等周年管理历9个,发放农业实用技术宣传资料5万余份。做好已持证高素质农民的跟踪服务和技术指导,全年开展服务指导2000场次;报送的《矮化苹果栽培技术》《苹果提质增效周年管理手册》选题纳入中央农广校(中心)教材选题库。培育的高素质农民胡全让、赵小莲获第一届全国农民技能大赛一等奖和三等奖,董少峰、彭亚明荣获宝鸡市“十佳人才”称号。2.教师队伍升级,打造全能型师资队伍。凤翔区农宣中心荣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教师张哲源以《小流量滴管技术》为题在省市举办的农民教育培训教师说课比赛上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职业农民协会顺利完成换届选举;张哲源、高彤、侯少平同志的宣讲作品《农民手机学校》在“理响雍城”微视频大赛中获优秀奖;郭晓红荣获省级高素质农民培育跟踪服务教师。3.项目引领升级,推动产业振兴新跨越。谋划“玫瑰鲜切花”项目1个;储备项目1个,总投资500万;争取国投80万元;招商引资项目1个,总投资500万元。与此同时组织部、宣传部、妇联、工会、团委、科协等各项工作统筹兼顾、稳步推进,全面完成了工作任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农民外出较多,学员组织困难。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剩余劳动者多为老、弱、妇、孺,年龄普遍偏大,加上文化水平偏低、学习意愿不强等问题,难以满足参训条件要求,导致培训学员组织难。2.创新创业较少,示范带动不够。高素质农民普遍以家庭农场式的种养业经营为主,领办创办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人员极少,在示范带动方面作用不够凸显。(二)改进措施:1.加强宣传引导,加大招生力度。灵活设置培训时间,抢抓重要节假日契机或非农忙时节,以返乡留乡人员为重点,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训招生宣传力度,鼓励、支持和吸引返乡人员积极参与学习。2.强化跟踪问效,注重发挥作用。建立高素质农民培训跟踪服务队伍,进一步做好高素质农民的跟踪服务工作,通过实地走访或电话、网络指导,了解高素质农民的学习和生产情况,积极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资金、政策等问题;深入挖掘先进典型,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塑造模范标杆,提高高素质农民影响力,激发高素质农民的社会责任感,进而形成“头雁”效应。四、2025年工作计划一是优化农民继续教育,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区农宣中心将继续优化农民继续教育体系,提供更加丰富、实用的培训课程。我们将结合农民的实际需求,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市场营销、AI+电子商务等多方面的培训,帮助农民提升生产技能、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收入来源。二是加强合作与交流,拓宽农宣工作视野。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加强与企业、高校等各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拓宽农宣工作的视野和思路。学习省级“头雁”项目、学习“学用贯通”项目,学习借鉴先进理念和技术。同时,我们还将加强与兄弟单位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模式引领强培育体系建设见实效》在《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报》整版刊登;凤翔区农广校被中央农广校遴选为全国农广体系农民教育培训典型校;11月7日,中央农广校副校长王桂林带领全国农广校工作现场会观摩团一行70人来凤翔集中观摩;《凤翔区:探索建立“113”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在《陕西党建网》刊发,11月14日在《陕西日报》刊发;12月,山东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师资管理培训班50人到凤交流。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