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宜君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城市管理、市容环境卫生、查处人行道违章停放、违章建筑等行政处罚 | |
住所 | 宜君县宜阳北街 | |
法定代表人 | 王会锋 | |
开办资金 | 4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预算管理 | |
举办单位 | 宜君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99万元 | 119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宜君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公益 | 从业人数 1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于8月变更了法定代表人、举办单位和单位名称,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所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按照登记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市容市貌整治工作,执法人员分片区、分时段开展日常巡查,对流动摊贩、商铺外摆、占道堆放等行为进行规范清理,拆除违规广告牌、清理“牛皮癣”小广告,统一设置合规标识。同时推进垃圾分类、查处乱倒垃圾行为,配合环卫部门优化清洁流程。重点覆盖学校、医院、商圈等人员密集区域,定期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活动,例如夏季开展夜市专项整治活动,规范夜间烧烤摊点,控制油烟和噪音。常态化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及时清理流动摊贩,保障学生安全和交通秩序。(二)依法对违反城市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一是违章停车治理与查处,通过网格化管理将辖区划分为若干网格,安排执法人员分片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置违章停车行为。对学校、医院、商圈、交通枢纽等人流密集区域进行重点巡查。利用监控摄像头、智能识别技术实时监控违章停车行为。同时与交警、街道办、社区等部门联动,形成治理合力。定期开展联合整治行动,集中清理违章停车行为。共整治乱停乱放车辆851辆,其中处罚机动车161辆,劝离481余车次、规范336余车次,联合交管部门维持交通秩序执勤出动执法人员55人次,出动车辆24台次。二是渣土车辆管理与查处。从源头管控,加大对建筑工地进行巡查力度,要求施工单位落实渣土车装载规范,确保车辆密闭运输;对渣土运输企业实行准入管理,要求车辆和驾驶员具备相关资质。同时为渣土车安装GPS定位系统,实时监控车辆行驶路线和速度。安装定位48辆,备案48辆,备案公司5家。发放渣土运输证56份,纠正绿皮车未装定位10起。渣土车必须使用密闭装置,防止渣土遗撒。同时定期开展渣土车专项整治,集中查处违规行为。与交警、环保等部门联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渣土车发现违规运输4起,整改4起,同时,积极配合县环卫所检查全县建筑垃圾8次,发现乱倒乱放建筑垃圾16起,处罚16起。三是违法建设的管理与查处。通过网格化管理,对重点区域(如城乡结合部、老旧小区、农村地区)进行常态化巡查,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建设行为,2024年全年发现8起,查处8起。同时开通举报热线,鼓励市民举报违法建设行为。(三)门头牌匾备案审批工作。全县在册餐饮门店250家,企事业单位45家,油烟净化设备安装率为100%;检测率达98.8%。(四)县城城管进社区全覆盖。采用的“城管+社区”模式,创新实施“170工作法”,设立宜阳、宜园两个社区工作室,安排专人进驻社区,共巡查188次,出动执法人员368人次,制止乱扔、乱倒垃圾79起,清理乱堆乱放82起,清理乱停车398台次。(五)完善便民市场。在区域内共设早餐摊点一处7家,设置公益性农副产品临时摊位12个,万寿广场搭建4个帐可全天售卖蔬菜、农产品。老街口搭建8个帐篷全天售卖水果。(六)接受市民投诉和建议,及时处理相关问题,提升市民满意度。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城市管理工作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稳定幸福。改善市容环境可以减少居民患病率,提高生活品质,增强幸福感。一是通过市容市貌管理,整治占道经营460多起、清理私自占用人行道210次,清理违规广告189次,清理乱贴乱画302次,清理乱堆乱放224次,劝离流动摊贩658次,开展二马路整治21次,城市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二是通过违法建设的整治,查处私搭乱建8起,新增违建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从而减少了安全隐患,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三是通过文明执法、服务型执法,拉近了与市民的距离,增强了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市民满意度达到95%以上。发放了机动车温馨提醒卡400余个、非机动车停放温馨提示卡354余个,道路减少人行道被占用现象,保障行人尤其是老人、儿童、残障人士的通行安全。四是通过渣土车的治理,减少了渣土遗撒,降低了清扫成本,改善了道路环境。五是通过快速响应市民诉求,油烟、噪音等问题缓解,居民投诉率下降15%。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六是通过设立便民市场方便了群众日常需求;城管进社区改善了居住环境,同时社区协商机制强化了居民自治能力,减少了社会矛盾。城市环境的改善和秩序的规范,吸引了更多外来投资和旅游消费,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了消费增长。三、存在问题一是街道执法人员不足,经费紧张,职工待遇低,人员流动性较大,严重影响工作的连续性。二是装备配备不足,执法量大面广影响执法效果。三是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遵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改进措施一是申请专项经费用于提高执法人员待遇和保障执法装备,探索将城市管理罚没收入按比例反哺执法队伍建设,形成经费补充机制。同时推动编制动态调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聘用辅助执法人员缓解人力不足问题。二是加大执法装备投入。申请专项经费采购执法记录仪、等设备,确保一线执法人员“人手一台”基础装备。三是开展“城管开放日”“法规进社区”等活动,普及城市管理法规。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提高城市管理能力。五、2025年度工作计划一是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加强对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商业街区等重点区域的巡查,确保无占道经营、乱贴乱画、乱堆乱放等现象。二是推进法治化建设:开展“执法能力提升年”活动,完善执法程序,强化案件评查,争创规范化执法标杆单位。三是聚焦民生需求:推进“城管进社区”服务全覆盖,开展“护学岗”“夜市护航”等专项行动。四是加强队伍建设,实施“强基铸魂”工程,通过军事化训练、业务轮训、廉政警示教育,锻造新时代城管铁军。五是加快智慧城管平台建设,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在重点区域安装智能监控设备,实时监控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六是加强私搭乱建的巡查及查处力度。七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投诉突出的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努力制定切实长效、常态化管理措施、推进城市管理执法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