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华阴市> 华阴市地震监测与服务中心(华阴地震台)

华阴市地震监测与服务中心(华阴地震台)

发布时间: 2025-03-10 10:39
单位名称 华阴市地震监测与服务中心(华阴地震台)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地震监测服务。本市的防震减灾、监测预报工作的长远规划,地震应急工作的检查。
住所 华阴市华岳路中段住建局2楼
法定代表人 程红军
开办资金 42.9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华阴市应急管理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4.2万元 44.6万元
网上名称 华阴市地震监测与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2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够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应急管理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1.落实年度目标任务。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全市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关于调整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的通知》。市政府与6个镇(办)、15个相关部门签订了2024年度防震减灾工作目标责任书。华阴市地震中心与新增市级骨干宏观观测点签订2024年地震骨干观测协议书,促进了防震减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2.抓好地震监测预报。制定实施《2024年度震情监视跟踪方案》,下发《2024年度震情监视跟踪和应急准备工作方案》。顺利实施陕西省巨灾防范工程—华阴市测震站标准化改造项目,协助渭南市地震中心站硬化上坡路600米,改造监测室20平方米,同时,做好防水、排水处理。坚持24小时震情值班,专人负责地震台、信息节点日常工作,确保国家和省市县地震信息、数据互通。更新完善2024年“三网一员”台账,优化布设28个宏观观测点(4个渭南市级骨干点),建立和完善了宏观观测网络,推行了“三个一”,管理办法(一块牌子、一套制度、一名责任人)。严格执行震情值班值守、震情月会商、宏观异常零报告制度,累计上报地震趋势月会商预报卡12份。今年5月,召开华阴市2024年度防震减灾知识培训会,各镇(办)、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地震宏观观测员计60余人参训。3.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利用“科技之春”宣传月、“5·12防灾减灾日”宣传周、“安全生产月”等时间节点积极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活动。一是华阴地震中心干部代表渭南市地震系统参加了陕西省地震局举办的第八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选拔赛,荣获“优秀奖”。二是开展华阴市2024年“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在一河两岸广场举办了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应急、教科、住建等19个职能部门参加活动;同时,还邀请市红十字会志愿者现场演示心肺复苏术,使大家掌握心肺复苏操作技能,营造了“人人关注、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活动现场共设置防灾减灾宣传展板40余块,悬挂宣传横幅20余条,接受群众咨询8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和物品4000余份。三是在“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全国科普日等重要节点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四是举办“华阴市2024年校园防震减灾知识培训会”全市中小学校校长、教师及安全员计100余人参训。五是配合依法治市办在华阴微视录制《防震减灾法》一期,普法节目在电视及各大平台同步播出。六是在报刊、网站、公众号发表防震减灾宣传信息稿件10余篇。多渠道、多形式、多举措宣传,有效扩大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辐射面。4.做好应急救援工作。印发《华阴市抗震救灾指挥部2024年度工作要点》《2024年全国两会地震安全保障服务工作方案》《关于做好2024年高考期间地震安全保障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全力做好重要时段、重大活动地震安全保障服务。举办“华阴市2024年校园防震减灾知识培训会”,防范校园地震安全隐患。印发《关于开展华阴2024年地震应急演练活动的通知》,组织相关单位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活动,各成员单位、各中小学校均开展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及紧急救援演练活动。累计上报地震自然灾害情况零报告报表12份。5.加强抗震设防工作。配合民政局做好关于华阴市敬老设施提升改造项目涉及地震安全性评价事项的备案工作。推进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估工作,对华阴市310国道服务区加油加气站项目做深入了解,此项目不在做安评的范围。对渭南市港口抽黄灌区华阴支渠续建工程项目建设征求意见给予回复。印发《华阴市2024年度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加固的通知》,报送2023年加固工程完成统计表,汇总上报2024年加固计划,督促相关单位完成抗震设防信息采集任务,并上报加固工程年度工作总结。二、社会效益情况1.通过一系列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多举措宣传,有效扩大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辐射面。进一步提高了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2.适时开展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地震应急避险、农居建设工程等知识的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了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筑牢了人们地震意识的思想防线。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防震减灾、抗震救灾专业技术人员比较匮乏。2.防震减灾经费紧张,宣传力度有所下降,对于参与防震减灾事业人员培训次数不足。(二)整改措施:1.深入贯彻落实“三项机制”,坚持正确用人导向,落实奖惩制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辅导、参加培训班、网络学习等形式,强化干部教育培训。2.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培训机会,在原有人员基础上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推进科技人员与科普人员深度融合,同时,可吸引各类人才参与防震减灾工作。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夯实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基础。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观念,做好震情会商工作。完善“三网一员”体系,建立专群结合的群测群防机制。抓好各宏观点监测工作,确保台站监测、信息节点、视频会议室运转正常。争取省市地震部门地震预警系统项目支持,在学校、医院等主要场所安装地震预警系统。2、落实地震应急准备措施。加强部门联动,健全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和防震减灾工作体系。抓好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地震现场工作队伍、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应急演练常态化,加大应急救援装备和现场装备配备力度,充实应急物资储备。3、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水平。推进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实施,对全市新、改、扩建工程进行抽查检查,工程数据纳入监管,实行动态管理,落实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三年行动计划,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4、强化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创新工作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公众知晓率。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