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吴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主要职责:调查和掌握全县粮食经济作物种植状况,试验示范,开展分类技术指导与培训;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良种引进及审定,种子质量监督体系指导;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土肥试验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植物检疫、农作物病虫害调查、预测、预报及防治;农作物及中药材抽查验收工作;农机购置补贴、引进、推广、管理、试验示范和职业技能鉴定。 | |
住所 | 吴堡县文艺巷23号 | |
法定代表人 | 薛虎军 | |
开办资金 | 5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吴堡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5万元 | 44万元 | |
网上名称 | 吴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2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及时变更开办资金,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开展的主要工作(一)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粮食产量达到5.3万吨,超计划完成各项粮食指标任务。(二)种业振兴、良种引进、品种试验和品种展示通过引进农作物新品种示范推广,全县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种植区农作物产量、品质、抗旱性、抗病性和品种纯度得到了明显提升。(三)全面推广农业机械化1、努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1)使用中央资金90750元对77个主体购买的88台农业机械开展了农机购置补贴,市级资金80496元对63个主体购置的88台农业机械开展了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现已全部兑付到位。2).开展了农机操作手培训和农机驾驶员培训,着力于提升农机操作手操作技能,减少不必要的粮食损失,进一步加强农机操作手安全意识,助力81名操作手取得农机驾驶证,进一步规范农机驾驶员持证上岗,极大的降低了不安全因素;3).实施了小杂粮机械化生产示范点建设、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伍建设项目、青梨机械化栽植示范点建设项目、山地苹果机械化生产示范点建设等项目;4).对我县实施“农机合作社+作业服务队”的8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机购进、场所改善等方面进行了补贴,加强了合作社的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了合作社为民服务能力。(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一是全面开展测土配方平衡施肥,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引导农民不盲目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肥料用量使示范区内化肥施用量比近三年平均施用水平减少5%以上。充分利用好4个土壤肥力与环境监测点。做好1个墒情监测点监测上报工作。二是示范农家肥、沼肥、成品有机肥替代化肥种植粮食作物0.6万亩;三是结合农业供给侧改革,积极宣传有机肥利用工作,认真培训有机肥发酵利用技术和绿肥种植使用技术,转变用肥结构,今年购买有机肥380吨。四是积极推广玉米、马铃薯、小杂粮等作物标准化载培技术应用。设立1个土壤墒情监测点,每月10号25号及时上报墒情,指导当地农业生产,全年上报土壤墒情监测报表16次。(五)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整治。今年我们把开展“撂荒地”整治作为粮食生产安全和耕地保护的重要抓手,按照县委、政府便出台印发《关于切实加强农村撂荒耕地管理的意见》《吴堡县持续推进撂荒地摸排整治加快复耕复种工作方案》文件精神,迅速研究部署,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撂荒地整治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形成网格化、全覆盖的工作机制。(六)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为提升我县农民的科技与人文素养,造就一支有能力、有远见的农民队伍,以此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现代化进程,通过系统教育和技能提升,快速培育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农民,且根据《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高素质农民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要求,吴堡县农业农村局设置俩期高素质农民培训班,本年度重点就粮油作物技术技能方面进行专题培训。预计招收学员100人。现阶段俩期已全部培训完成,实际报名102人,所有学员已全部录入系统,超额完成市上下达我们的任务。(七)全力实施高效旱作节水农业。2024年市上下达我县高效旱作节水农业任务0.9万亩,共安排资金586.1万元其中:“四位一体”集雨补灌项目1000亩,涉及2个行政村;旱作集成技术推广8000亩,涉及22个行政村,重点推广地膜覆盖+耐旱作物+抗旱保水剂+增施有机肥+全程机械化等综合旱作技术,积极开展土地深翻,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和抗旱排涝能力,推动工程节水、作物节水、制度节水有效融合,下定决心扭转农业靠天吃饭的困境。取得的主要经济效益全县已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6.6万亩(其中:玉米5.0193万亩、马铃薯2.6904万亩、甘薯0.5336万亩、谷子1.5639万亩、高粱1.5878万亩、绿豆0.5886万亩、糜子0.4991万亩、其他杂粮1.9369万亩、大豆2.1882万亩),油料0.71万亩,粮食产量达到5.3万吨,超计划完成各项粮食指标任务。今年安排衔接资金360万元,采购马铃薯、玉米、高粱等优良品种500吨,免费发放给我县五镇一办种粮农民,推广面积4.3万亩。推广测土配方肥面积16.5万亩,施用配方肥面积1万亩,在郭家沟镇于家沟村推广“三新”技术0.15万亩;肥效试验5个;农户施肥调查110户。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技术推广方面。一是推广效果不佳。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低,如一些地区推广的新型节水灌溉技术,由于农民对其操作复杂程度和成本回收预期有顾虑,导致新技术难以落地。二是针对性不足。推广的农业技术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例如在山区推广大型机械化种植技术,但当地地形复杂,不适合大型机械作业,造成技术资源浪费。(二)人才队伍方面。一是机构经费不足,工作量较大,人员编制数量少,导致种子执法市场检查、专项整治、现场勘测、交通通讯、办公条件滞后,严重滞约着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我县农机推广人员培训较少,工作经验不足,老龄化严重,创新意识不强。(三)资金支持方面。一是资金不足,缺乏足够的资金开展农业技术研发、推广和培训活动。像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需要购置设备、引进新品种,但资金短缺限制了基地规模和示范效果。二是资金分配不合理,资金大多集中在少数重点项目上,一些有潜力的小项目得不到足够支持,影响了整体发展。2.改进措施加强宣传和培训。通过组织现场演示会、举办培训班等方式,让农民直观了解新技术的优势和操作方法。例如在推广新的农药喷洒技术时,现场演示其高效、节约农药的特点。(二)引进先进装备,发展数字农业,建立农业生产物联和数据库,准确掌握农业生产动态情况。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从上到下通过鼓励激励机制培养人才,做到人尽其才。(三)拓展资金来源渠道。除了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外,还可以与农业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合作或接受捐赠等。优化资金分配:建立科学的资金分配机制,综合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发展潜力和实际需求,确保资金合理分配。四、2025年工作计划(一)继续做好农作物田间管理,保障粮食安全。对全县所有粮食种植户及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跟踪技术服务,种植技术标准的指导、做好全县农作物重大病虫草鼠害的监测防控、预防防治及宣传工作,开展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示范,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二)展开中药材后期管护及黄芪的种植。规范试验示范管理,做到年初有方案,年终有总结,田间记录详实。(三)有序推进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积极宣传有机肥利用工作,进行科学施肥指导。继续做好肥料田间试验工作。做好土壤肥力定位监测和测土配方施肥肥效监测,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和县域耕地资源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四)抓好农机管理推广培训。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更好的为农机具的引进、管理推广工作做出新的贡献。对全站干部职工不定期举办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培训,全面提高了农机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其适应新时期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要求,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保障。(五)植保工作。充分利用现有三台测报系统,开展好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苹果草地贪夜蛾、二代粘虫等病虫害监测及常规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六)计划投资120万元继续在全县范围内实施推广旱作集成技术8000亩。(七)计划投资55万元购买新肥料,新设备,并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3个,面积共1900亩。分别位于我县寇家塬镇刘家源头村100亩红薯示范基地,寇家塬镇横沟村500亩集成技术示范基地,郭家沟镇于家沟村1300亩旱作示范基地。并按照“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标牌样式”,统一树立规范标识。(八)农机方面。我中心将致力于特色产业机械化和农机合作社的提升,加强农机购置补贴的力度,为农民减负。(九)加强各项工作的宣传和技术培训指导。切实把农民嵌入到产业链条中,辐射带动农民增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