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咸阳市>
咸阳市预算监督联网中心
咸阳市预算监督联网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10 08:40
单位名称
咸阳市预算监督联网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大预算监督职能提供技术服务。对市级财政预决算、预算执行、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开展实时在线监督,进行数据分析,负责预算联网系统硬件软件的运转维护和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为代表和专家提供数据信息服务等。
住所
咸阳市秦都区团结南路10号
法定代表人
韩渭萍
开办资金
1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咸阳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6万元
16万元
网上名称
无
从业人数 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中心能认真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严格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中心始终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创新监督方式,注重监督实效,认真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严格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开展业务情况:一、数据报送进一步规范。每月定期对接财政、发改、税务等部门,高效完成系统数据报送,为联网监督工作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撑,夯实全口径审查的基础。加强与部门的沟通协调,为委员会提供各类专项调研报告所需的数据资料,确保数据口径统一、真实准确。二、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持续修订完善现有的9项规章制度,新增了《咸阳市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发现问题反馈处理暂行办法》,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使用系统,按照业务范围、工作流程有序开展监督工作,确保了系统安全运行,不断增强联网监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三、功能模块进一步完备。严格按照《“十四五”人大预算联网系统建设和使用发展规划意见》的要求,始终把系统应用摆在重要位置,注重加强与省人大和兄弟地市人大的沟通交流,积极对接软件公司,持续优化系统设置,完善系统功能,充实模块内容,系统新收录了政策文件2000余份,数据报表5000余张,丰富了数据库内容,使得系统使用更加便捷、监督精细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四、工作成果进一步突显。推动智慧人大系统中预算联网模块与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的对接工作,实现在内网环境下跳转登录功能,既拓展了平台应用,又确保了数据传输与存储的安全性。今年中心先后接待了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乌兰察布市、海南省儋州市、咸阳市三原县、泾阳县等地人大财经(预工)委考察组,并就系统建设、数据收集、工作开展、预警反馈和问题整改落实的全过程闭环监督机制等内容进行座谈交流。五、专业水平进一步提升。多次组织集中学习《监督法》《预算法》《陕西省预算监督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中省有关文件精神和财经领域知识,着力增强工作人员的知识储备。积极参加省人大组织的全省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工作培训班和《深入推进新时代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工作》的视频讲座等,全面提升了工作人员的理论储备和专业技能,预算联网监督工作基础不断夯实。取得的社会或经济效益:一是充分利用查询、分析、预警等功能,采取“线上发现问题+线下处理问题”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围绕重点,关注热点,选准切入点,对系统数据进行综合梳理和分析,向显示为红色预警的部门发出监督预警提示函。共发出监督预警提示函12份,涉及资金7亿余元,均收到了详细的情况说明回复,进一步增强了预算执行监督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二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结合全市重点工作,加大对预算编制、转移支付情况和重大项目执行等方面进行专项监督,今年共向市委、市政府报送《咸阳市预算联网监督专报》4期。三是利用联网监督平台优势,配合财经(预工)委开展财政预决算审查监督工作,为开展202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等调研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存在问题:系统数据的准确性还不够;预警指标设置不够完善;监督队伍的专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整改措施:一是建立数据校验机制,利用数据清洗工具,定期清理无效和错误数据,优化数据质量。二是充分考虑资金使用的实际状况,灵活调整预警设定,定期评估预警指标,充分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开展智能化监督。三是开展有针对性的联网监督业务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持续规范系统数据报送。以横向联通为目标,逐步探索推进财政、发改等部门使用数据传输平台上传系统数据,为审查监督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数据支撑。明确各部门及系统用户在数据提供、传输、使用过程中的职责范围,确保数据流转过程中的安全性及数据的完整性。二、优化系统预警指标体系。优化预警指标体系设计,综合考虑项目建设进度、资金使用效益,资金不同体量、资金不同用途等多种指标,使预警指标更具针对性。探索建立预警指标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定期对指标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指标体系能够及时反映预算执行中的新问题。三、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加强人员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准确把握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重点和方向,提高审查监督能力。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吸收先进工作理念与方法,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切实增强预算审查监督质效。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