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咸阳市种子工作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发挥良种优势,服务农业生产。农作物品种审定试验管理,育成品种的繁育、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种子质量抽样检测,转基因安全检测,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救灾备荒种子贮备,种子信息工作,种子法规及惠农政策宣贯。 | |
住所 | 咸阳市沈兴南路5号 | |
法定代表人 | 任各 | |
开办资金 | 340.88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拨款 | |
举办单位 | 咸阳市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48.95万元 | 229.04万元 | |
网上名称 | 咸阳市种子工作站.公益 | 从业人数 1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业务情况(一)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有序推进。全市完成农作物种质资源送样465个,审核通过资源430份,国家审核确定资源样品306份,均已录入国家种质资源库保存保护,收录样品完成省级任务220份的139.5%。年内完成30份优异种质资源的田间展示评价,组织开展兴平小板椒和长武旱地小麦2份种质资源的开发应用研究。(二)种业创新攻关体系不断健全。聚焦种业创新攻关,优化种业体制机制,激发育种创新和应用创新动能,初步建立起了国省品种审定试验、优新品种筛选对比、骨干品种集中展示、优势品种百亩示范的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试验体系,全审年参试品种3545个次,建立各类试验点126个次,试验示范面积2.24万亩,全市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更趋科学,农作物品种区域布局更趋优化。年内通过省级审定玉米品种8个,完成杂交油菜登记品种5个;以西农511、伟隆169、西农226、西农100、铜麦6号、金麦一号、长航一号等为代表的小麦骨干品种,和以联创839、延科288、陕单650、裕丰303、瑞普909、ND367、宁玉688等为代表的玉米骨干品种规模化集约化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份额达到45%以上。(三)种业基地提升力度持续加大。积极实施《小麦良繁基地建设三年行动规划》,切实加大指导服务和政策扶持,2023-2024年度全市8个县市区共组织9家种业企业建立小良种繁育基地38580亩,涉及品种23个;组织2家种业企业建立伊犁酒泉玉米制种基地3955亩,涉及品种9个;组织3家种业企业建立榆林宁夏西甜瓜制种基地170亩,涉及品种7个,全市主要农作物种源自主可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四)种业企业扶优壮大实力显著增强。落实企业扶优政策,深化企业服务指导,助力种业企业规范健康发展,年内新增武功运丰、礼泉嘉禾、长武种业、泾阳农友新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C证企业4家,新增三原金种子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B证企业1家,全市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发展到14家,其中B证企业3家、C证企业5家、D证企业6家,全市农作物种子商业化育种、市场化经营进程进一步加快,育繁推一体化、大中小相适应、各具特色,布局合理的现代种业企业集群初具雏形。(五)种业市场净化规范健康发展。围绕农作物品种研发、种子繁育、市场经营等种业关键环节,积极推进种业市场净化行动。全市共完成农作物种子经营网上备案9204份,完成农作物种子质量抽检140余份,开展种子田间质量检验2.1万亩,完成农作物转基因安全检查1046份,完成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试验基地检查3万余亩,全市种子质量检验监测、生物安全监管、备种供种调度、五良协同应用的农业生产用种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年内完成了春夏播玉米良种供应480万公斤、秋播小麦良种供应4200万公斤,有力保障了全市农作物生产用种数量质量安全。二、取得的社会或经济效益一是种子质量监督监管得到有效保障;二是粮食生产用种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三是农民粮油生产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四是种子市场经济秩序得到有效保障;五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提升。三、存在问题一是自主突破性品种少。育种手段落后,育成国、省的农作物新品种少、推广面积小,市场占有率低,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导市场的硬核品种。二是种业企业实力弱。经营人才短缺,在科研育种、市场经营等方面缺乏稳定的后续人才保障;经营理念滞后,多为家族式传统企业,经营活力不足,创新动能不强,发展后劲不足;育种投资不足,在科研方面断层明显。三是试验示范基地少。目前仅有泾阳、三原、乾县和长武四个省级试验站,其余县市无固定标准试验基地,不利于试验地力均衡培养,实验数据稳定性不强,试验示范效果不突出。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促进应用开发专题研究。积极争取资金,充分整合资源,建立健全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推动建立农业种质资源共享利用平台,为新品种选育、科学研究、政府决策、人才培养和农业生产提供公益性服务。发挥各地种质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优异种质资源田间展示和应用开发专题研究。(二)培育壮大现代种业企业,提升种业创新发展动能。外抓招商引资,内强培育壮大,引入优质资源,聚集创新要素,促进资源优化整合,推进资产并购重组,建设扎根本土化的大型种业企业。鼓励科研机构参与,促使新建企业成为具有自立知识产权、综合性和专业化水平较高的龙头企业,带领发展形成区域布局合理,科企联合协作,大中小各具特色、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种业的企业集群,推动种子产业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做优做强小麦良繁基地,增强核心种源自主可控能力。积极推动实施种业良繁基地建设三年规划,围绕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任务要求,优化规划,集中连片确定实施区域;充分对接,积极有效落实制种企业;会商研判,精准落实制种田块和品种;加强技术指导,保障种子田生产质量和效益。2025年计划建立小麦良繁面积7万亩。推进品种试验创新攻关,加快种业成果转化应用。紧紧围绕育好种、引好种、选好种主责主业,坚决守好品种试验示范主阵地。积极争取各级支持,强化试验站点规范化建设;依据生态区域特点,科学制定试验方案;突出结果应用导向,规范开展试验示范;健全展示评价试验体系,强化试验示范结果运用,为优良品种推广和品种梯队建设提供科学有力支撑。深化种业市场净化行动,保障种业良性健康发展。围绕农作物育种、制种、经营等环节,组织开展品种研发选育、品种审定试验、品种展示评价基地检查;组织开展种子田间生产、种子入库包装和种子市场销售的监督检查和检验检测;组织做好春夏播及秋播备种供种市场调度和余缺调剂,保障农作物品种选育推广科学规范和生物安全,保障种子生产经营质量安全和数量安全。强化基层种子机构建设,提升种业服务能力水平。配合推进机构改革,强化种子机构职责,理顺种子管理职能,保障市县两级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被省种子工作总站评为全省种子工作先进单位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