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杨凌示范区> 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

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07 14:57
单位名称 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集聚和集成农业科技成果和农业技术;开展农业科技展览展示、咨询、培训、推广工作;建立农资、农技、农产品三位一体农业技术转移模式;建立农业企业孵化、科研开发、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承担农业科技成果评估、托管、高新技术认证等工作。
住所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神龙路16号农创成果汇
法定代表人 宋宇
开办资金 1000万元
经济来源 自收自支
举办单位 杨凌示范区科技创新和转化推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9.27万元 9.8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能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示范区科技局的带领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标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具体如下: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扎实推动种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一是多方汇聚品种交易资源。依托国家农作物品种试验站、省种子管理总站,持续收集整理国试、省试、区试品种参试和审定信息;积极对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等区内高校、科研院所和省内外农科院、地市种子管理站和种子企业,掌握品种供求信息,做好供需对接。二是全力推动新品种转化交易。发挥品种权交易中心国家级成果转化平台功能,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通过新品种挂牌、展示、观摩、代理保护等方式,全年完成植物品种权交易36个,交易金额1882万元;累计已完成品种权交易387个,交易总金额2.81亿元。全年代理植物新品种保护36项,其中8个品种被农业部授予品种权证书。(二)持续搭建新品种展示交易平台。一是联合承办了第六届全国(杨凌)油菜科技大会,组织了专家报告、战略合作和品种权交易集中签约、科研成果推介路演和企业展演、油菜学术研讨以及杨凌、汉中两地油菜新品种现场观摩等活动,来自全国157个油菜新品种在杨凌基地集中展示、140个在汉中基地集中展示,并通过媒体直播平台向全国同步展示,有力地促进了油菜产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二是配合种业创新中心举办了第31届农高会旱区种业创新发展交流对接活动,邀请国内10多位知名专家,围绕小麦种质创新、小孢子育种技术、表型组学技术研究及应用、微生物工程菌株构建和基因编辑工具创新等前沿技术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促成12个新品种在会上集中交易签约,加速了杨凌良种转化推广。(三)推动党风廉政教育常态化。一是强化党纪学习教育。组织中心党员参加科技局理论集中学习20次,专题研讨3次,参加警示教育学习5次,参加杨凌监狱警示教育活动1次。二是严抓意识形态教育管理。组织中心党员强化进一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严格落实意识形态教育,坚决树立正气,抵制社会不良思潮侵袭,保持了中心和谐稳定的工作局面。二、取得社会、经济效益通过网站挂牌、品种推介、展示、观摩和新品种保护等多种方式,全年完成植物品种权交易36个,交易金额1882万元;累计已完成品种权交易387个,交易总金额2.81亿元;由中心推动和联办的油菜科技大会、小麦、玉米新品种观摩会的影响力持续扩大,对推动高校、科研院所、育种企业种业科研成果迅速市场化并产生经济效益搭建了有效的成果转化平台,为加快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一些杨凌育成并成功转化的优势小麦、玉米、油菜等新品种已持续在黄淮地区以及全国各地扩种推广,促进了当地粮食作物的增产增效,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杨凌力量;由中心代理的植物新品种保护业务越来越被育种企业、育种专家认可,年办理数量36项,其中8个品种被农业部授予品种权证书,且呈逐年上升态势,已成为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作物品种审定服务的重要窗口。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是技术与需求对接精准度欠佳。中心在把握技术供需关系上存在偏差。对市场动态跟踪不够紧密,未能精准捕捉农户与企业不断变化的实际需求。在引进和推广科技成果时,部分技术与当地农业生产条件、产业结构适配性欠佳。整改措施:与各地农业部门、行业协会建立长期沟通机制,及时获取产业动态与技术需求信息。同时,在引进和推广科技成果前,进行小规模本地化试验,确保技术的适用性。二是专业人才短缺难题。中心面临专业人才短缺困境。既懂农业技术又熟悉市场运作、技术转移流程的复合型人才稀缺,导致在成果筛选、市场推广环节难以有效开展工作。整改措施:中心将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计划,提供良好的薪资待遇与发展空间,吸引相关专业人才加入。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人才联合培养项目,为中心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同时,加强内部培训,定期组织业务交流活动,提升现有人员的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四、下一步工作计划2025年度,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将坚持以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核心任务,以深化产学研合作、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为突破口,致力于打造集技术集成、成果展示、交易服务、应用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转化平台。实现农业技术共享、资源互补,力争成为开展国际农业科技交流的总窗口。(一)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组建由农业专家、行业学者、企业代表等构成的项目评估委员会,制定科学、严格的项目筛选标准。重点关注生物农业、智慧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的技术成果,确保入选项目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市场潜力与应用价值。对确定转化的项目,提供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全链条服务。协调科研团队与企业开展合作研发,优化技术工艺,提高成果的成熟度与稳定性。协助企业进行项目申报、融资对接,争取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建立项目定期跟踪机制,及时解决转化过程中遇到的技术、资金、市场等问题,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实施。(二)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巩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本地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基础,进一步拓展与国内外知名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2025年,计划与不少于10家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开展前沿技术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共同承担国家及地方重大科研项目。开展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一批产学研合作的样板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扩大中心影响力与辐射范围承办2-3场具有影响力的农业科技交流活动,如国际农业技术转移大会等,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企业者参会,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及技术合作,同时,常态化开展“农业技术万里行”活动,深入全国农业产区,举办技术培训、成果对接会等,扩大杨凌农业技术的辐射范围。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