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勉县>
勉县图书馆
勉县图书馆
发布时间:
2025-03-07 09:54
单位名称
勉县图书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保存借阅图书资料,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收集、整理、保存、借阅图书资料。
住所
勉县人民路
法定代表人
房红梅
开办资金
319.3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事业拨款
举办单位
勉县文化和旅游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28.91万元
411.21万元
网上名称
无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免费开放:2024年内到馆读者达19.2万人次,图书外借近12.51万册次。预约读者借书1125人次,借阅文献1456册;古籍和地方文献查询读者120余人,查询文献140余册;线上线下展览95场次;举办讲座22次,服务5900余人次。(二)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为进一步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进一步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工作,2024年内建设县总工会、县中心敬老院、新华书店分馆图书分馆,配送书籍1200册,安装图书管理系统,培训图书管理人员使用借阅系统、办理读者证进一步加强了县域内图书分馆建设。(三)阅读推广:1.线上线下联动,开展各类展览、讲座活动,吸引读者参与其中。通过线上线下平台举办了传统节日展、优秀传统文化展、科普展、文化惠民展等图文展,在引领传承中华文化、传播知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以“4·23”世界读书日、第十届陕西省阅读文化节为主线,开展各类读书活动,引领阅读新风尚。“世界读书日”期间举行了听省图老师讲故事、趣味猜诗等活动;第十一届陕西省阅读文化节期间举行了文津经典诵读展览、“石渠书榜”、勉图讲堂等系列活动。2.创新全民阅读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能。聘请馆阅读推广人,发挥阅读引领作用。为实现全民阅读“抓小众、带大众”的思路,我馆在社会方面聘请专业过硬、热爱阅读推广的阅读爱好者担任阅读推广人,并颁发聘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合力,提高我馆的阅读推广效能,发挥了阅读推广人的阅读引领作用。(四)古籍保护:为贯彻落实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开展古籍保护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我馆认真对照检查短板,继续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向县财政申请专项资金改善了古籍存藏条件。聘请专业人士对现存古籍整理,编辑《勉县图书馆古籍提要》,其次积极对接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该书稿,作为彰显勉县文化软实力和对外宣传的载体,使其受益于更广泛的大众读者。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1.参加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叫醒图书馆里的宝贝”全省图书馆馆藏古籍及珍品短视频征集活动,我馆投稿参赛作品《忠武祠墓志》短视频,荣获作品二等奖和网络人气奖。2.2024年4月24日,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培训班暨2024年陕西省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工作会议宣布我馆荣获2023年度联盟阅读推广先进单位,馆长房红梅荣获全省公共图书馆联盟工作先进个人。3.参加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三秦最美领读人”“跟着诗词游三秦”等阅读推广活动。其中由我馆推荐的选手邓浩然获得第四季“三秦最美领读人”——“我的读书故事”分享大赛一等奖。4.我馆创立的“我们的童年梦·柚子老师故事屋”,发挥了阅读品牌的导向作用。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不仅传承了中华文化,陶冶性情品德,还促进了孩子形成健康的人生观,打造书香童年,为学生成长奠定基础,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5.通过开展各类阅读竞赛活动,提高了读者们阅读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全民阅读氛围,对于建设书香勉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6.古籍具有不可再生性,加强对珍贵古籍的保护,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三、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服务效能方面。阅读推广活动数量多,但是鲜少集中主题,导致阅读品牌及创新项目数量少;忽略了特殊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在外务工人员的服务。2.业务建设方面。我馆的报纸期刊及图书交接上架非常及时,但缺少相应的记录文本;每年阅读推广场次较多,培训、讲座数量有待增加。(二)改进措施:1.创建高质量阅读品牌活动;针对特殊群体推出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2.将责任落实到各个服务窗口,每日上架报纸或图书后及时登记造册;每年面向乡镇分馆开展业务培训活动及讲座不少于12场。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进一步做好免费开放工作,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加强工作人员岗位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服务效能。2.坚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在全县范围内深入推进阅读推广工作,确保阅读推广活动广泛覆盖,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和高涨热情。3.加强业务辅导,为全县人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整合全县198个村(社区)农家书屋资源,推进基础设施标准化、文化资源共享化、服务系统网络化、管理运行一体化,从而使广大群众享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更加丰富、途径更加便捷、质量显著提升、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4.注重4·23世界读书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陕西省阅读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日的活动策划、实施和媒体宣传效应。5.将古籍善本尽快上网,实现数字化资源共享。使传世稀少的刊本、钞本和孤本通过影印、点校、数字化等形式,得以露出“庐山真面目”,使中华文脉得以传承,实现嘉惠当代、泽被千秋。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