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市职业病防治院(铜川市工矿企业卫生监测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为职工身体健康提供职业病防治保障。内科、普通外科、妇科、儿科、精神科、职业病科、临终关怀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中医科的诊疗与护理尘肺病诊断;粉尘作业工人职业性健康检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 | |
住所 | 铜川市王益区青年路 | |
法定代表人 | 胡贵仲 | |
开办资金 | 5413.45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差额预算管理) | |
举办单位 | 铜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877.99万元 | 2674.99万元 | |
网上名称 | 铜川市职业病防治院.公益 | 从业人数 12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主要业务开展情况(一)职业健康工作成效显著1.第22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系列活动有序开展。深入开展职业健康技术指导、职业健康知识讲堂和职业病防护宣传等“线上+线下”宣传活动11次,印发宣传资料2100余份,发放防护用品100余份。2.高质量完成职业健康检查工作。一是完成职业健康检查11314人,网络直报率为100%,出具职业健康检查总结报告85份,发现职业禁忌证116人。二是新诊断职业病13人。3.全省尘肺病康复站内涵建设持续提高。一是7个地市55家尘肺病康复站覆盖尘肺病患者10182人,建档率99%;评估率90%;康复参与率98%,患者满意率96%,达到预期效果。二是举办尘肺病康复站业务培训班1期,培训业务骨干163人,业务能力考核合格率99%,提升了我省尘肺病康复服务能力。三是对22家尘肺病康复站运行管理工作进行现场督导,在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上不断探索医康融合,为尘肺病患者打通“呼吸”通道。4.职业病诊断机构质量考核与职业病诊断医师培训顺利完成。一是对我省16家职业病诊断机构通过听取报告、资料审核、实操演示、理论评估、诊断质量复核、专家考核评议等方式进行了考核和评估,考核合格率为100%。二是完成陕西省职业病诊断及鉴定人才能力提升培训100余人次,提高了全省职业病诊断及鉴定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三是对72名诊疗康复人员进行理论和实操培训,为职业病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5.中小微企业职业健康帮扶示范活动卓有成效。一是对全省120家中小微企业231名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培训。二是探索形成“四化”工作法和“5+N”帮扶新模式。完成135家企业现场帮扶。为中小微企业配发放宣传展板100余个、警示标识3300余个、档案盒810个、帮助企业管理档案135套,达到职业健康培训全员化,职业健康管理标准化,职业健康检查、危害因素评价和个体防护有序化,档案管理规范化,其先进经验和做法被《健康报》刊登介绍。6.职业健康“两项评选”活动扎实开展。报送图文、视频作品共3件,分别荣获省级二、三等奖及优秀奖,我院荣获优秀组织单位,段琳同志获“职业健康达人”荣誉称号。(二)医疗质量全面提升。一是病案3日归档率100%,2日归档率>91%,病案甲级率>98%,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降至26.94DDDS。49项临床检验项目通过省级互认,提升了诊疗效率,降低了患者的负担。医院推出“一号管三天”便民举措,为患者提供了科学、高效的医疗服务。二是选送65名骨干人员前往省内外知名医院进修学习,3名专科护士获得省级资格证书。举办学习成果交流会,邀请省、市级专家来院查房、业务指导。三是严格落实医疗18项核心制度,开展住院患者各类风险评估3800余人次,排查发现护理高风险因素37个,反馈护理不良事件21例。四是开展血清淀粉样蛋白的定量检测等新技术4项,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新开设外科门诊,填补了医院外科业务的空白。(三)以信息化推动管理科学化。投资360万余元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一是上线合理用药系统,推动药品合理使用。二是完成了药品溯源模块的更新上线工作。三是建设完成了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系统,改善患者就诊体验。四是完成了电子病历质控模块、首页质控模块和电子处方流转接口的上线工作,为病历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五是完成了公卫系统和职业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了体检数据采集效率,实现了与居民健康平台互联互通。六是完成了LIS及PACS的系统建设,全院的检查检验结果信息共享。七是通过省市级电子病历应用水平三级审核。(四)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扎实推进。一是中西医融合成效显著。开展推拿、针刺、艾灸、磁热、红外线、中频等治疗,服务患者3800余人次,广受患者好评。二是加强中医人才培养。通过“师带徒”方式培养中医人才5人,向省内外知名医院派遣15名中医药人员进修学习。三是大力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多索茶碱注射液联合耳穴贴敷治疗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气喘”、《耳穴贴敷疗法结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已开展临床应用。《督灸疗法治疗虚寒型腰痛》《穴位埋针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已常规开展,分别治疗患者200余人次和800余人次。(五)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一是投资45万余元购置了新的医疗设备。二是投资8万余元,开展医院安全监控体系升级、消防设施维保、义务消防员培训及安全隐患整改,推动了更高水平平安医院建设。三是投资5万余元,改造接种室、急救室、影像科和中医专家诊室。投资2万余元更换分类垃圾桶,维修翻新院内凉亭,更换体育器材。在院内安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4个,安装移动充电宝2套,营造了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二、取得的主要经济社会效益2024年,我院共接诊患者20355人次,同比增长7.78%。出院人数1318人,同比增长9.38%。平均住院日11.95天,与去年基本持平。总收入1661.38万元。全院未发生安全事故,患者满意度98.3%。三、存在的问题一是就诊患者逐渐减少,医保政策越收越紧,财政支持力度有限,医院经营十分困难。二是医疗服务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三是老年公寓基础设施落后,收费水平较低,安全风险较大。四是职业健康服务能力与省卫健委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五是医防协同、医康养深度融合和公共卫生工作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四、改进措施一是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扩大服务范围。持续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提升活动,加强人才培养的精准力度,锻长板补短板,改善患者就诊体验。二是提升医养结合服务内涵,强化医疗在康养中的显著优势,促进医康养协同发展。三是提高职业健康服务能力,拓展服务项目,主动上门服务,创新工作方式,发挥社区公共卫生的优势,与医疗、康养统筹推进。五、2025年工作计划1.全面提升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能力。持续提升55个尘肺病康复站内涵建设,新建2个尘肺病康复站,加强16家职业病诊断机构质量控制工作,落实职业健康人才培养,加大职业病目录新增的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等2个类别的临床症状创新研究和治疗,提升中小微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水平。2.持续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和水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服务理念,全面提升医疗护理质量,病案三日归档率100%,甲级率≥98.5%,电子病历水平达到四级,加强处方点评,提升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全院开展新技术新业务3项。持续优化诊疗流程,加强医患沟通。3.注重人才培养。完善薪酬制度,深化同工同酬工资绩效改革,落实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围绕岗位与人才发展需求,引进急需人才,选送重点岗位医护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构建坚实的人才梯队。4.强化医院精细化管理。全面加强医院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实施“三强化”“三提升”策略,充分发挥总会计师职能,进一步落实全面预算、全成本核算和收支分析管理,强化目标任务质量考核,推进医院运营管理提质增效。5.加强医康养协同发展。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加大信息化支撑力度,积极探索“互联网+”服务,增设专职医师开展医康养融合服务,提升老人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号:74501137X61020211H113有效期限:2020年9月27日至2035年9月26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