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靖边县> 靖边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靖边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5-03-06 14:07
单位名称 靖边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开发区发展提供服务。开发区运行管理和发展规划;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商务流通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住所 靖边县杨桥畔镇沙石峁村
法定代表人 郑晓东
开办资金 500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靖边县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226.49万元 3050.69万元
网上名称 靖边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公益 从业人数  6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业务情况(一)招商引资工作开展情况1.聚焦产业强根基,精准发力“链”发展。紧扣高端能源化工、聚烯烃下游和商贸物流产业,全力在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策划开展自主招商活动两次,在中原地区开展塑料制品(装备制造)产业项目招商引资活动,赴广东、浙江、河南等地开展玩具产业招商引资考察;累计考察调研行业协会、产业园区及企业二十多家,先后组团参加煤博会、进博会、丝博会等大型国际国内博览会3次。截止10月底,完成推动项目签约8个,引资111.5亿元,签约协议项目6个,引资60.02亿元。2.拓展外向新路径,奋力实现“新突破”。积极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国际市场,在开放合作中取得新突破。一是全力推动铁路类海关作业场所的申报设立,通过与省市海关、商务部门对接协调,有望于明年批复并启动建设。二是保障中欧(榆西欧)班列常态稳定发行,并于今年4月开启了中欧班列(俄罗斯)回程分拨业务。三是榆能化与美利肯合资组建的榆美新材料公司YM40UC超高透明聚丙烯产品6月份举行出口仪式,标志着榆能化聚烯烃产品正式迈向海外市场,打开了外向通道。(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2024年区内推进省级重点项目2个、市级重点项目5个,总投资57.91亿元,年度投资17亿元。截止10月底累计完成投资14.21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83.58%,预计全年完成投资17亿元。经开区将重点项目纳入全县重大项目审批专班“绿色通道”,采取部门联动、帮办代办的模式,充分运用承诺、容缺等审批方式提升效率、缩减时间、降低费用,做到“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通过持续优化和创新项目推进程序,区内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三)产业发展情况着重围绕头部企业,打造产业生态。依托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90万吨/年聚烯烃特色产业,发展以高端聚烯烃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聚集区,目前园区主导产业产值占比达到90%以上,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园区产业链重点企业,已开发聚烯烃产品牌号94个,相关产品广泛应用于注塑、拉丝、管材、纤维等领域,基本实现各类终端应用领域全覆盖,多种产品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产业链条延伸空间广阔。(四)对外开放工作进展充分依托靖边的资源、区位、交通优势,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推动“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变,提升经济活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五)营商环境工作进展情况经开区致力于优化审批服务,厚植营商环境“软实力”。按照“划分网格、部室管理、责任到人、精细服务”的原则,不断健全“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工作机制,将全区划分为“一网四片区十一个网格”,每个企业、项目派驻1名网格员,实现人员到一线,工作沉下去,管理无死角,服务全覆盖。盯紧关键问题、关键环节,提前介入,主动问需,帮助企业全力将“卡脖子”事项解决在前端。(六)“干部作风提升年”经验做法经开区管委会始终将提升干部作风能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抓紧抓实。多措并举提能力。根据行业特点和工作需要,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针对性制定了党员干部学习培训计划,采取“理论+业务+培训+实践”的模式,不断提升党员干部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七)促进县域经济、民营经济、数字经济情况经开区作为县域工业的主要承载区和聚集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强引擎”的作用更加突出。用全县1.4%的土地面积,贡献全县近三成的固投和财政收入,工业产值占全县的45%以上。截至2024年10月底,靖边经开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9.8亿元,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07.64亿元,实现利润总和80多亿元,实际缴纳各类税费突破180亿元,其中为靖边县地方财政贡献50多亿元,带动就业2万多人次。(八)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强化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一是全面完善《靖边经济技术开发区能源化工园总体规划》《靖边经济技术开发区能源化工产业规划》等各项规划。二是坚持铁腕治污攻坚行动。加大园区大气、水、固体废物污染等问题的巡查监管力度,建立生活源管控清单、工业污染管控清单、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重点任务清单。二、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社会效益:2024年经开区带动地方就业人数2800余人,年末经开区从业人员达到2400人。(二)经济效益:截止10月底,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77亿元,预计年底可完成210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0.22亿元,预计年底可完成0.24亿元;实际使用省际资金25.4亿元,预计年底实际使用3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8亿元,预计年底可完成31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450万元,完成税收收入21亿元,预计年度完成税收收入25亿元。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是化工产品市场疲软,聚烯烃产品价格持续在低位运行,加之榆能化公司大检修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工业产值有所下滑,稳增长压力较大。二是资金投入不足。经开区基础和配套设施需求量大、面广,但投资渠道较为单一,大多为各级财政资金,但我县财政刚性支出大,经济困难,用于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资金十分紧缺,导致一些制约项目落地的基础设施项目不能尽快实施。三是用地指标受限。经开区共纳入城镇开发边界17.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近15平方公里,认定化工园区面积仅10.91平方公里,基本处于现状建成区内,剩余可利用化工项目用地面积很小,按照化工项目落地有关规定,未经认定的区域不能承载化工项目,严重影响了园区发展和项目落地。四是工业用水吃紧。随着煤制清洁燃料示范基地项目、信发2x660MW发电机组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即将落地建设,区内工业用水问题迫在眉睫,需加快推动王圪堵引水工程及煤矿疏干水工程建设。五是体制机制不健全。经开区入区企业体量较大,从业人员较多,人口流动频繁,综合管理执法、社会治理等任务艰巨,但由于管委会为事业单位,不具有管理执法权限,县级管理权限基本未下放,导致工作开展困难。下一步工作计划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经开区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的关键之年,经开区总体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县各级重大决策部署,加快推动“1365”发展战略在经开区落地见效,做好“载体建设、项目招引、改革创新”三项重点工作,奋力谱写新时代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全年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亿元,实现产值240亿元,上缴税金27亿元;引进合同项目5个,引资额10亿元,签订协议项目5个,概算投资18亿元。同时我们要紧扣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一区多园”建设这件大事。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快推动扩区认定稳步推进基础建设高效推进项目建设精准抓好招商引资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