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礼泉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双方合法权益。业务范围:负责受理申请案件的立案和案件调查,调解工作;负责争议案件的审理、裁决和文书送达工作。 | |
住所 | 礼泉县规划九路 | |
法定代表人 | 张帅 | |
开办资金 | 17.7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礼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4.45万元 | 12.04万元 | |
网上名称 | 礼泉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公益 | 从业人数 2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的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以来,县仲裁院在人社局党委的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紧紧围绕劳动权益保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准司法仲裁职能和劳动监察行政执法职能,积极开展各项劳动维权工作:2024年工作总结(一)业务工作:2024年6月份,按照机构改革要求,撤销县劳动监察大队,执法职能回归局机关,人员分流至仲裁院。鉴于人员、编制等各方面因素,劳动监察职能仍由原劳动监察工作人员承担。一年来,我们始终把政治业务学习放在重要位置,不断完善学习制度,坚持每周一次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同志们的思想和业务素质,为切实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奠定理论基础。我们加强企业用工指导。积极开展“人社工作进园区”和仲裁院联系服务企业活动,先后组织深入432家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各类用人单位,指导用人单位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落实劳动用工、社会保险等劳动制度深入9家用人单位开展“仲裁员一对一志愿服务”,为企业提供便捷的仲裁服务,助力企业发展。通过开展书面审查工作和发布《暑期用工提示函》《夏季用工防暑降温提示函》和《关于进一步规范职业中介、劳务派遣经营行为的通告》等文件,指导用人单位依法规范用工。通过开展治理欠薪冬季行动,全力推进化解全县建设项目特别是政府、国企项目欠薪问题。2024年,通过全国欠薪线索反映平台、陕西省农民工工资预警平台、便民服务热线、信访、舆情等途径共接收欠薪线索957条。通过核查、甄别,查实存在欠薪的问题共236个,涉及欠薪的企业(项目)198个,通过协调、责令支付等方式,共追回劳动报酬518.4万元,涉及劳动者467人。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100%,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98%以上。共办结劳动争议案件50件,其中调解14件,调解成功率100%,撤诉10件,裁决26件,法定期限办结率100%。二、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在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制度落实等方面存在工作不到位、不细致、不全面、不深入的问题;仲裁法律宣传力度不够,仲裁服务的范围需进一步扩大;二是仲裁工作的质量需进一步加强,仲裁服务的方式需进一步改进;三是仲裁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需进一步提高,专职仲裁人员不足。原因:深入基层宣传力度小,为民普法强度不大;倾听劳动者诉求不够耐心,没有给来访人员营造舒心的仲裁环境;由于近年来疫情影响,仲裁员培训力度不够,只能通过自身学习,与兄弟单位交流少。三、2025年主要工作目标:2025年,县仲裁院将从以下6个方面着手,扎实开展好各项工作。一是抓好业务学习。目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和执法工作都要求工作人员具备完善的法律知识储备,特别是仲裁工作更要掌握一系列劳动法和民法法律知识。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升,鼓励在编人员积极考取法律职业资格证,鼓励其他人员进一步提升书记员、劳动监察协管员等岗位工作能力。二是落实工作机制。按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规定,落实仲裁委员会全体会议制度和仲裁院对仲裁委员会报告工作制度,落实仲裁委员会聘任专兼职仲裁员等工作职责。进一步提升仲裁委员会全体成员单位对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责任意识。三是做实基层调解。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做实镇(街道)12个调解中心和25机关事业单位、21个企业调解委员会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调解组织源头预防和超前化解劳动争议的作用。做实“法院+仲裁”“司法+仲裁”“工会+仲裁”等多样化诉调对接工作。积极推广“互联网+调解”平台,及时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四是强化指导服务。通过法律法规宣传、日常巡视检查、专项检查、劳动用工备案、书面审查等工作,指导企业从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保、休息休假、工资福利等各方面,不断完善劳动用工手续,引导企业依法用工,不断提升用工管理水平,切实发挥企业依法用工的正面引领作用。五是夯实治理欠薪。进一步完善根治欠薪工作长效机制,积极发挥治理欠薪综合协调作用和劳动监察执法与部门协作治欠作用。健全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与公安机关和法院、检察院的工作衔接机制,有效推动人社领域犯罪案件及时进入司法程序,坚决克服有案不移、有案难移现象。六是落实机改要求。劳动监察大队撤销后,按照要求,要进一步理顺行政执法和权益保障职能。参照兄弟县区,积极争取设立劳动权益保障机构,或与仲裁院合署办公,或在仲裁院加挂牌子。从而避免机构主体和执法人员主体资格方面违法行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在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制度落实等方面存在工作不到位、不细致、不全面、不深入的问题;仲裁法律宣传力度不够,仲裁服务的范围需进一步扩大;二是仲裁工作的质量需进一步加强,仲裁服务的方式需进一步改进;三是仲裁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需进一步提高,专职仲裁人员不足。五、2025年主要工作目标计划及重点工作主要工作目标:2025年,县仲裁院将从以下6个方面着手,扎实开展好各项工作。一是抓好业务学习。目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和执法工作都要求工作人员具备完善的法律知识储备,特别是仲裁工作更要掌握一系列劳动法和民法法律知识。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升,鼓励在编人员积极考取法律职业资格证,鼓励其他人员进一步提升书记员、劳动监察协管员等岗位工作能力。二是落实工作机制。按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规定,落实仲裁委员会全体会议制度和仲裁院对仲裁委员会报告工作制度,落实仲裁委员会聘任专兼职仲裁员等工作职责。进一步提升仲裁委员会全体成员单位对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责任意识。三是做实基层调解。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做实镇(街道)12个调解中心和25机关事业单位、21个企业调解委员会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调解组织源头预防和超前化解劳动争议的作用。做实“法院+仲裁”“司法+仲裁”“工会+仲裁”等多样化诉调对接工作。积极推广“互联网+调解”平台,及时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四是强化指导服务。通过法律法规宣传、日常巡视检查、专项检查、劳动用工备案、书面审查等工作,指导企业从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保、休息休假、工资福利等各方面,不断完善劳动用工手续,引导企业依法用工,不断提升用工管理水平,切实发挥企业依法用工的正面引领作用。五是夯实治理欠薪。进一步完善根治欠薪工作长效机制,积极发挥治理欠薪综合协调作用和劳动监察执法与部门协作治欠作用。健全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与公安机关和法院、检察院的工作衔接机制,有效推动人社领域犯罪案件及时进入司法程序,坚决克服有案不移、有案难移现象。六是落实机改要求。劳动监察大队撤销后,按照要求,要进一步理顺行政执法和权益保障职能。参照兄弟县区,积极争取设立劳动权益保障机构,或与仲裁院合署办公,或在仲裁院加挂牌子。从而避免机构主体和执法人员主体资格方面违法行为。重点工作:一是抓好业务学习;二是落实工作机制;三是做实基层调解;四是强化指导服务;五是夯实治理欠薪;六是落实机改要求。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