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发挥技术优势,锚定春管发力。深入九镇一办开展麦油春季田间管理工作,共开展技术培训会15场次,培训人数500人次,发放技术明白纸800余份,媒体宣传6期。指导群众镇压面积8.1万亩、趁墒追肥面积7.5万亩,冬春灌面积6.8万亩,耙耱面积6.6万亩。(二)秋播工作有序开展。今年我县实行整县推进,通过行政推动、示范带动、技术拉动的方式,干、技、群齐上阵。农技中心抽调多名技术人员分为5个组分别包联镇办,入村、入田、入户,指导小麦宽幅沟播技术,建好高标准的小麦示范田,通过小麦“3335”宽幅沟播集成技术模式,把我县粮食规模化种植落到实处。技术上采用“五统一”的组织方式:统一良种、统一施肥、统一宽幅沟播、统一机械化、统一田间管理。(三)小麦“一喷三防”和玉米“一喷多促”工作卓有成效。今年玉米、小麦举办现场等技术培训60多场次,培训人数5000余人,发放技术明白纸17500份,彩色挂图6000份,示范统防2万亩,做到技术培训到村庄,示范服务到田间,科学用药到作物,引导全县小麦玉米病虫防治达到全覆盖。挽回粮食损失1.86万吨,平均亩增产30.5公斤。实现了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的经济目标。(四)植物检疫工作规范实施。苹果蠹蛾疫情监测防控事关重大,省市县多次督导指导。我们扎实开展苹果蠹蛾疫情监测防控,及时督促果汁厂整改落实。布置诱捕器30组共90个,喷药消杀110亩,火烧死角消杀3000平方米,在果品加工期24小时驻厂监管1115车,35025吨;督促每周进行监测及喷药消杀水印照片留档保存,定期培训司机和合同户,按时上报果汁厂调度情况及苹果蠹蛾疫情监测周报表。(五)农药减量工作效果明显。在全县范围内对小麦、玉米、苹果90户农药用量进行调查,今年我县农药纯药用量59.34吨,比去年少0.27吨,其中有机磷比2023年少1.76吨。(六)农作物病虫测报准确,防控及时。做好日常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今年在赵庄杨家陇新建智能监测点,完成了全县病虫害监测网点的优化布局,提高了病虫害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坚持重大病虫疫情专家会商制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和手机短信、微信等平台,及时发布预警预报信息,畅通专业防治组织和农业生产者能在24小时内接收预警预报和科学防控信息渠道。汇总调查数据并结合历史资料,长期预报准确率达80%以上,病虫短期预报准确率90%以上,全年发布“病虫信息”16期,制作技术短视频21个,在陕西植保专栏发布技术信息和宣传49篇,填报各类报表320余份,完成各项工作总结14份,为大田作物病虫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七)化肥减量增效工作。以化肥减量增效工作为基础,建设15个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百亩示范田,示范面积0.158万亩,通过不断优化使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推动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开展。开展4个新型肥料利用率试验和新型肥料示范,通过科学配比肥料配方,测算肥料利用率,为科学施肥打好基础。通过对全县110户农户进行施肥量调查,掌握农户施肥习惯,为进一步减少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打好基础。在全县各行政村张贴主要农作物施肥指导意见,指导全县粮食、果树种植户科学施肥。(八)集成技术开展工作。在全国农技中心的指导下,在赵庄镇杨家陇村建设澄城县玉米“5335”超深松分层施肥节水增效技术模式千亩示范田,开展北方旱地玉米深松一次分层施肥+生物菌剂拌种示范,玉米超深松分层施肥不同深松深度试验,北方旱地玉米深松一次分层施肥+保水剂+长效肥试验等,集成展示玉米“5335”超深松分层施肥节水增效技术模式,为进一步优化推广“5335”技术打好基础。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示范推广小麦宽幅沟播“3335”技术,玉米“5335”超深松分层施肥节水增效技术,被全国农技中心确定为2024—2025年国家农业技术集成创新模式,澄城作为陕西省唯一代表进行交流发言。(二)今天夏收和秋收期间渭南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并邀请相关专家,对示范田进行实收测产,示范田玉米采用“5335”播种技术,种植品种登海618,专家组实测平均亩产801.1公斤。同田块采用小麦宽幅沟播“3335”技术,种植渭麦9号,实收平均亩产553.9公斤,麦玉两料亩产突破1355公斤,实现了“吨粮田”,亩均纯利润997.03元,为我县粮食高质量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三)玉米“5335”栽培技术规程被列为陕西省地方标准,“耐密丰产玉米新品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和“渭麦9号旱地小麦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分别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评为“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由于单位经费紧张,监测设备较为老旧,导致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相关普查、土壤检测、病虫害监测等工作难以有效实施和开展。2.近几年单位没有新进人员,年龄老化严重,面临青黄不接的状态。(二)改进措施:1.争取上级项目扶持资金,统筹安排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确保试验示范顺利进行。2.加强技术人员能力提升和人才引进,提升单位技术人员素质。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以粮食增产为目标,积极应对各类自然灾害,持续抓好我县粮食生产指导工作,为全年粮食安全生产奠定良好基础。二是紧紧围绕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新理念,继续抓好以玉米、小麦病虫为主的病虫监测预警工作。三是继续做好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督促对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成果的汇总和上报,为县级土壤基础数据提供可靠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