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南郑区> 汉中市南郑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汉中市南郑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05 14:47
单位名称 汉中市南郑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全区退役军人做好服务工作。主要承担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扶持、优抚帮扶、走访慰问、信访接待、权益保障等事务性工作。
住所 汉中市南郑区大河坎镇渔营路188号
法定代表人 蔡勇
开办资金 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预算
举办单位 汉中市南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万元 2.6万元
网上名称 汉中市南郑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没有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的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1.服务保障与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一是开展慰问走访工作,慰问走访困难退役军人、抗战老兵和走访看望边海防家属,为在部队立功受奖人员发放慰问金。争取省、市、区“关爱基金”,为退役军人发放提供生活就医帮扶,通过上述走访帮扶活动的开展,强化了与退役军人的常态化联系。二是开展业务培训,覆盖300余名基层服务站工作人员,提升服务能力。通过“兵支书”引领志愿服务,带动退役军人参与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2.就业创业支持。开展全区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与专场招聘会,推动高质量就业。先后举办春秋两季招聘会,提供1500个岗位,并组织退役军人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覆盖数控、无人机驾驶等领域。同时依托职业培训学校开展汽车驾驶培训,并设置公务员定向岗位,助力退役军人融入社会。3.双拥与优抚褒扬工作。深化双拥共建,落实军地互办实事机制。利用“八一”、春节走访慰问驻地部队,为部队送去了米、面、油、水果及节日礼包等生活必需品,同时还送去了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协调区文旅局、区发改局,提供退役军人免费景区观光旅游服务,并将区人民医院和汉中市中医医院创建为“崇军医院”,优先服务现役军人、伤残革命军人和烈士、因公牺牲军人和病故军人家属人员。烈士纪念设施建设方面,投入1091万元改造烈士陵园。4.思想引领与社会参与。通过红色宣讲团、先进典型选树等活动强化思想教育。打造退役军人党建品牌,组织老兵宣讲红色故事。协调区爱国拥军促进会成立老兵红色故事宣讲团,进校园、社区开展宣讲活动和高考志愿服务等,彰显社会责任感。取得的社会效益1.提升退役军人获得感。通过精准帮扶、就业安置和优待政策落实,退役军人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显著增强。全年发放抚恤金和义务兵家属优待金等共计5919.58万元,保障了他们的日常生活。2.促进军民融合与社会稳定。双拥工作的深化缓解了军地矛盾,解决官兵子女入学18人次,解决涉军信访矛盾11起,维护了社会稳定。3.激发退役军人社会价值。通过志愿服务、基层治理参与等,退役军人成为乡村振兴、应急救援的重要力量,使他们发挥了更多的社会价值。大河坎镇江南社区兵书郑建明带动退役军人参与基层治理,组织退役军人献血和提供高考服务,在社会取得较好反响,成为退役军人中的典范。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1)基层服务站效能待提升。部分镇(街道)村服务站存在“最后一公里”服务短板,个别山区镇(街道)和村服务站信息管理需完善,部分乡村服务站运行机制不够健全。(2)双拥资源整合不充分。社会化拥军企业覆盖面有限,部分优待政策(如医疗、教育优先)尚未全面落地。2.改进措施(1)继续强化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巩固阵地,优化服务。推动服务站全覆盖,加强“兵站长”和“轮值站长”培训,优化信息管理流程。(2)深化双拥与政策落实。扩展社会化拥军企业范围,推动医疗、教育等优待政策全面落地;健全军地互提需求机制,解决官兵“三后”问题(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四、下一步工作1.加强思想引领与风险防控。持续开展红色教育和先进典型宣传,完善信访稳控专班机制,通过“一对一”包联化解矛盾,确保涉军事件快速响应。2.优化就业创业支持机制。开展定向技能培训,结合地方产业需求,探索“定向培训”模式;搭建创业孵化平台,整合社会资源支持退役军人创业。3.优中选优,完成“双拥企业”推选上报工作。通过对全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推选和审核,推出群众口碑好、国防意识强的参加全区拥军企业评选和门店挂牌。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