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南市> 渭南市时村救助安置农场

渭南市时村救助安置农场

发布时间: 2025-03-05 10:18
单位名称 渭南市时村救助安置农场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安置教育管理社会盲目流浪人员。为受助人员提供养老、医疗及丧葬服务,对农场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住所 华县莲花寺镇
法定代表人 肖高峰
开办资金 449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民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318万元 3518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市民政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救助安置服务方面。1.不断提升救助安置服务水平。今年来,农场立足实际,竭力在“精细化”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救助安置服务水平。一是完善制度,提升救助安置服务的规范化水平。完善救助安置制度建设,将救助安置人员管理、护理管理、安全管理、保密管理等20项制度印成册,为救助安置工作提供规范化依据。二是加强监管,保障救助安置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安排专业护理工作人员负责救助安置人员的健康监测和药品管理工作。设立医疗药品专柜,储备常用内科及外伤处置等20多种应急救助必备药品,建立药品储存及患者服用台账,并定期排查药品、医疗用品的相关情况,及时保障救助安置人员身体健康。三是聚焦办实事,提升救助安置人员的幸福指数。先后和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渭南技师学院、临渭区杜桥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爱心衣物捐赠、“一帮一”爱心帮扶、爱心义诊等活动,用实际行动关爱救助安置人员。2.因地制宜,打造农场特色菜园果园。一年来,充分利用现有土地,积极开展场院苗木管理和蔬菜种植。一是苗木管理从改变施肥方式、加强枝叶修剪和及时消杀防虫等几个方面着手,苗木长势良好,做到了三季有景。二是对大门外和小花园种植的格桑花进行定期养护,打造场内外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三是种植洋葱、萝卜、土豆等应季蔬菜,新栽了李子、西梅、柿子等三片果园,确保月月有蔬菜、每季有瓜果,丰富救助安置人员餐桌。3.加强土地管理,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一是认真做好土地发包工作。按照土地承包合同、土地发包实施方案和土地发包流程公开发包土地,未发生因土地受灾要求减免费用的情况,一次性收缴了全年土地承包款,确保土地发包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做好土地巡查工作。制定了土地巡查日志,全年先后巡查地块60余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是改善单位土地用水设施环境,刷新井房,维修出水井,增加抽水泵4台。同时还建立了土地管理台账,并对现有土地办理了土地证。4.加强财务管理,做好财务保障工作。一是继续开展会计规范化管理工作。及时归集收入、费用支出,妥善处理会计账务,认真进行会计核算,收集整理财务数据资料,保证会计账、证、表真实、准确、相符。二是做好职工工资发放工作。按时造表核实职工月工资,及时依照政策文件做好职工工资福利的增、补发工作,做好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职业年金、住房公积金及其他保费的汇缴工作,保障全场职工和离休人员月工资、福利待遇发放到位。三是认真做好上级审计和整改工作。全年接受市级资产审计和财务审计各1次,项目审计和财务审计基本规范,没有问题。资产审计中的问题均为遗留问题,我们正在积极协商整改中。5.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场内安全稳定。为严密防范化解农场安全风险隐患,确保单位稳中有进、稳中发展,农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成立安全生产检查小组。每月组织一次安全隐患大检查,对场内用火、用电、用水管理,消防设施、器材的配置、保养及运行,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被占用,电器线路是否规范和食品安全等情况展开检查,做到“全方位、无死角”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做到立即整改,消除隐患。今年在救助安置院建立了微型消防站、加设了消防逃生梯,在厨房放置了灭火毯、加装了燃气报警器,并定期对全场的消防灭火器进行检查更换。6.加快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市养老服务示范中心项目建设,严格按照项目管理要求,盯紧时间、责任、安全、质量、进度,协调施工单位加大力度投入,提高建设速度和质量,以高标准项目推动农场高质量发展。目前,因资金短缺项目已于今年10月处于停工状态,项目已完成7栋主体及部分配套设施建设,老年公寓楼已建至地上四层(共九层)。7.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履职担当。农场党委在工作中深入学习领会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实际行动和有效举措不断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一是抓好年轻干部队伍培养。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形成以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为“头雁”、支部学习为基础、全员学习培训为补充的理论学习格局。今年来,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3名年轻干部,并对新人进行入职培训,帮助新人了解农场职能和民政职能,快速进入工作状态。积极组织场里年轻干部参加市局培训讲座、专题研修班,先后选派年轻干部5人到局机关重点岗位轮训,2人到驻村工作队锻炼。通过实绩比拼,轮岗交流、实践锻炼、全面提升干部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水平。二是抓好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一方面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学习交流、谈心谈话等方式,促进党员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一方面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和监督,严格落实《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管理办法》,切实做好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三是严格落实场内管理制度。落实考勤考核管理制度,建立考勤登记表。落实公车使用管理制度,使用派车登记单。建立值班记录本,加强值班值守考核。通过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化管理,不断促进农场干部履职行为规范化。8.加强作风建设,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对照《党委书记从严治党责任清单》,开展自查整改,签订党风廉政工作责任书,积极落实“一岗双责”职责,管好责任人,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二是运用上级通报案件对农场党员同志进行警示提醒,引导党员干部知廉、倡廉、守廉,自觉抵制“四风”。全年观看警示教育片2次。三是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制定下发了《开展“排查廉政风险、健全防控机制”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廉政建设风险点排查整改方案》、《重点业务、重点岗位、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制度》等文件,成立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开展自查工作,不断完善防控措施。二、社会效益情况(一)救助安置服务履职到位。受助人员管理保障有力,对受助人员的医疗、卫生、住宿、饮食等方面积极安排,救助安置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二)消防安全工作积极展开。今年共进行了消防安全知识讲座2次,消防演练1次,安排工作人员参加“消防安全专业培训”1次。通过学习,提高了大家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技能。(三)打造优美环境,提升生活质量,今年来,农场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对场区内外、道路两侧树木进行了多次替换补种,较好的完成了绿化美化工作。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的问题:一是干部职工能力素质有待提高,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电子化办公还不够娴熟,学用结合有待加强等问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基础设施薄弱,电脑打印机配备不足且年久失修,同时缺少必要的信息化活动设备。三是护理人员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缺乏专业人才,管护工作还不够细致规范,活动开展较少。整改措施:一是强化理论学习,不断提升队伍素质;二是加强救助安置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农场救助安置机制,确保工作有序开展;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吸收引进素质高、技术过硬人才。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要在提升党组织建设水平上持续用力。加强学习,推动农场党建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升党建质效。二要在建设高质素干部队伍上持续用力,在制度上提要求,在措施上画杠杠,增强干部职工学习干事创业的紧迫感、责任感,不断提高干部职工服务意识和业务素质。三要在强化救助安置服务管理水平上持续用力。加强专业技能,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对外联络,完善协调机制。创新文化娱乐活动形式,提升救助安置人员幸福指数。四要在养老服务示范中心项目建设上和“市第二福利院”挂牌上持续用力。抓住机遇,围绕发展重点,积极推进落实。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