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杨陵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培养高中学历技术人才,提高社会素质,开办综合高中及医疗护理、园林、幼儿师范、电子、机电、计算机等中职专业学历教育及相关职业培训。 | |
住所 | 杨凌示范区杨陵区佑仁路2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亮涛 | |
开办资金 | 1200.5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杨陵区教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605.89万元 | 2642.3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杨陵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5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我校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具体如下: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不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思政课程、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组织培训、党纪学习教育、交流研讨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系列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如:青年大学习、学雷锋活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纪念活动、职教活动周、普法宣传巡讲和宪法宣传周活动等,把理想信念教育、遵纪守法教育、技能成才教育、劳动实践教育、职业认同教育融入其中。(三)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调整和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科技教育资源优势,2023年新开设园林技术专业,招收学生51人。二是开设综合高中试点班,2024年7月,由杨凌示范区教育局、杨陵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在我校开设综合高中试点班,秋季学期共招收73名学生,编排2个班。三是鼓励教师使用小组式、案例式、探究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四是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多项省级、市级科研项目,组织多人参加省微课大赛和区级、校级公开课活动。五是组织专班加班加点收集整理资料,按时完成全国中职系统数据填报工作,共计九大类六十四个表单,涉及职业学校基础信息、党的建设、德育、教学管理、招生就业息、实习实训、产教融合、指教宣传、校园安全等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六是不断增加实习实训在专业教学中的占比,组织幼师班、机电班、汽修班分别在区内幼儿园和陕西机电学院进行教学实习、教学体验、跟岗实习和技能竞赛展示,巩固了专业知识,练就了专业技能,提升了专业素养。七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举办2024年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通知》文件精神和杨凌示范区教育局要求,我校组织11名学生参加5项专业技能竞赛。(四)强化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学校加强了对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各方面的引导和管理。针对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弱、行为习惯差等实际,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持续开展“技能成才强国有我”主题教育、“中职学生文明风采展示”、志愿服务等育人活动。完善以日常行为养成、严格学习纪律为重点的校规校纪,发挥好军训的入学“第一课”作用;投入资金20余万元,引入军事化管理团队,不断增强学生的规矩意识和组织纪律性,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建立健全教学、班级、宿舍等校内管理制度,深化“三全育人”改革,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坚持开展优秀学生评比活动和各种创先争优活动,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在全校努力营造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五)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一是通过评选师德标兵、表彰优秀教师等活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二是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技能比赛和学术研究,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学术水平。三是通过建立学科团队、课题组等形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团队精神,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和帮助,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四是关心教师生活和发展,通过关心教师的家庭生活、工作环境等方面,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志愿服务,提高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六)完满完成秋季招生和学生升学就业工作。中考前组织人员面对面宣讲;中考后,学校通过校园公众号扩大力宣传招生政策、特色专业、升学就业及管理情况;中考成绩揭晓后,学校领导带班,和相关教师热情接待来校咨询的学生及家长,耐心解答相关问题。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2024年秋季共招收一年级专业班新生336名,超额完成了秋季招生任务。(七)深化校园安全建设。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实行领导带班值日,夯实安全管理责任。关心关爱特殊学生,通过走访、谈心谈话、家校协作等方式,对特殊学生进行爱心教育。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32次,排查出的一般安全隐患71个,已整改到位。组织开展各类安全应急演练8次。按照校园餐管理规定,不断完善食堂管理制度,规范各项操作程序,坚持领导陪餐,加强食品卫生工作台帐登记与检查;强化健康教育,完善两案九制等内容,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每天对校园进行消毒和学生晨午检,坚持因病缺勤学生登记制度。(八)加快推进新校舍建设。积极配合城投公司和区局做好新校建设。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保质保量完成了2023学年度全国中职系统数据填报工作。组织专班收集整理资料,按时完成全国中职系统数据填报工作,共计九大类六十三个表单,涉及职业学校基础信息、党的建设、学生信息、教师信息、教学信息、招生就业信息、实习实训信息、校园安全等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为进一步提升职业学校办学质量、规范办学行为理清了思路。(二)完满完成秋季招生和学生升学就业工作。中考前组织人员下到各初中学校积极宣传、广泛动员,面对面宣讲;中考后,学校通过校园公众号扩大宣传面,宣传招生政策、特色专业、升学就业及管理情况,让广大学生及家长进一步了解我校、认同我校、报考我校;中考成绩揭晓后,学校领导带班,安排多名教师值班,热情接待来校咨询的学生及家长,耐心解答相关问题。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2024年秋季共招收一年级专业班新生336名,超额完成了秋季招生任务。近年来,在高考改革新政下,各专业毕业生直接就业人数逐年下降,参加陕西省高职教育分类招生考试和陕西省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的学生大幅度增加。为此,我校不断加大与高职院校的联系,先后与杨凌职院、宝鸡职院、陕西机电等6所高职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开通中高职升学直通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升学需求。2024年参加高考或高职分类招生考试322人,其中:高考录取20人(提前本科录取5人,高职录取15人);参加高职分类招生考试录取266人,其余36人选择复读。(三)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举办2024年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通知》文件精神和杨凌示范区教育局要求,我校组织11名学生参加舞蹈表演、中职英语技能、美术造型、短视频制作、声乐与器乐表演等5项专业技能竞赛。幼师专业郭雨婷等三名同学代表我区参加陕西省首届托育职业技能竞赛,取得学生组个人三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信息化水平低。由于学校校舍面积不足、设施陈旧等问题,信息化设备严重不足,教师信息化素养较低,难以满足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二)师资不足。专业课教师大都是临聘教师,工资标准低(每月2600元)且经常拖欠,队伍极不稳定,严重影响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编制内的基础文化课教师普遍年龄偏大,通过短期培养转化为专业课教师困难很大。(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缓慢。目前虽与合作企业在培养目标、人才需求对接、实习实训方面进行了较为紧密的合作,但深度合作(如企业派技术骨干到校任教、学校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新技术新工艺、学徒制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四、下一步工作设想(一)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字化校园运用水平,积极创建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加快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加大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竞赛,支持与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发与应用,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在专业课程中广泛使用计算机仿真教学、数字化实训、远程实时教育等技术。(二)抓教师队伍建设。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争取区委区政府和区局支持,招聘一批专业扎实、技术过硬、有实践经验的专业课教师,加大在职教师的培训培养力度,力争“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满足各专业教学和实习实训工作的需要。(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狠抓改革创新,加大实习、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工作力度。坚持问题导向,在师资配置、班子建设等方面做到补短板强弱项,深度实践“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充分利用农科教育资源优势,谋划专业设置、招生等工作,努力把职教中心办出特色。(四)抓硬件提升。按照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双达标”要求,查漏补缺,补齐短板,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特别在学校建设发展、学生教育管理、教学基本要求达标、浓厚教风学风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学校设施建设和实验设备更新换代,在新校舍建设上继续跟进,提前做好新校建成投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保障新校区尽早投入使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1.2024年运动会开幕式表优秀演奖;2.第十一届中小学运动会优秀组织奖;3.2024年示范区“唱响新时代”三等奖;4.杨凌区托育职业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5.2023-2024学年度示范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