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中国共产党汉阴县委员会党校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党员干部提供培训服务。开展全县党员、干部培训,承办专题研讨班;开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承担县委、政府决策咨询服务;指导基层业余党校业务。 | |
住所 | 汉阴县城关镇中堰村 | |
法定代表人 | 孙立柱 | |
开办资金 | 233.0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汉阴县委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38.68万元 | 228.4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中共汉阴县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统筹抓好干部培训。一是扎实做好基本培训。充分发挥干部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严格执行年度干部培训计划,全年完成全县科级领导培训班、中青班等主体班次9期,其他重点培训班次3期,累计培训党员干部1677人,有效推动全县党员干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二是积极承接外来班次。依托本土文化资源禀赋,聚焦文化传承、社会治理等关键领域,精心打造“三沈”纪念馆、三柳村田园综合体等一批优质现场教学点,吸引省市党校各类培训班来汉开展现场教学22场,累计培训学员1004人。三是聚力创办青年夜校。紧扣党校“为党育才”核心职能,不断延伸干部培训深度广度,有效整合多部门优势资源,开办汉阴县2024年“青年夜校”,累计培训年轻党员干部380余人,切实帮助党员干部开阔工作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二)广泛深入宣传宣讲。一是抓好政治理论宣讲。将党的重要理论思想作为宣讲重点,组织教师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开展政治理论宣讲40余场,受众人数达3000余人,有效推动党的理论深入人心。二是抓好传统文化宣讲。深度挖掘“三沈”纪念馆、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纪念碑等本土文化资源,精心打造了“汉阴三沈北大三杰”“追寻汉阴三沈做好‘第二个结合’”等一批特色宣讲课题,累计开展宣讲23场,受众人数达1000余人。三是抓好政策理论宣讲。组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乡村开展惠民政策宣讲10余场,覆盖人数达500余人,切实把党的声音和惠民政策送进千家万户。(三)大力推进科研教学。一是做实科研咨政。坚持科研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服务的方向,聚焦解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组织教师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延安精神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等专题开展调研,并撰写高质量调研文章。2024年,我校1篇理论文章被全省党校系统第38次理研会评为三等奖,1篇调研成果被全市党校系统第5次理研会评为二等奖,3篇咨政报告获县委主要领导批示并转发运用。二是研发精品课程。牢固树立“课比天大”的理念,持续推进教学新专题、精品课程研发。通过集体备课、新课试讲等形式,选准课题方向,优化框架设计,精挑案例素材,打造精品课程13门,地方特色党性教育课程4门,现场教学微党课3节,切实为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提供坚实支撑。其中,1门课程入选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2门课程入选全市党校系统第二批优质课程,1门微党课获评全市党校系统“三精”课程评比优秀奖,1门精品课获全市党校系统精品课程评比三等奖。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开放办学”再创佳绩。依托本土文化资源禀赋,聚焦文化传承、社会治理等关键领域,精心打造了“三沈”纪念馆、三柳村田园综合体等一批优质现场教学点,全年承接陕南片区党校分类建设观摩会、省委党校2024年春季、秋季学期中青班二班、省市党校各类培训班来汉观摩,开展现场教学22场,累计培训学员1004人。(二)“青年夜校”收获好评。紧贴锦绣汉阴建设发展大局,围绕青年干部成长需求,创办了汉阴县2024年“青年夜校”,累计培训青年干部380余人,成功构建集“思政+解压+社交+赋能”多重功能为一体的“青年干部充电站”,切实帮助青年干部开阔工作视野、丰富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三)理论宣讲培训纵深发展。选拔骨干参加县委宣讲团并组建县委党校宣讲团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宣讲,为推动党的重要理论、重要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贡献党校力量。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教职工队伍存在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2.职能作用发挥不突出。党校培训主体角色定位显弱,在干部培训上,尚未形成“训用”结合的机制。科研虽有成果,但研究不深、创新不足。(二)改进措施: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夯实干部教育根基。运用高端人才引进机制,优化师资结构配比;制定师资培养计划,每年选送1—2名优秀教师到省委、市委党校学习进修,拓展视野,增长才干,培养一批骨干教师。2.充分发挥党校培训和科研主动性。积极主动掌握培训主动权,落实好训用结合的干部使用机制,加大科研经费支持和投入,提高科研咨政能力,更好地服务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聚焦干部培训提效能。以深入学习贯彻重要理论思想为主线,以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履职能力培训为重点,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结合汉阴工作实际,从严从实抓好基本培训;试点推进党员基本培训工作,拓宽加深党员培训覆盖面;统筹做好网络培训、专题调训、行业系统培训、专业能力培训,构建全覆盖、多层次的培训格局,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全面提质增效。(二)聚焦理论宣讲提品质。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立足职能定位,不断开发高质量理论宣讲课题,深入全县各领域开展理论宣讲;深度挖掘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321”基层治理模式等本土优质资源,紧密贴合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的需求,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特色宣讲课程,不断提升课程品质和课程自给率,全力冲刺全市“示范类”县级党校。(三)聚焦科研教学提精度。围绕社会治理、县域经济转型等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教师深入调研,撰写高质量科研文章,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针对不同班次培训需求,结合汉阴优质资源,设计特色教学线路;优化调整案例教学、讨论式互动式教学、现场教学占总课程量的比重,做到精准施策、精确发力,切实提升干部培训质效。(四)聚焦人才建设提活力。充分使用人才编制“周转池”,引进硕士研究生,不断优化我校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逐步建立全方位、多领域、指向性强的师资库;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完善培育体系,激发青年教师干事创业的活力;周期性开展“教学大练兵”“党校讲堂”,着力打造上台能讲、提笔能写,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师资队伍。(五)聚焦分类建设提水准。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开放办学理念”,加强与溧阳党校、全市县区党校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办学空间,实现党校异地共建、资源共享,全面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效。主动“走出去”,逐步建立镇级党校,形成县委领导、组织部牵头,党校负责,多部门参与的“大党校、大培训、大效益”党员干部培训新格局,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努力建成“示范类”县级党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