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区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具体如下: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全面做好农村宅基地管理和改革。深入贯彻《杨陵区农村宅基地管理暂行办法》,严格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审批和操作流程,不断提升宅基地管理水平。(二)深入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国家试点。全面完成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国家试点任务,全面推进健全交易体系、完善交易规则、加强风险防控、强化监督管理等四个方面试点任务,促使杨陵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三级管理服务体系更加完整、产权交易制度更加完善、风险防控各项措施和监督管理工作机制更加健全。(三)持续强化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依托中省项目实施,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发展产地初加工,重点发展生产稳定、产销顺畅、质量可靠的全产业链,培育提升各类新型经营主体20余家、产业化联合体1家。(四)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巩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国家试点成果,以“小切口”改革为切入点,不断健全“1+2+N”工作制度体系,推行“五联一抓”工作机制,学医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开展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五)全面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持续开展“三资”监管专项整治,巩固拓展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回头看”和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成果,开展清产核资,全面自查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底数和存在的制度漏洞、廉政风险点。(六)积极开展农办工作大调研和统计。起草《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等文件,分别主要就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及小组办公室的机构设置、主要职责和工作制度等作了明确规定。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持续开展村集体和农户闲置资产资源盘活利用,不断丰富“农户+村集体+公司”的盘活利用模式,积极发展休闲旅游、商贸物流、高端民宿等新兴业态,深入开展农村闲置资产资源盘活利用工作,全区共盘活各类资产资源524宗,其中: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236宗,盘活农户闲置宅基地和农房288宗,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风险防范和管理,示范区及杨陵区两级分别出台了《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流转土地监管和风险防范管理办法》。加强“一庭三室”日常硬件维护,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不断强化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能力和水平,年内仲裁案件1件,调解5件。年内认定区级示范新型经营主体4家。加大杨陵区“1130”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聚焦农业生产薄弱环节和小农户,鼓励经营主体开展代耕代种、统防统喷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参加全省“头雁”、“乡村治理”等培训30余人。创新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农高会期间杨陵区与杨凌农商行起草《金融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对接区内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累计为区内106家新型经营主体发放土地经营权及地面附着物合并抵押贷款4.64亿元。加大项目策划包装力度,建立集体经济项目库,年内积极争取2025年中央扶持集体经济项目20个村1400万元,年内姜嫄村集体经济案例被评为省级典型案例,全区实现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陕西新闻联播》栏目以“杨凌分类施策让村集体经济活起来”宣传报道我区集体经济发展。全区共收集登记合同1293份,涉及金额5.81亿元。已审查问题合同1281份,整改合同1260份,合同累计新增价款金额202.07万元。累计移交线索16条,其中立案查处1件,处理违纪违规1人,村集体经济合同不合理、不合规、不合法等问题得到有效化解。起草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试行)》等6个制度办法,杨凌农商行已为我区82个组织账户全部开通了“银农直联”服务。启动开展2024年度农村集体资产年度清查,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审计,强化集体经济组织债务风险防控。《陕西日报》以“杨陵区协同推进集体经济合同清理”为题报道我区合同清理工作。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我区农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面临不少制约因素和困难:一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农村集体经济仍存在规模偏小、科技含量低和发展效益不高等问题。二是宅基地行政执法难度较大。农村宅基地违法违规等历史遗留问题普遍存在,历史遗留造成的问题处置难度较大。三是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质量不高。部分新型经营主体市场竞争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能力较弱,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能力有待提高。四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仍需加强。尽管已出台相关管理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流转程序不规范、流转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影响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顺利进行。五是农村“三资”管理仍有待深化。虽然已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但部分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仍存在不规范现象,需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农村集体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针对上述问题,我站将采取以下整改措施:一是加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等方式,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规模化、科技化、高效化发展。二是加强宅基地行政执法力度,建立健全宅基地管理长效机制,对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分类施策,逐步解决。三是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质量,加强培训指导,提高新型经营主体的市场竞争力、风险抵御能力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四是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机制,加强流转程序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流转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五是深化农村“三资”管理,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安全和有效利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四、下一步工作下一步,我站将全面对标落实中省和示范区农业农村工作部署新要求,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线,加快形成以家庭经营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一是持续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积极对接省农业农村厅,因地制宜做好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确保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地保持稳定、顺利延包,保护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二是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实行承包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的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和服务体系,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完善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有条件有意愿的小农户发展家庭农场,促进农民合作经营,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小农生产基础上促进生产规模化、经营现代化,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四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巩固“三资”监管专项整治成果,依托“陕农经”平台做好集体财务收支线上审批、线上支付,积极推进“银农直联”服务。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体系,严格控制集体经营风险,坚决遏止新增债务,充分保障集体成员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确保集体经济收益造福农民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