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杨陵区> 杨陵区经济责任审计中心

杨陵区经济责任审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04 16:50
单位名称 杨陵区经济责任审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依法对领导干部任期财政、财务收支情情况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向区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和党委、政府及委托部门报送审计结果。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落实和督办领导小组确定的各项工作。
住所 杨凌示范区杨陵区康乐路20号
法定代表人 张锦锋
开办资金 2.0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杨陵区审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77万元 0.57万元
网上名称 杨陵区经济责任审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无变更情况,无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审计局的领导和指导下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积极拓展审计覆盖领域,具体如下: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认真履职:一是完成李台街道办、水务局、生态环境局3家单位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共发现个8方面31项问题、资金2877.90万元,提出审计建议11条,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发挥审计反腐利剑作用。二是完成对生态环境局领导干部离任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审计发现5个方面9项问题,提出审计建议4条,推进生态环保政策执行和治理工作。三是对杨凌公交公司2023年度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发现3个方面7项问题、资金728.54万元,审计运用大数据分析挽回经营收入25.6万元,移送问题线索1条,提出审计建议4条,监督企业健全完善内控制度,规范运营管理,并在省审计厅做经验交流。四是发挥巡视巡察与审计监督协同贯通作用,统筹实施村级财务审计试点,分2批次对2个镇(街)7个村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审计已发现5方面18项问题、资金521.27万元,提出审计建议6条,促进了村集体资金资源资产的管理。在审计中,一是坚持将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作为首要任务,对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实现审计全覆盖。重点关注财政资金分配的科学性、预算执行的规范性和资金使用绩效,揭示预算编制不细化、部分项目执行率低等问题,推动建立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与下年度预算安排挂钩机制。二是推行“三责联审”机制,将经济责任审计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重大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相结合。揭示集体资产管理不规范、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建立审计结果向组织部门专题汇报制度,将审计结果纳入干部考核档案。三是构建“问题清单+整改台账+销号管理”机制,联合区委督查室开展整改“回头看”。推动出台《审计整改责任追究办法》,对整改不力单位进行约谈。推进大数据审计应用,建成财政、社保、国资等9个领域数据库,全年运用大数据技术查证问题资金占比达30%,大大提升了审计效率。加强学习培训:2024年,区经济责任审计中心重视人员队伍建设,加大对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一是积极参加上级审计机关举办的各类视频培训会,学习审计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学习其他市、区审计局优秀经验和好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理论和业务素质,强化争先创优意识和精气神。二是选派2名业务骨干参加陕西省审计厅组织的经济责任审计专题培训班,提高审计技能。三是选派1名审计人员参与区委巡察工作,实现巡审联动。四是选派1名干部以审代训参与省厅融资平台专项审计,拓宽审计思路和视野。五是选派1名技术骨干参加陕西省审计厅组织的为期一个月的大数据审计专项培训班,提高大数据审计能力。六是4名有审计中级职称的干部参加省厅举办的中级审计师继续教育培训,以提升审计人员与时俱进的专业能力。七是每月开展“审计大讲堂”“领导干部上讲台”,组织研讨,集体研究审计工作思路、大数据审计方法等,拓展思维;鼓励自学,多读书、读好书,多到署、厅网站上学习,不断提升素质和能力。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全年统筹开展7个审计项目,区级组织实施的审计项目发现问题65项,涉及问题资金4127.71万元,提出审计整改意见25条,移送问题线索4条,追回资金25.94万元,部分问题已得到整改。一是紧扣全区中心工作,以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为抓手,以全区预算执行审计为重点,推动政策落实,促进政令畅通。二是聚焦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统筹安排实施审计项目,加强“纪巡审”工作联动,开展村级财务审计试点,提高审计监督实效。三是聚焦全区重大项目、重要资金、重点工作,紧扣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强化审计发现问题跟踪整改,发挥审计监督“治已病、防未病”作用。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2024年,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虽然我们按时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足,对一些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启动较晚,内审队伍力量薄弱。具体表现为内审机构设立滞后,内审人员配置严重不足,内审人员不具备从事审计工作所需要的职业胜任能力。二是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方面,随着领导干部人员交流调整愈加频繁,按照县里逢离必审的要求,每年有相当数量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临时交办,且通常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这给项目计划管理带来挑战,且影响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深度,同时大大压缩了其他审计项目的时间和人力物力。三是审计项目组织方面,在审前调查工作中,部分审计人员对审前调查工作认识不足,存在重审计实施,轻审前调查的现象。由于审计项目规模较小、业务简单或对被审计单位情况比较熟悉等原因,忽视了必要的审前调查,甚至认为审前调查不是审计,可有可无、作用不大。今后,我们将从下面几个方面整改:一、健全内部审计机制制度:建立内部审计工作长效机制,单位、企业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建立健全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确保内审工作长效开展。二、提升项目质量:审计项目开展前,审计组充分做好调查了解工作,再制定出目标明确、内容具体、重点突出、方法可行、分工明确的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审计项目周报制,对于审计发现的复杂问题、重大线索,集体研究,集思广益,客观审慎地评判、定性和处理,把审计质量控制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持续推动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重点关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重大政策执行、重大改革任务完成、重点资金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和重大风险防范等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实际效果、存在问题,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推动政策落实、发挥实效。(二)抓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推动权力规范运行。以推动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为目标,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促进领导干部严格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促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三)健全完善审计整改长效机制。坚持查问题和完善制度相结合,深入研究分析审计发现普遍性、共同性、倾向性、屡审屡犯的问题和成因,从体制机制上予以防范。健全完善审计与纪检监察、人大、巡察、财政、统计等部门贯通协同机制,切实发挥监督合力,确保整改成效。(四)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深化干部作风提升年活动,进一步加强审计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结合研究型审计机关建设,开展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加强审计人才培养,选派优秀青年干部参加全省重大项目审计,提高审计人员能力水平,打造审计铁军。(五)按期完成署、省、示范区及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