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杨陵区> 杨陵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

杨陵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

发布时间: 2025-03-04 16:49
单位名称 杨陵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城市管理执法提供组织保障。贯彻国家有关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的法律法规,承担户外和公共场所广告设置的审批和管理,查处城区道路上违反市容管理规定的行为;配合查处违反城乡规划的建设行为。
住所 杨凌示范区杨陵区农科路南段
法定代表人 张新建
开办资金 451.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杨陵区城市管理执法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63.95万元 348.2万元
网上名称 杨陵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公益 从业人数  5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上年度,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区委区政府及城管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具体如下: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1)城市运行风险防控方面一是建立极端天气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检查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2024年,开展大风天气户外广告安全巡查5次,开展大风天气前期预警通知1次;二是建立城市管理网络舆情防范机制。及时处理网络舆情15件;三是建立便民餐饮点安全风险检查机制。联合市场监管、燃气公司、消防等部门对城区食品摊贩便民点开展食品安全、经营秩序、燃气安全、消防知识教育等的联合检查、法规宣传、隐患整改等工作,共计开展联合安全检查7次,教育培训3次。四是制定制度,防范城市管理执法风险。制定了《城市管理文明执法制度》、《城市管理执法廉洁制度》、《杨陵区城市管理执法协管员管理制度》等制度,严格落实文明执法、廉洁执法、规范化执法。五是持续开展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渣土运输等方面安全风险点的隐患排查。共计排查安全隐患350件,已全部督促整改。六是扎实落实城管局应急天气处置工作。严格落实城管局汛期、雪季的防汛、除雪任务,有效防范城区内涝、道路、行人交通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七是严格落实夜间值班、节假日值班制度及大队博学路夜间值班制度,及时处理群众投诉、应急事件处置、文件、精神传达等工作。全年坚持每天值班,处置各项投诉200余件。(2)城管执法队伍建设方面1、以“外树形象”为宗旨,加强队伍作风纪律建设。一是持续落实“721”工作法。坚持教育为先,灵活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等非强制行政手段,变“刚性管制”为“柔性疏导”;二是积极处理群众投诉和信访。及时处理群众来访来电,办结率100%;三是结合“坐窗口、走流程、跟执法”活动,大队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坚持深入一线,带领执法队员开展各项执法工作,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不断提升执法工作水平。四是结合“城管进社区”工作要求,组织开展城管法规“进社区”宣传活动,共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组织开展“平安建设”社区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结合“杨马”、“农高会”环境整治,组织开展居民小区及周边流动摊贩、乱设广告牌、“六乱”等违法行为的整治,有力保障居民生活环境。2.以“三项制度”为标准,有效推进执法行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一是开展对城市管理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梳理,对失效、修订的法律法规及时更新,编制《城市管理执法法律法规汇编(上、下册)》;二是统一城市管理执法裁量权依据。编制《城市管理执法处罚依据简表汇编》,对城市管理执法的各项处罚依据、条目等予以统一编制。三是进一步对执法依据、执法事项进行梳理,制定《执法大队执法事项及确定执法责任表》。四是认真组织学习示范区住建局制定《城市管理执法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五是组织开展《住建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文书示范文本(试行〉》学习培训。(3)城市市容环境整治方面1、以“联合执法”为制度,有效开展各项整治行动。以“城管+”为手段,努力建立“大城管”工作模式。一是与交警部门开展“共建共防”行动。制定《城管执法大队、示范区交巡警支队新区大队共建共防协议》,开展在专项重点工作保障、城市精细化管理、治安联防联控、文明城市建设、应急抢险救灾等工作方面的深度互动,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实现了互通、互助、互联的跨部门快速执法管理一体化机制。二是制定《城警联合整治马路市场工作方案》,一个路段(市场)、一套方案”,针对城区各处需整治的马路市场采取不同的整治方案,全力开展马路市场的清理取缔工作,共计开展联合整治8次,整治马路市场6处,清理占道摊贩140余家;三是建立“城警联勤”工作机制,坚持开展车辆乱停放及占道经营联合整治。共计处罚违规停放机动车辆50余辆,规范非机动车辆240辆;四是草拟《杨陵区人行道机动车辆停放管理办法》,尝试建立将人行道违法停车信息录入公安交管信息系统并进行处罚的联合工作方法,有效解决机动车在人行道违法停车行为。五是联合交警、李台街办、开展对博学路、西农大南校区等马路市场的专项整治行动。共计开展联合行动4次,取缔马路市场1处。六是5至10月,联合环保、市场监管对杨陵露天烧烤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开展联合行动8次,规范露天烧烤行为160家。七是探索建立“城管+镇办”工作机制。全年开展联合行动30余次。八是组织开展高、中考保障工作。全面清理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共计清理流动摊贩150家,规范车辆停放70辆,开展流动宣传6天,张贴《公告》20张,发放《告知书》100份。九是组织开展建筑垃圾专项整治行动。共计开展联合检查10次,检查车辆60辆,查处违法拉运4辆。2、以“执法为民”为宗旨,做服务人民的好城管。提升硬件设施建设,有效规范流动摊贩、乱停车辆。一是探索实施“5+N”工作新模式。由我局牵头联合相关单位新建5个便民市场(洪璋路、邰城印、陈小寨二期、城西科秦、城东综合市场等便民市场),引导流动摊贩“划行规市”,目前该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二是对屡禁不止的占道马路市场,规划设置了2处(永安路、杨职院南校)流动摊贩规范经营点,计划安置摊贩约100余家;三是设置季节性便民市场5处,解决瓜果季周边自产户的销售难题;四是与大寨街办、新苑物业,增设机动车停车点1处,计划停车25辆,方便群众停车,现正在推进之中。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通过开展市容环境日常整治,市容环境秩序得到良好的维护,城区人居环境得到有效的提升,提升了杨陵的整体城市形象。(二)通过开展露天烧烤整治、渣土车治理、乱焚烧检查等环境保护工作,为杨陵城区“防污治霾”、保障我区环境质量和群众生命生活安全提供良好的保障。(三)通过“城管+”和联合整治的工作模式,不断建立、完善,能够形成共防共治的基层工作体系,推进基层治理不断提升,进而推进人民生活居住环境的不断提升。(四)通过开展“721”工作法在执法工作中有效实施,结合“主题教育”活动,把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在执法工作中作为重点落实,“处罚”变“服务”,工作方式有效改变。(五)为解决城管执法力量不足、流动摊贩安置问题,城管局探索建立对便民餐车运营引入第三方,采用市场化运营方法,以激活市场活力,对餐车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实现便民餐车统一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打造杨陵新的“城市名片。”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对户外广告日常安全巡查工作的力度不够,表现在全年检查次数较少,对户外广告的安全宣传不多,居民对户外广告安全隐患的认识不够。2025年将采用有效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二)“六乱”整治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仍旧存在“反弹”现象。今后将持续开展联合整治。每周坚持各中队联合整治城区六乱2次;开展专项整治。对占道经营频发的地点采取专项整治;加强日常的管理。提高巡查频次和工作效率,及时、有效的清理占道摊点;开展“城警联勤”、“城管+市场监管”、“城管+社区”等工作活动,建立“城管+”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执法水平。(三)文明执法工作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在执法过程中,有时存在对待群众粗暴、工作方法简单的问题。进一步组织对执法人员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的培训,提高文明执法水平。(四)“法治政府建设”的要求还有一些差距。一是公开公示制度执行的不到位,对执法案卷网络公示执行不到位;二是执法全过程记录做的不到位,没有达到所有执法行为全纪录;三是存在对创建工作宣传动员多,督促检查少的问题,导致各中队落实不够到位的问题。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完成城市管理执法改革各项任务,按时间节点落实事项承接、层级管理规定、执法权责边界划分、执法力量下沉机构设置等工作任务,全力落实镇(街办)城管执法工作业务开展。(二)强化执法人员队伍建设。开展城管执法人员业务知识和行政执法技能培训,强化执法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执法人员管理,加强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人员退出机制,开展执法人员廉洁执法、文明执法、纪律作风的教育培训,建设政治坚定、依法履职、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人民满意的新时代城市管理队伍。(三)高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扎实开展“六乱”整治。以专项整治为渠道,保障整治落实。一是加强流动摊贩管理。按“照疏堵结合”的原则,对城区流动摊贩开展整治。二是全面规范车辆停放。合理增设一批停车泊位。三是加强户外广告管理。围绕“牌匾乱立”抓规范,严管理,依法加强日常检查与监督、管理。四是加大渣土管控力度。强化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渣土车,营造良好氛围和强大声势。五是严管重控,有效整治露天烧烤。坚持开展露天烧烤联合执法,坚持每天晚上对城区沿街各烧烤门店、流动摊贩进行拉网式检查和整治,并按照相关法规,对违规行为从重处罚。持续整治,建立长效机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