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杨陵区电化教育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教育信息化研究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抓好基础教育网络中心的建设和全区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组织教学资源的研究、开发、整合等工作,开展各项现代化教育技术培训及课题研究。 | |
住所 | 杨陵区农科路2号 | |
法定代表人 | 徐党谋 | |
开办资金 | 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杨陵区教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0.27万元 | 0.3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杨陵区电化教育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具体如下: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建机制,夯实“数字教育与技能提升”工作基础。今年以来,先后印发了《关于组织参加陕西省小学生趣味编程普及行动线上培训活动的通知》《杨陵区“陕西教育扶智平台”推广应用实施方案》《关于做好2024年杨陵区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的通知》、《关于杨陵区2024年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电力保障的函》、《关于杨陵区2024年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网络保障的函》《关于举办2024年中小学影视教育系列活动的通知》(微视频、影评等活动)《关于组织参加第二十四届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的通知》、《关于开展全区中小学“数字校园”普及行动评估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杨陵区教育系统第十一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组织参加陕西省基础教育师生网络安全素养提升活动的通知》等文件,明确以数字教育普及行动为抓手,以机器人教育为创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二)强素养,打造智能型教师队伍。一是1月份组织15所中小学骨干教师赴西安参加全省第二十四届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培训;4月下旬组织部分校长参加第83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系列活动;5月中旬组织各校骨干教师、管理人员在线参加陕西教育扶智平台应用操作培训;1月中旬组织7个省级“十四五规划课题”参加线上全省开题报告会;1月份指导张家岗小学形成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4月份指导五泉中心小学、杨陵高级中学、实验幼儿园等校园形成教育数字化应用典型案例并上报省教育厅,通过培训、开题报告、案例征集等方面活动的开展逐步提高领导层、管理层和一线教师对教育数字化转型、应用等内涵的理解,为课改活力不足、时效性不强、融合创新不足夯实理论和技术基础。二是坚持以赛促教活动,利用专递课堂教室、智慧教室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评选活动,让多媒体、混合式教学模式常态化。(三)结对子,建立示范校进行区域推广。为了更好发挥体系作用,我们依托“陕西教育扶智平台”、“区智慧校园管理平台”,为14所城乡学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目前有张家岗小学和张家岗五星校区、五泉中心小学、揉谷中心小学和新集小学线下已进行对接教学活动,还制定具体帮扶方案,个别学校已经如期开展名师直播课、点播课。为了发挥结对帮扶的示范效果,深入推进“数字校园普及行动”,以信息化手段深化杨陵城乡教育联盟。今年以来,杨陵小学、高新第三小学常态化与蒋寨校区、大寨中心小学、杨村中心小学开展直播示范课、线上教研等活动,张家岗小学与五泉中心小学、第一实验学校与蒋寨小学也多次开展了线上教学活动。杨陵已运用区级智慧教育平台和“陕西扶智平台”走出了一条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均衡发展的数字化教育之路。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构建专递课堂新型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网络送教专递课教学活动。1月份以来,各中小学利用陕西教育扶智平台已开展示范直播课99节,示范点播课32节,教师报名5238人次,区级智慧校园管理平台直播课4节,点播课14节,彻底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和时空的壁垒,让城乡教育在数字化新形态下更加公平。 5月初,开设9个考点组织全区3557名考生参加杨陵区2024年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工作顺利开展、圆满结束。(二)聚焦课堂革命,完善课程体系。开展机器人、编程、无人机、3D打印、电影制作等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第二课堂。上半年以来,在线参加趣味编程学习的学生已达1000多人,上交计算思维类作品7件、数字创作类作品36件、科创实践类队伍10支,目前共有7件数字类作品被省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推荐参加中央电馆比赛,杨陵高级中学2件3D打印作品已被省级推荐参加全国评选;6月初我区7支机器人队伍和3支虚拟机器人队伍共17人参加省级现场赛。活动的开展既完善了学生的学习课程体系,又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为学生生涯规划夯实了基础。(三)聚焦两个创建,普及数字教育。为有效推动数字校园普及创建及区级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工作,区电教中心组织人员多次深入第四初级中学、揉谷中心小学、邰城实验学校、张小五星校区等学校通过进课堂、看部室、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创建工作进行了近距离指导,为校园后期发展理清了思路。10月中旬召开了“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创建工作专题会,对标《数字校园评估指标》中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63个观测点进行专项学习,安排部署创建和迎检工作,11月初对10所创建数字校园普及校及5所创建智慧校园示范校的校园进行专项评估和验收。(四)聚焦网络安全,筑牢安全底线。4月对机关单位软件正版化进行大排查,6月对机关IP地址篡改进行排查,清理出闲置IP地址13个,并对现用电脑IP和人员进行核对,将原来人机信息不符进行调整。开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活动,解散教育系统工作微信、QQ群53个。9月开展网络安全周,联合区委组织部进校园、进班级进行网络安全知识宣传活动,下发宣传资料200余份。组织开展陕西省基础教育师生网络安全素养提升活动,我区参加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的师生近百名,推荐预赛前10名参见12月中旬的省级决赛。10月对机关电脑终端、外接设备国产化进行排查。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机构设置不完整。区电化教育中心工作人员紧缺(目前仅有3人),无法满足日常工作及各类活动开展需求。学校电教部门负责人多数是身兼数职的教科室主任(由于学校教师紧缺,甚至还有毕业班的教学人员),各类平台应用、数据统计、活动开展等工作都由这类人员负责,省上的平台多、账号多,没有统一大平台,造成工作人员经常忘记平台的地址、密码。(二)资金保障不到位。学校生均经费早已满足不了宽带光纤、硬件教学环境、软件应用环境、创新空间等方面的支出。区属中小学422间教学班(不含区职教中心)教学一体机已不能使用24台(含3台电子白板),经常出故障134台(2016年以前购买)。5所初中计算机教室共13间,其中12间为2012年以前购买,配置低,已适应不了每年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工作和国产化替代工作要求。(三)教学联系不密切。部分学校还停留在重建设、轻应用、重技术、轻理论,穿“技术”新鞋,走“传统”老路上,教科研活动的开展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上,没有充分体现“专递课堂”、“编程教育”等信息化教育特色,导致“教育数字化”工作不温不火。(四)数字素养不齐备。部分学校的教师还未开展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工作,未深度挖掘教学触控一体机自带的学生综合素养评价、在线备课、在线管理等功能,师生在文化素养、数字意识和数字技能三个层面上还存在一些差异,不具备信息搜索、下载、加工整合和存储管理等能力,存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隐患。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以中省和区级智慧教育平台为基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工具拓展教师培训渠道,深化网络学习空间和应用,确保2025年剩余学校顺利通过陕西省“数字校园”普及行动省级抽验工作。2.稳步开展“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应用和教育扶智工作,组织开展教师微课大赛、课题征集、教育技术论文征集、网络“爱挑战”等活动,逐步推进教育公平,均衡全区教育发展。3.持续推进区级智慧教育示范校评选,指导农村学校促进数字化与学校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施智慧教育基础环境改善、优质资源共享、应用水平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延伸等工作,探索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与创新教育研究,逐步利用人工智能开展学校管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用和研究,推进“数字化校园”三年内在我区全面普及。4.申请两级政府资金支持,逐步落实教学触控一体机、师生电脑、校园监控等教学、管理基础设施国产化替代,鼓励学校在教学、管理、在线听评课、家校互动等环节中合理运用区级智慧校园管理平台、教学触控一体机集控管理等功能,探索构建具有杨陵特色的“互联网+教育”服务体系。5.以“爱国主义影视教育”系列活动为风向,开展“影视教育”进校园、“微电影”、“影评”征集等活动,培育学生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弘扬新时代民族精神。6.落实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周活动,将网络与信息安全意识和政治意识、责任意识、保密意识结合起来,引导师生树立科学健康的用网习惯,培养学生规范、合法的网络行为。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