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旬邑县> 旬邑县中学

旬邑县中学

发布时间: 2025-03-04 15:38
单位名称 旬邑县中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立足山区,着眼未来,服务当地,面向大众。实施高中/初中基础教育,高中学历教育、初中学历教育,举办培训班、开展勤工俭学。
住所 旬邑县城迎宾大道
法定代表人 秦秀丽
开办资金 1825.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旬邑县教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355.28万元 2541.62万元
网上名称 旬邑县中学.公益 从业人数  32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学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教育局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全面落实各级教育工作会议任务,紧密围绕总体部署和年度目标,积极构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工作开展情况(一)坚持党建领航,深度融合赋能发展1.加强党总支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党总支把方向、管大局,集中精力研究解决学校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修订完善学校章程,调整组织架构,抓好中心工作,加强辐射引领,信息发布落实总支书记终审制。2.健全组织体系。党组织建在一线,即把支部建在年级、党小组建在学科组。选拔党性强、懂落实、会管理、有威信的党员干部担任各级党组织负责人。3.深度融合教育教学。将支部建设与学校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实施“双向培养”,努力把一批师德高尚、学识渊博、师生爱戴的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骨干,全面辐射带动教师队伍专业提升。强化师德师风,提升教师职业修养1.加强制度约束。建立师德师风个人档案,开展师德师风承诺践诺活动,定期排查教师有无参与有偿补课。把师德师风建设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与职称晋升、评优树模、教学研究、学生教育管理融为一体,切实规范教师行为。2.强化学习提升。组织教师参与培训学习,持续开展以“廉洁从教,以身示范”为主题的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打造系列节会活动,使之成为师生陶冶品德的有效途径,成为立师德铸师魂的载体。3.廉政筑牢防线。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中央“八项规定”、“三重一大”、廉政谈话及重大事项报备等制度,实行党务、校务、财务“三公开”,规范公务管理、教职工管理、公务用车使用管理。重视廉政警示教育,精心打造廉政教育基地。(三)加强教学教研,推进内涵品质发展1.教师强行入轨。先立后破,在教案书写、课堂教学、作业布置等各环节全面落实“教学常规”工作要求。并成立“教学常规”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书记任副组长,年级领导、教务主任、教研主任为成员,对教学常规的落实进行专项督导检查。2.强力推进课堂革命。校长作专题报告,引领教师“做讲台上的教育家”,在常规教学中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常态课听评与研究,把“目标教学”“大单元教学”作为重要内容。深化与西工大音像电子出版社“双师教学”项目合作,推广“互联网+教育”发展模式,常态化共享省市名师资源,赋能教学质量提升。实施课程思政,打造思政金课,举办思政课教师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积极参与“课堂提质三百行动”、“师徒同鸣,青蓝同辉”课堂教学研讨等活动,推行“三段式可视化”教学,培植学科核心素养,启迪学生思维,让课堂教学紧密对接高考改革和人才培养要求。3..干部名师辐射带动。实施学科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三大工程”,为“教学常规”工作全面落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强化学科组建设,坚持领导班子成员任课、听评课、参加指导备课组教研活动制度,严格落实学校名师发展规划要求,让领导、管理干部和名师带头上公开课、示范课、作报告,发挥对全校教师的示范指导、引领带动作用。4.精准教研改进教学。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理念,把教研写在备课上、写在课堂上、写在学生发展上、写在提升质量上。所有课题申报,必须经过学校审核,教研成果奖励向对课堂教学改革、质量提升有实际意义的成果转变。今年,课题申报省级5个、市级22个、县级28个(四)擦亮德育品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创新节会形式,拓展节会内涵。精心办好“两会三礼三节”(“两会”即春季运动会、秋季运动会,“三礼”即入学礼、成人礼、毕业礼,“三节”即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使学生在喜庆节日、文艺欣赏、实践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在2024年咸阳市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中,我校团体总分位列全市第七名、北五县第一名,7名学生获单项奖。2.聚焦课程体系,加强社会实践。加强社会实践,注重劳动教育,构建全面培养体系,积极促进育人方式变革,充分用好西头考古基地、唐家民俗馆、三水一品现代农业基地、县非遗馆等稳定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积极打造“沉浸式”研学课堂,培养学生劳动精神,锻炼动手动脑的能力。3.突出科技教育,培养时代新人。一以贯之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培养,持续开展“致敬科学·致敬科学家”主题教育系列活动,通过科技节、运动会、社团活动在全校掀起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高潮。本年度,在旬邑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教师赵锋及2名学生胡博超、刘星瑞的作品分别被评为优秀作品。二、取得的主要效益2024年高考,600分以上8人,一本上线率35%,二本上线率80%,李明悦、文依盈等36名学生被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重点高校录取。三、目前学校存在的问题一是部分教师理念落后,方法单一,综合运用教学策略能力有待提高。二是研究性学习设计和指导不够深入,不能较完整地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效果不佳。三是特色发展还不够明显,没有形成完整体系,仍然存在同质化之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有待完善,过程记载系列化、连续化不够,多元评价机制需健全完善。四、整改措施1.提升教师素养。组织教职工学习各类规范准则和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学习名师教学方法,更新转变教育观念。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拓宽教育渠道,促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融合发展。3.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坚持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原则,采取多元化评价策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完善管理制度。继续深入落实咸阳市“三项常规”,新修订的《教学效果考核制度》和《绩效工资发放办法》,加强过程监管,落实教学常规。继续优化职称评定办法,推进教师评价改革,充分发挥制度杠杆的调节和导向作用。2.强化文化引领。在充分发挥好现有文化设施和精神内涵的基础上,系统升级学校文化系统,重点在全面优化、补齐短板、精细雕琢方面下功夫,全面系统地打造以“德美智通”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着力打造五育并举、融合培养、齐头并进的育人特色。3.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步伐。加大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完善校园网络设施,打造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学生信息、教师业务档案等数据的数字化管理,提高信息传递和处理效率。4.不断推进教学创新。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模式,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继续深化“三段式可视化”教学探索,不断扩大实验规模,积极优化实施细节,打造富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新模式。5.打造“信息技术+教育”升级版。在深化实施“双师课堂”基础上,推进“云课堂”实施,让省市名校、名师等优质教育资源赋能教育教学。6.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鼓励实干型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改革与发展工作,在工作中让他们挑大梁、担重任。大力宣传和表彰实干型教师,在校内形成一种积极的价值导向,带动全体教师做具有大爱和大情怀的“大先生”。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