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发布时间: 2025-03-04 15:20
单位名称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培养高等专科学历技术应用人才,促进科技文化发展。道路桥梁工程技术、铁路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材料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基础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工程监督、市政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系统管理、物流管理等十七个专业学科高等专科学历教育,相关学科研究、专业培训、学术交流。
住所 陕西渭南市站北街东段一号
法定代表人 韩小卫
开办资金 102320.8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教育厅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0805.26万元 94908.64万元
网上名称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从业人数  75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能够及时按照要求进行变更登记,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彰显1.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学校胜利召开第三次党代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对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学校发展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完成了新一轮机构调整、第七届处科级干部换届及第九次全员聘任工作,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队伍保证。2.守正创新、担当实干,党的建设成效显著。严格落实校领导“八个一”联系基层制度,制定了《加强“一把手”和班子成员监督的实施办法》。以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化“办实事、解民忧”实践活动,建立民生清单40项,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50余个,工作成效在《陕西日报》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专题报道。4个党支部被省委教育工委推荐参评第四批教育部“样板支部”。学校领导班子连续三年获省属高校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3.强化教育、深入巡察,全面深化从严治党。扎实推进“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紧盯党委主体责任落实,创新“内外共振、上下互联”的党风廉政教育模式,拓展廉政教育活动范围,营造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建成校外廉政教育基地1个。开展巡察整改“回头看”工作,压紧压实巡察整改责任,确保巡察反馈问题件件整改、条条落实。二、教育教学成果再创佳绩1.聚焦重点、强化举措,“双高”建设稳步推进。高质量完成国家“双高计划”年度绩效自评工作,填报绩效指标442个,撰写典型案例27个、自评报告1份。在国家“双高计划”建设中期绩效评价中获评“优秀”等次。高标准推进国家“双高计划”首轮验收工作,预期绩效目标全部达成。2.聚焦质量、狠抓落实,标志性成果全面开花。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承办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陕西交流研讨会,充分发挥获奖成果引领示范作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国赛二等奖1项;获评“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4部;陕西省“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规划教材18部;5门课程入选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三、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1.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显著提高。持续加强对广大青年学生的政治引领,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学校承办2023年陕西省大学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分享会;当选第三届全国铁道行业团指委副主任成员单位;获“全国铁路五四红旗团委”“陕西高校共青团工作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2.理实共育、德技兼修,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全面提升。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获奖8项;“互联网+”大赛获国赛银奖1项;“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获国赛银奖1项;“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国赛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3.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勤工助学岗位450个,全年发放补贴62万元;乒乓球、篮球、羽毛球在省级比赛中获各项赛事团体、个人第一名,占据省级第一梯队;学校大学生艺术团以文化体育类全国第一的好成绩入选全国高校“活力社团”;在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荣获省级金奖、铜奖各1项;学生荣获“最美三秦西部计划志愿者”之星等荣誉称号70余项;学校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4.全员参与、全心投入,招生就业取得“双丰收”。2023年招生计划6500人,创历史新高;省内高招文、理科录取分数均超出本科线,全国高招录取新生超本科线人数达683人。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达到96.32%,创近三年最高;学校当选全国职业教育就业工作委员会理事单位。四、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筑牢师德师风防线。制定学校《师德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持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培训活动,23名教师参加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提升专题培训。4人荣获陕西省高职院校教学名师,3人参加陕西省思政教师“大练兵”现场展示活动,全部荣获“教学标兵”荣誉称号。2.强化内培外引举措,人才质量数量不断提升。2023年获批人才周转池编制使用计划28个,持续落实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优先入编;引进博士8人,高级工程师2人,支持41人在职攻读博士;61名教师顺利晋升职称,新增二级教授2人、三级教授3人;1人获评全国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1人入选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计划,工程测量技术教师团队入选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完善师资培训体系,教师职业能力显著提高。组织30名教师赴德国培训22天。3人参加职教国培示范项目,48人参加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级培训。组织学校教师集中培训600余人次,实现教师培训全覆盖。五、科研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1.科研工作成果丰硕,技术服务再创佳绩。新增省级科研平台1个,市厅级科研平台5个,新增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4项。纵向课题质量、到款额再上新高,其中省级项目17项,到款额78万元。签订横向课题83项,合同额3160万元;横向到款额1330万元。1个项目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社会服务成效显著,乡村振兴再添硕果。全年开展各类社会培训82项,非学历培训合同额累计590多万元。学校成功入选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工程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学校《学历继续教育课程思政体系的探索与研究》成功入选教育部2023年学习型社会建设(高等继续教育领域)重点任务,首次获批教育部继续教育类建设项目。入选陕西省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承办“职教国培”示范项目、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等国家级、省级培训项目6项,获得财政资金136万元,有力打造陕铁教师培训品牌。选派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全年采购帮扶县区农副产品390余万元,学校连续六年获得全省高校“双百工程”先进单位。六、国际合作交流扎实推进1.职教出海服务“一带一路”。在孟加拉国挂牌成立铁路培训中心,打造境外办学品牌。面向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技术技能培训3项,培训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55名。承办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2023年度全国鲁班工坊系列培训首期培训班,积极探索职教出海。学校“中肯铁路运输类专业鲁班工坊建设项目”入选“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特色项目”。2.国际合作交流成效明显。举办非洲驻华使馆教育官员“职教中国行”活动。选派教师赴俄罗斯等国家交流21人次,签署国际合作协议8份,组织22名学生赴俄罗斯研修交流。中外合作办学招生334人,接收国际留学生9人,来自蒙古、俄罗斯等6个国家,“留学陕铁”品牌逐步形成。学校入选WTC国际学生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当选“中国-中亚五国交通基础建设领域人才培养联盟”常务理事单位。七、服务保障条件持续向好1.财经保障与内控监督不断强化。创新思路节支增效,国产教科研设备退税138万元。学校全年总收入达到4.46亿元,较上年实际增长800万元。学校荣获“全省教育经费统计先进集体”。审计工作持续加强,完成2022年度预算执行与财务收支审计。全年审计基建工程及修缮项目共计31项。2.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高新校区总体规划成功获批,学生服务中心和西区餐饮中心高质量交付,启动了高新校区三期建设项目。创新思路破解西区住户拆迁难题,截至目前,剩余16户民房已拆除6户,2户签订协议。圆满完成高新校区高压电力增容,为学校节约造价约600万元。3.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学校新增资产5802件,价值七千多万元,资产总额达12.3亿元。政府采购项目共73项,总预算5410万元,计划执行率为100%。全年经营性收入153万元。4.信息化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新建虚拟仿真实训室15个,优化了教学资源供给。引进校企合作资金760余万元,共建校园5G双域专网、数据治理平台。学校入选全国信息化标杆校立项建设单位、全国数字校园试点校、陕西省5G技术融合应用标杆推动项目,连续五年荣获陕西省教育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先进集体。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学校荣获“陕西省高等学校档案工作先进单位”称号。5.后勤安保服务日益改善。圆满完成“平安校园”评估认定工作。全年开展突发应急演练、消防应急演练等20余次。医疗条件极大改善,学校获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省级学校急救教育试点高校。6.民生福祉更加殷实。用心用情做好学生服务管理工作,全年奖助学生11928人次,发放奖助学金2087万元。“一对一”帮扶困难学生666人,帮扶金额33万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200余人次,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4次。积极开展教职工关爱活动,高质量完成全校教职工体检以及女性教职工的专项筛查。实施了公寓空调安装、电动汽车充电桩布设、家属院“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师生员工收获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八、学校声誉大幅提升1.隆重举行50周年校庆。举办了庆祝建校50周年暨“双高”建设推进会,700余位领导嘉宾莅临庆典现场,首次评选了建校50周年特别贡献奖3项、“杰出校友”62位、“优秀校友工作者”16位。50周年校庆成为建校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内容最丰富、氛围最浓厚、影响最广泛的一次庆典活动,凝聚了发展共识,汇聚了发展合力,提升了学校美誉度。2.成功举办年度质量发布会。连续9年召开质量发布会,建立了“人才培养、招生、就业”三类质量发布制度,邀请企业领导、中学校长、家长代表和新闻媒体来校参会,凝聚各方智慧,赋能学校发展。3.人才培养得到充分肯定。教育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渭南市委、市政府,国铁集团等重要领导来校调研10余次,《中国教育报》《陕西日报》等主流媒体刊发学校“双高”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经验做法14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充分肯定。4.社会评价持续攀升。学校入选2023年中国职业教育年报“人才培养、服务贡献、产教融合”三大卓越50强榜单,2024年“金平果”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排名跃居全国第41位、西部第8、陕西第3,三项排名较去年均有明显提升。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3年,学校领导班子第7次获省属高校年度考核“优秀”等次;获评教育部国家“双高计划”建设中期绩效评价“优”等级;入选西部地区“50所人才培养卓越高等职业学校”“50所服务贡献卓越高等职业学校”“50所产教融合卓越高等职业学校”三大卓越榜单。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