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宝鸡市陈仓区防汛抗旱保障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指挥防汛抗旱,减轻灾害损失。业务范围:防汛抗旱管理;防汛抗旱研究拟定防洪调度;抗洪抢险组织;抗旱组织;防汛抗旱资金管理;防汛抗旱人才培训。 | |
住所 | 宝鸡市陈仓区政府集中办公安置点 | |
法定代表人 | 张军怀 | |
开办资金 | 358.5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宝鸡市陈仓区应急管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14.87万元 | 178.7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根据《条例》有关规定,于2024年6月14日,单位法定代表人由肖小明变更为张军怀。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2024年,我单位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及早做好安排部署,全面压实防汛责任。修订印发了《陈仓区2024年防汛抗旱工作要点》,立足2023年“5·20”“7·27”两场暴雨暴露出的短板弱项,印发了关于在建涉河工程、城市极端暴雨和暴雨洪涝临灾应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防范目标任务。及时召开了全区防汛抗旱暨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深入学习省市会议精神,深刻汲取近年来灾害教训,对全区防汛备汛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公示2024年防汛抗旱责任人和主要江河水库巡查责任人338人,逐级压实巡查排险责任。健全夯实区包镇、镇包村、村包组、党员干部包户到人四级包保防汛抗旱工作责任。二是科学修订防汛抗旱预案,做好防汛应急物源储备。对各镇街、重点行业部门预案修编工作专题安排,就镇村防汛预案实用性、可操作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集中辅导,下发基层应急预案学习文本,在村(社区)试点开展简明化预案编制工作,着力提升预案的指导性和科学性。按照物资储备限额标准,投入100万元采购补充区级防汛应急物资,全面提升了应急保障能力。分两批次配发镇街排污泵14台,移动照明灯4台,手摇报警器582个,编织袋6万条,雨衣雨鞋、喊话器等120余件。储备装载机、挖掘机等大型救援设备218台套,落实物业小区防汛沙袋8000余个,抽水泵1171台,米面油等生活物资保供企业9家。落实区、镇、村防汛应急队伍197支4818人。三是扎实开展业务培训,加强群众宣传引导。依托应急管理部防汛抗旱视频培训课堂,组织应急系统防汛干部和各镇街防汛业务人员20余人开展了为期四天的集中培训。并在西部山区坪头镇召开了一期防汛防滑业务培训会,各镇街,各防指部门负责同志及山洪地质灾害风险村共计170余人参加,进一步提高了防汛岗位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结合“消费者法制宣传日”、“科技之春三下乡”、“全国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向群众普及《陕西省防灾避险人员安全转移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法律法规,发放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避险常识海报800余份,宣传展板10余面。组织开展风险区群众疏散应急演练37场次,涉及人员1400余人。我区防范应对灾害能力得到了有力提升。四是深入督导检查,抓细抓实隐患排查整治。汛期,成立四个防汛督导检查组,由区政府分管应急、水利、住建、自然资源副区长带队,对14个镇街防汛备汛和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开展督导检查。区防汛办成立巡回督导组,根据雨情汛期,不定期下沉镇村开展督导,督促抓好防汛备汛和强降雨防范各项责任落实。入汛以来,各镇街、各部门,分行业分领域,逐镇街开展防汛风险隐患排查,累计排查整治隐患289处(其中145处已完成整改,144处已落实常态化监测)。按照《陕西省防汛风险区复核修订工作指引》要求,组织镇街和部门对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镇村隐患区进行核定,建立了六临风险区转移人员信息库,核报人员888户2541人,逐户落实了监测预警和转移避险责任人。五是紧盯关键节点,强化主汛期值班值守。印发《关于严明防汛重要时段值班值守工作纪律的通知》,不定期抽查各镇街、各部门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落实情况,在强降雨时段电话叫应重点落雨区负责人,落实直达村组的穿插式电话调度,及时掌握基层雨情、汛情、灾情,督办反馈存在问题,推动防汛备汛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实行卫星电话定期调度制度,倒逼镇街、村组防汛责任人加大卫星电话使用频率,确保关键时刻卫星电话能够会用、管用,应急通信网络运行顺畅。同时,为全区14个镇街177个行政村(社区)配发制式的防汛值班记录本,统一填写要求,切实做到预警有记录、批示有响应、处置有结果,规范基层防汛值班纪律。六是突出防范重点,全力应对洪涝灾害。在今年的29轮次降雨防范应对中,我区坚持逢雨必会商,强化工作调度,区级领导、区级部门第一时间下沉包联镇街督战会战。年内共启动区级防汛应急响应5次,其中三级防汛应急响应1次,四级防汛应急响应4次,累计发布预警信息178期215条。对“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安全防范、防汛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进行专题安排。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强降雨时段,逐小时通报雨情,坚决落实预警叫应机制,电话叫应重点落雨区镇街党政负责人,夯实防灾避险责任,统筹调度部门防汛工作,着力构建镇街、部门齐抓共管的防汛工作格局,今年以来累计转移危险区群众928户2355人,守住了防汛安全底线。同时,为了支持镇村防汛工作,根据人员转移避险、防汛演练和抢险工作开展情况,及时下拨17.7万元专项资金予以补助,助力基层防灾避险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今年以来,我区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深刻汲取近年来省内外洪涝地质灾害教训,始终保持高度警觉,紧盯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扎实推进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强化人员避险转移工作,全力筑牢安全屏障。成功应对29轮次降雨天气过程,其中区域性暴雨过程1次,强对流暴雨5次。排查整治隐患289处(其中145处已完成整改,144处已落实常态化监测)。实施建立六临风险区转移人员信息库,对信息库中888户2541人逐户落实了监测预警和转移避险责任人。在强降雨来临前,提前转移危险区群众928户2355人,守住了防汛安全底线,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预警信息多头发布。当前气象、山洪、水文、地质灾害预警信息主要由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应急等部门按照行业归口负责发布,各级防指再结合实际批转下发,基层镇街同一预警信息由省市区多级多部门层层转达,预警信息的针对性不强,容易让人员造成麻痹大意思想。同时,冗余信息在政务系统内重复传递,造成行政资源的浪费。二是应急准备不充分。应急预案是应急处置的基础性工作,对于统筹应急资源,处置突发事件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实践工作中,当防指启动应急响应后,个别部门存在不清楚职责,不清楚响应要求的问题,造成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开展迟缓滞后,反映出应急资源协调联动机制运行不顺畅的问题。三是避险转移矛盾突出。我区防汛风险区点多面广涉及人口众多,且年内降雨轮次多,主汛期每轮降雨间隔短,加之地质灾害又有滞后性、风险区涉及人员以留守老人等弱势群体居多,群众转移安置配合度不高,各类风险的不确定性大,群众避险回迁工作开展任务艰巨。改进措施:一是强化预警监测,夯实工作责任。二是认真复盘总结,修订完善预案。三是加大人员转移避险工作力度,守牢防汛底线。四、2025年工作计划一是完善防汛临灾预警“叫应”机制。修订暴雨、洪水、山洪、地质灾害等风险临灾预警“叫应”工作方案,按照“谁预警、谁发布、谁叫应”的原则,夯实行业监管责任。区防指加强汛情综合会商研判,重点做好风险防范提示和防汛工作指令的下达工作,落实包保责任下沉、强化避险转移,督导各镇街各部门工作高效开展。二是完善防汛预案响应分级。在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级别之外增加“关注级”应急响应,细化防汛应急响应的启动层级,降低应急响应的启动门槛,健全应急响应和雨情汛情的梯次变化,在应急拉动工作实践中锤炼队伍,及时发现问题,补齐短板、优化工作体制,进一步提升应急指挥体系的运转效能。三是积极争取上级防汛资金支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警示教育、应急演练等方式解读典型案例,提高群众风险防范意识,扶持基层镇村做好防汛物资库和避险转移安置点的建设,加强应急生活物资和防汛抢险物料的储备管理,切实提高风险区转移保障能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