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志丹陵园管理所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纪念先烈,教育人民。志丹陵园的管理与环境净化,烈士遗物和革命史料的陈列、保管。 | |
住所 | 志丹县保安镇一道街 | |
法定代表人 | 张晓维 | |
开办资金 | 82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志丹县民政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13万元 | 11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我单位遵守《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无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单位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工作:一、坚持服务为本,提升接待宣传能力水平一是常态化开展接待工作。志丹陵园利用清明节、建党节、烈士公祭日等节假日,精心组织“扬先烈精神,颂爱国情怀”主题活动。通过祭扫烈士墓、拜谒刘志丹将军墓,参观革命事迹陈列馆,配合专题党课,生动还原革命场景,让党员干部、群众、中小学生以及武警官兵身临其境感受革命艰辛,2024年共接待党政军领导、学习团队300余场次,主题教育学习200余场次,中小学生、军人、群众等75000余人,全年服务游客达12.6万人次。二是全面提升讲解服务质量。今年3月份,派出两名讲解员参加延安市文旅高质量发展从业人员培训;8月份参加全省英烈讲解员培训;11月份参加延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举办的英烈讲解员培训暨竞赛活动,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讲解技巧,我园4名讲解员均荣获“金牌讲解员”称号。三是不断拓展宣传教育渠道。积极开展“五进”活动,深入基层传播英烈事迹和精神。与县文联合作走进顺宁镇保娃沟门村、金丁镇金汤村、陕西交控延定分公司等,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红色故事宣讲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刘志丹等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激发了群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9月份,陕西省英烈事迹宣讲进校园活动中,走进西北政法大学、宝鸡文理学院、延安大学等高校,让更多的青年学子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四是注重加强馆际交流合作。为学习借鉴其他优秀纪念馆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我所积极开展馆际交流活动。与南梁革命纪念馆、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照金纪念馆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互访、交流展览等形式,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馆际交流,拓宽了工作思路,提升了我所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深挖“革命红都、将军故里”文化价值。我们在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及活化利用上持续发力,安排讲解员每两周创编一篇文物故事,历经团队研讨打磨与党史办严格审核,最终敲定18篇精品作为宣讲课程。与此同时,我们积极与刘志丹干部学院、县委党校等单位展开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全力推动红色与廉政教育宣讲工作,引入《学习刘志丹革命精神争做优秀共产党员》等教学课程,并精选七个彰显刘志丹精神的小故事作为授课题材。三、强化基础保障,全力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一是强化设施设备维护工作。安排专人定期对陵园内的建筑物、道路、水电气等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陵园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二是强化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定期对陵园内的花草树木进行浇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合理规划绿植布局,对部分区域进行了绿化景观提升改造。种植了各类花卉和观赏树木,打造了更加优美、宜人的园林景观,使陵园成为了传承红色文化与休闲观光的重要场所。四、明晰产权归属,理清管理保护职责权限一是划定核心保护范围。为加强陵园的保护和管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对陵园核心保护范围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划分。明确了保护范围的边界和四至,并设置了明显的标识牌,为陵园的保护工作提供了明确的依据,目前陵园核心区及保护区占地面积为51.25亩。二是办理不动产权登记证书。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陵园不动产权证书的办理工作,为陵园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三是明晰“功勋苑”管理职责。今年,“功勋苑”正式划归陵园管理。我所迅速组织人员对功勋苑的设施设备等进行了全面清查和交接,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方案。加强了对“功勋苑”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同时,将“功勋苑”纳入陵园整体的宣传教育体系,目前“功勋苑”内现有烈士纪念卧碑和烈士墓共380座(其中有名烈士纪念卧碑316座,无名烈士纪念卧碑61座,烈士墓3座)另有7名烈士遗骸迁入工作正在进行中。“功勋苑”保护范围划分工作也在推进中。五、落实安全责任,注重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一是健全安全生产制度。我园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安全生产制度,涵盖消防安全、设施安全、人员安全等各个方面。明确各岗位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责,确保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同时,建立安全巡查制度,定期对园区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二是强化安全设施建设。在园区内配备了充足且先进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火栓等,并定期进行检查与维护,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的可使用状态。安装高清监控摄像头,实现园区监控全覆盖,实时监控园区内的安全状况。对危险区域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提醒游客注意安全。三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组织员工开展安全生产培训,邀请专业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应急救援等方面的知识讲解与技能培训。定期举行应急演练,模拟火灾、游客突发疾病等紧急情况,锻炼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与协同配合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一是讲解接待能力有待提升。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和游客需求的多样化,现有的讲解服务在内容和形式上还不能完全满足游客的需求。部分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解读还不够深入和生动,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培训。二是设施设备维护仍需加强。虽然我们在日常维修工作中做了大量努力,但由于陵园部分设施设备老化严重,维修成本较高,且一些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受到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导致陵园的硬件设施与一些先进纪念馆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三是宣传推广工作亟待强化。在宣传渠道和方式上还比较传统,对新媒体平台的运用还不够充分,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创新宣传方式,是我们今后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2025年工作计划一是加强讲解队伍建设。制定更加系统、全面的讲解员培训计划,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组织讲解员到其他优秀纪念馆学习交流,不断提升讲解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丰富讲解内容,创新讲解形式,开发多样化的讲解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二是推进设施设备更新。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对陵园内老化严重的设施设备进行更新换代。重点推进安防监控系统、消防设施、游客服务设施等的升级改造,提高陵园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三是创新宣传推广方式。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运用,开设官方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等,定期发布陵园的动态信息、历史文化知识、讲解视频等内容,吸引更多的人关注陵园。策划开展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主题宣传活动,结合重要节日和纪念日,举办展览、演出、征文比赛等活动,扩大陵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加强陵园保护管理。进一步完善陵园的保护管理制度,加强对陵园核心保护范围的巡查和监管,严厉打击破坏陵园设施和文物的行为。加强与周边社区、单位的合作,共同做好陵园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五是提升服务能力水平。加强对游客服务中心的管理,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完善志愿者服务体系,招募和培训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陵园的讲解、引导等工作中来,提升游客的参观体验。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