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富县档案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档案保存提供管理和服务;档案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档案的保管、收集、接收、整理;档案的提供利用、统计;地方志书和年鉴的组织、指导、编辑工作;地方志文献和资料的收集、保存、组织、研究、利用。 | |
住所 | 富县正街15号 | |
法定代表人 | 缑宏伟 | |
开办资金 | 8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富县县委办公室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246.77万元 | 1210.31万元 | |
网上名称 | 富县档案馆.公益 | 从业人数 1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主要业务开展情况(一)档案和地方志宣传工作1、根据两办印发的《中共富县县委办公室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依法开展“档案年检注册登记暨三月份归档活动月”活动的通知》的文件,每年三月份是我馆开展“档案年检注册登记及归档”“地方志和年鉴”宣传月活动,让全社会各界了解档案和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性。结合“6.9国际档案日工作安排,我馆与县委办印制宣传彩页8个版面2000余份,分别印制了档案即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发放印有档案知识宣传抽纸、口杯、毛巾等纪念品2000余份,,通过媒体传播党史学习、红色文化,接待群众咨询200余次。有效宣传档案“存史、资政、育人”的宗旨。积极参加全省档案宣传通讯培训会班,征订《中国档案》《陕西档案》杂志报刊60余份。2、档案业务工作年初根据全县各建档单位工作实际的情况,我馆在业务人员紧缺的情况下进行了包片分工,对量大面宽的单位进行集中人员,统一协调指导,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档案资料应收尽收,应归尽归。全年的档案业务指导涉及人事档案、文书档案、宅改档案、工程档案等。全年指导整理文书档案有人大办、交通局、人事局、民政局、行政审批局、应急局等30多个单位,规范整理档案2万余件/卷。10人次参加国家省、市局举办的业务培训,全年共指导培训档案工作人员近100人,有效的提高了县域从业人员的业务工作能力,也有效规范了业务工作行为。按时完成我县国有档案资源普查工作任务。共涉及部门单位109个,其中一级单位33个,乡镇(街道)12个,全宗127个;涉及档案109246卷300176件(包括永久保存的文书、照片、声像、实物档案等)。(二)库房管理及利用工作1、档案接收与查阅利用工作。全年接收档案单位有人事和社会保障局、水产站、教育局、农机局、编办、政府办、工业局、政法委八个单位档案9010件(卷)。其中文书档案接收8944件(卷)、实物档案接收66件,征集我县籍老中医张孝军编辑的医书5册及《张氏族谱》《韦氏家谱》各1册;接收我县籍作家吉建芳编辑捐赠的书籍《本命年》《非新闻》《牛背宽宽》等书籍15册。接收、整理、编目、编号各种资料234册。2024年接待档案利用查阅者866人(次),调档案1656卷,复印2230页。完成摘录2022年《延安日报》富县消息共计102条。2、红色抗战档案、印模档案资源开发工作和档案文献遗产申报。积极开展红色抗战档案的著录报送工作,完成扫描数字化红色档案7285张;目前已完成上报省档案馆印模档案报送工作,共整理扫描印章2个全宗767枚;积极开展档案文献遗产申报工作,完成我县档案文献遗产两个项目的申报工作。3、富县档案馆业务评价整改及馆库管理开发利用工作。按照市业务评价反馈意见,我馆及时制定了《业务评价整改方案》,同时开展业务评价整改工作,按期定期开展库房安全检查工作;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更换库房防虫要234袋,开展库房档案重新排列上架工作,定期开展库房的技术除湿防潮工作,对木质印章投放了干澡剂,保障了库房档案资料的安全存放。重新制定了《档案资料接收进馆基本要求和流程》《档案利用效果登记表》《档案利用审批表》《档案存放索引》,并整理建立了96个单位的《全宗卷》,进一步完善了各全宗单位的《全宗介绍》和《档案分类方案、编号方案、保管期限表》。(三)地方志工作1、大力开展志书宣传推介赠阅活动。一是协调县融媒体中心等媒体通过新闻发布、电视专访、微信公众号和单位信息群及朋友圈等多渠道大力宣传地方志书和地情资料编写、出版、利用、信息等工作,县融媒体中心发布新闻报道3期、电视专访2期,政府门户网站刊稿6篇,组织撰写志书书评2篇,《陕西地方志》及网站刊载1篇。二是免费给各乡镇、各部门单位和个人赠送地方志书及其他地情资料4大类4000余本(册)。三是与新华书店和鄜州书院(富县图书馆)联系,在最醒目位置设置富县地方志书及地情资料专柜、专架,同时赠送《富县志》及地情丛书5大类600余本(册),方便读者阅读和利用。四是向县政协书屋、县慈善协会、县作家协会、诗词协会、开元印社等捐赠地方志、年鉴和地情资料书籍200余本(册)。五是积极与各地方志馆、档案馆、图书馆等单位交换地方志、年鉴和地情资料400余本(册)。六是向关心支持和参与志书编纂工作的老领导、老干部、老同事上门赠送,对于在外地的同志通过快递邮寄上门,提升志书的知名度和利用率。七是完成第二届陕西省三级地方综合年鉴暨地情成果展陈展书籍(3种6册)和文创产品富县熏画的报送工作,进一步提升志书的知名度和扩大了库存范围及库存量。八是配合市地方志编纂服务中心送书进基层活动,联系鄜州书院(富县图书馆)送志书、年鉴、地方文献等36册。通过大力宣传和赠阅扩大志书的知名度提升利用率,对党史学教和研究、县域铁路、公路建设、电力输送、工业项目选址、地理商标注册、国家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民俗文化挖掘、文物考证、文学创作等工作提供了服务和支持。2、完成“延安市方志专区”富县部分的方志成果及地情书籍收集上报、基层地方志工作调查问卷和2023年度全国地方志系统统计工作。征订《中国年鉴研究》1份,接收地方志丛书资料5种20册。3、按照规范要求,高质量年鉴编辑。在年鉴的编辑过程中我们始终提早谋划,做到工作有方案,编排按“规范”,一年一卷、公开发行,《富县年鉴2024》是富县综合年鉴的第十八卷。年初,县委办、政府办下发了《关于报送《富县年鉴2024》资料的通知》,限时要求各承编单位先以电子版式报送年鉴图文资料,后期再报送领导审签的纸质文稿。编辑部编辑人员采取网上办公的方式,严格按照重新修订的《<富县年鉴>编印规范》进行资料搜集、归类整理,采取责任编辑包干、主编把关、总编审关、边审边纂、“一编三审”的工作方式进行年鉴编印工作。认真做到年鉴分类布局合理、条目清晰全面、编排科学大方、彩页新颖美观、封面设计独特。今年在往年编辑的基础上提升为全彩色印刷,增加了“数字富县”版、“鄜州拾遗”内容、内文彩色插图70余张。年初与三秦出版社达成出版意向、申报选题、签订出版合同,9月初就编排稿进行校核,10月取得书号,于12月中旬完成印刷任务。4、其他地方志工作(1)完成了《中国地方志年鉴2024》《陕西年鉴》《延安年鉴》富县部分的图文资料搜集、编纂、统稿和上报工作,供稿文字约2万余字、照片10余张。(2)完成了全县旧志普查任务,富县现存清˙康熙、道光《鄜州志》2册、民国《鄜县志续编》1册,已点校两种。完成了2023、2024年度富县籍退役军人名录和事迹入鉴的收集、审核和编辑工作。(3)完成了全市地方志机构成立40周年县区机构、人员、成果、获奖等情况的摸底和报送工作。(4)完成县级年鉴每月进度安排上报工作;报送《延安史志》内刊信息2条、“方志文苑”资料6条、“诗咏延安”资料3条、“红色记忆”资料2条。(5)业务人员参加市上“史志讲堂”培训学习2次;组织7人开展了陕西省年鉴精品工程实施方案和精品年鉴《西安年鉴2023》的学习;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1.配合信息办对“OA办公系统”的升级利用,及时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全年接收处理各类文件230余份,上报审批及时、准确、到位。2.在单位内部及时开展保密与安全建设工作,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工作意识,确保无泄密事件和安全事故发生。4.继续包扶羊泉镇善化行政村乡村振兴工作,先后组织5名领导干部进村开展工作11次,宣传新时期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开展防返贫排查研判、动态调整、帮扶摸底调查、收入核查、“两不愁,三保障”、“八个一批”、“四个清单”措施落实、资料整理等工作。对该村三个村民小组脱贫户42户138人、监测户3户12人、兜底户26户67人进行全面入户调研,并对全村及帮扶户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在防返贫排查研判方面,实行经常性排查、研判,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在住房安全保障方面,把危房排查责任落实到人,全村全年危房改造5户,新建2户已经按期完成,达到入住条件;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组织脱贫户、监测户清理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的大关;在产业帮扶方面,10月份,我馆多方筹资3万多元对全村43户有产业的脱贫户和监测户送去17.2吨(430吨)有机菌肥,为来年产业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全体帮扶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较好的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帮扶工作任务。三、存在问题这一年,我们虽然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是也看到自己的不足和新形势下档案、地方志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我们坚信有上级党委的指引,有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督促,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围绕贯彻落实全国档案、地方志事业,珍惜大好机遇,理清工作思路,创新思想观念,继续努力奋斗,不断推进富县档案和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