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澄城县> 澄城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秦创原(澄城)创新促进中心)

澄城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秦创原(澄城)创新促进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04 10:26
单位名称 澄城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秦创原(澄城)创新促进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统筹科技资源,推动科技创新与发展。负责实施统筹科技资源发展规划,落实科技人才柔性引进政策,负责科技宣传、培训工作,做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建设。
住所 澄城县西大街人力资源大楼613室
法定代表人 李刚
开办资金 8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澄城县发展和改革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万元 0万元
网上名称 澄城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秦创原(澄城)创新促进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是高企申报、科小入库实现历年最高。8月份以来,我们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通过实地走访、电话微信等方式与100多家企业进行沟通,最终成功动员43家企业进入《2024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与往年最高30家相比,实现历年数量之最。同时利用20天左右的时间对43家科小企业进行摸排,宣传政策,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最终完成10家企业的申报,完成目标任务数量的200%,位于全市第一,目前10家企业均已认定为高企。二是加强政策争取,推动科技工作向好发展。对做出一定贡献的科小、高企等企业,动员申请省市级重点项目、高层次人才计划等政策支持。目前,5家企业申报省级科技发展计划项目,4家企业申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家企业申报外国专家服务计划项目,1家企业申报“科学家+工程师”队伍,2家企业申报领军人才计划项目,2家企业申报青年人才计划项目,积极申报市级科技孵化器,主动对接乡镇并协助20位“三区”人才的入镇帮扶企业,累计申请各类支持企业、人才资金200余万。完成县域科技资源普查,建立涵盖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仪器设备的动态数据库,实现县域内80%以上重点科技资源入库管理。搭建“澄城科技资源共享云平台”,推动科研仪器、实验室等资源开放共享,年内服务企业30家以上,降低企业研发成本20%。深化产学研合作,促成5家本地企业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签订技术合作协议,落地转化科技成果3-5项。整合省、市、县科技项目资金,重点支持现代农业、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项目,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澄城县科创孵化基地”,吸引初创企业入驻,提供政策咨询、融资对接等一站式服务,孵化高新技术企业1-2家。三是推动“四个重大”建设,实现科技工作质的提升。围绕秦创原建设,从8月份以来,通过全县各部门、各乡镇对政策的宣传,提升企业对科技工作的认识度,在2024年任务为3项的情况下超额2项完成,推动科技重大政策、重大活动、重大平台、重大项目质的提升。四是举办路演活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三项改革”。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精神,持续发挥“三项改革”点火器作用,加快高校科技成果在澄转移转化,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建设科技强县,于2024年12月18日上午举办2024年渭南市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路演澄城行活动,经过积极动员、电话和现场走访,邀请到高校专家及企业项目负责人30余人参会。五是聚焦产业需求,开展精准化技术培训。2024年,中心以“科技引领、精准服务、实效为先”为原则,围绕县域特色产业需求、基层科技人才短板和公众科学素养提升目标,全年共开展各类科技培训活动42场次,覆盖企业技术骨干、新型职业农民、基层科技特派员、青少年群体等36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份,培训满意度达96%以上,有效推动了科技资源下沉和成果转化应用。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方面,中心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推动科技成果在澄城县落地生根。通过举办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路演活动,路演活动现场发布技术需求5项,上台路演6个项目,签约3个项目。这些举措极大地促进了高校、科研机构与本地企业的合作,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在科技企业培育与扶持上,中心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全年辅导43家企业成功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陕西绿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成功跨入高新技术企业行列。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在社会层面,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缓解了当地就业压力,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同时,科技创新推动了产业升级,减少了环境污染,促进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资源整合力度不足。2.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二)改进措施:1.加强资源统筹与共享,建立县域科技资源数据库,整合科研设备、人才、技术等资源,推动跨部门、跨领域共享;搭建线上服务平台,实现供需信息实时对接。2.提升精准服务能力,成立企业需求调研专班,定期走访企业,建立“一企一策”服务档案;引入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培育专业科技经纪人团队,推动成果转化。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强化资源整合与共享,梳理现有科技资源,建立详细的资源数据库,涵盖科研设备、技术成果、科技人才等信息。二是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间的沟通合作,签订资源共享协议,推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提高使用效率。三是定期举办科技资源对接会,促进各方资源的流通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四是提升创新服务能力,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设立专项服务小组,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融资对接等一站式服务。五是打造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服务团队,开展技术转移培训,提升团队业务水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