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吴堡县档案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制订全县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档案保管、利用、编研及行政执法。 | |
住所 | 吴堡县县城新区学府路 | |
法定代表人 | 辛军伟 | |
开办资金 | 172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吴堡县委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707万元 | 1626万元 | |
网上名称 | 吴堡档案馆.公益 | 从业人数 1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及时进行开办资金变更登记,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一是我馆起草并以县委办、政府办下发《关于限期移交到期档案的通知》。同时,建立档案“三合一”制度,下发了《全面推行吴堡县机关档案分类方法、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三合一制度》,要求各单位于明年10月底完成报送工作。一年来,共接收县委办档案132盒3001件、工伤失业保险经办中心档案520盒7676件等6家单位档案131716件,征集到《辛氏家谱》《中国剪纸》《档案编研概论》等资料179册,进一步丰富了馆藏结构。二是编写了数码照片和元数据EXIF信息整理归档程序,一键完成照片的自动整理与归档保存。同时,将馆藏印章档案进行整理分类,共整理出印章145枚。一年来,共接待群众查阅利用187人次,提供档案17903件(卷),复制利用2558页,接待群众满意率达到99%。三是我们以构建完备的档案安全体系为核心目标,持续强化全馆干部职工的档案安全意识。11月20日,我馆联合县消防队开展了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及消防演练活动,邀请县消防队对全体干部进行理论培训,并对馆内设施设备进行隐患排查,全馆干部按照操作要领轮流进行现场灭火练习,有效提升干部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一年来,开展全面隐患排查24次,确保档案安全无事故。四是我馆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八五”普法规划,全面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等内容。4月22日参加县司法局举办的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先后对法治思想、《行政复议法》等八部法律法规条例进行了全面系统学习。在“9·5”档案法颁布纪念日,开展法治宣传进社区系列活动,接待参观咨询群众达2000余人次,累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及宣传册2000余份,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对档案法及相关法治知识的知晓率与理解度。五是扎实开展常规宣传活动。利用“6·9”国际档案宣传日,开展“筑梦现代化奋斗兰台人”主题宣传活动,摆放20块宣传展板,宣传档案法律法规、档案与社会公众的关系等知识,连续4天推送短信10万余条,接待咨询群众达1000余人次。同时,在吴堡中学、吴堡二中开展档案文化进校园宣传活动,加强档案与校园的共建联动,累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及宣传册2000余份。并且,积极向省市县推送工作宣传稿件,制作视频3个,推送简讯12篇。4月7日联合吴堡融媒体中心拍摄的《陕西吴堡县:打造榆林市首家契证展览馆》,被推送至学习强国、驼视频、榆林日报等平台,《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爱国主义》在陕西档案信息网上推送。通过多途径、全方位的举措,营造了浓厚的档案宣传氛围,有力提升了档案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六是编辑书籍扩大影响力。今年完成了《契证展览馆》《文史遗珍馆》书籍的编辑工作。《文史遗珍馆》一书收录代表性文史重要资料文献47份。《契证展览馆》从馆藏契证档案中筛选、收录了87份具有代表性的地契。同时,我们以馆内地契为主题开展相关编研工作,完成《吴堡:地契背后土地制度演变的缩影》4000字的调研文章。七是加大档案指导,成立档案业务员指导工作小组,开展档案业务指导。一年来,共指导寇家源镇、产业园区、统战部、林业局等58家单位,进一步规范了各单位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八是持续开展馆藏档案数字化,提升档案利用效率。我馆今年增购两台高速扫描仪,对档案馆形成的2000年至2023年档案、编制办2004年至2023年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共计扫描22846页、著录3499条,数字化率从上一年度的6.8%提升至7.2%。九是圆满完成国有档案资源首次普查工作。成立吴堡县国有档案资源普查工作专班,并由县委办印发《吴堡县国有档案资源普查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普查范围、内容、报送时限及工作要求。同时,成立指导小组,对各单位纸质档案逐一核查,确保精准掌握全县档案状况。全县52个部门、138个下设单位以及6个乡镇(街道)均按时上报完成,累计填报档案数据69776卷622852件。在此期间,先后组织四次国有档案资源普查工作暨档案业务培训会,并邀请榆林市档案馆业务指导科科长针对《文书档案整理和机关档案管理规定》与《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为各单位分管领导、业务及财务人员开展专题培训。全县累计380余人参与培训,有效提升了档案人员专业素养。十是建立开发黄河流域专题档案,我馆已草拟《吴堡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专题档案建立开发工作方案》,并成立吴堡县档案局(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档案工作专班,明确了总体要求、工作任务和时间任务安排。截至目前,我们已完成本馆黄河流域相关档案资料的梳理与目录摘抄工作,报送相关专题文书目录72条、照片档案目录3条、科技档案目录4条、资料目录10条。二、取得的主要经济效益建成文史资料馆。馆内展览了清同治年间圣旨、陕甘宁边区救国公债等52件珍贵档案资料,涵盖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及70年代吴堡县重要历史资料。自今年1月份起,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等10多名县级领导来我馆调研指导工作,档案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组织部将我馆作为培训基地进行参观交流。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3个学校将我馆作为学生假期三下乡活动课外研学点。吴堡中学、吴堡二中将我馆作为学生课后社团实践点进行爱国主义情怀培训教育。今年以来,我馆接待约1100人次参观、学习交流。通过系列活动,档案资政育人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彰显与强化。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一是部分单位对档案重视程度不够,到期档案不能及时整理移交进馆。二是档案信息化建设滞后。我县目前只有少数几个部门开展了数字化加工工作,绝大多数馆藏纸质档案信息还未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专项经费比较短缺,目前只能采取单位人员自我加工、挂接档案,导致信息化工作进度较慢。三是馆藏数量少,门类单一,对重大活动、突发事件档案的收集步伐仍需加快。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不断提升业务培训能力。定期开展档案业务培训工作,举办机关档案培训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加强对基层档案室业务指导力度,定期到各乡镇街道、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档案业务指导培训工作,推动全县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对馆藏纸质档案的信息采集录入工作,积极争取经费支持,合理安排加工任务,优先处理重要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分阶段推进整体数字化进程。三是推进档案征集工作。加强对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类历史资料、实物以及地方特色文化的征集力度;不断完善重大活动、突发事件档案收集机制,加强对我县重要会议、重点工作、重大活动的档案的征集力度;鼓励民间团体和个人向档案馆捐赠具有历史价值的档案资料,如家族谱、地方特色资料等,不断丰富和优化馆藏结构。四是发挥好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作用。充分运用我馆展馆资源,挖掘其中蕴含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联合学校开展丰富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从真实且珍贵的档案资源中,深刻体悟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历程,厚植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